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E.go遊戲,新聖戰的主題來源於哪些典故?我想不會是無中生有吧?

E.go遊戲,新聖戰的主題來源於哪些典故?我想不會是無中生有吧?

顯然,新鬼戰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視為《銀河英雄傳》的古裝版,但除了尹瑩,我們仍然可以在新鬼戰中找到壹些其他的歷史投影。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分析壹下。

魯謝拉和蘇姆拉之間的長期戰爭;

當然,這自然會讓人想起《尹瑩傳》中自由行星聯盟和銀河帝國之間的對抗。但考慮到這場漫長的戰爭是以宗教戰爭的名義進行的,也可以和中世紀歐洲以“宗教革命”的名義進行的漫長而復雜的戰爭聯系起來。

自12世紀以來,由於天主教會日益腐敗,歐洲開始了大規模的異端浪潮、宗教改革和宗教戰爭。以人口不到3000的小鎮阿爾比為基地的阿爾比教派最早打出了“純教會”的旗號,很快就被當時的教皇宣布為異端。自然是“惡鬼的追隨者”。於是在教皇的號召下,十字軍集結,對阿爾比展開聖戰。當然,阿爾比是瞬間倒下的,但是很多阿爾比的信徒成功逃脫。他們進入山區繼續與梵蒂岡的鬥爭,並在未來的宗教革命運動中再次活躍起來。

民眾對天主教法庭的不滿早就像地下水壹樣流淌,絕不可能通過壹兩次“聖戰”就能解決。在阿爾比教派之後,純粹主義者、胡阿多教派、羅拉德教派、威克裏夫教派等異端邪說相繼登上歷史舞臺,最終以1517年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達到高潮。

在馬丁·路德的影響下,在天主教的號召下,1419年中歐爆發了胡斯戰爭。雖然名義上是壹場宗教戰爭,但後來的歷史學家普遍認為其目的是反對封建主義和外國侵略。戰爭持續了25年,教廷組織的五次十字軍東征均以失敗告終,但起義軍在1434年輸掉了日邦戰役。此後,部裏其他人雖然堅持戰鬥了幾年,但也只是壹些善後工作。

類似的戰爭還有從1562爆發的胡格諾戰爭。這是法國天主教徒和胡格諾教徒之間的內戰。胡格諾教派屬於加爾文主義,是新教的壹個教派。雖然其構成非常復雜,但壹般認為其主流是反對封建等級制度,要求維護城市自治的資產階級和手工業者,因此與聖戰有著驚人的相似。

戰爭壹直持續到1598年南方大赦令頒布。壹方面天主教成為法國的國教,另壹方面胡格諾派也獲得了信仰自由,戰爭結束。

當然,打著宗教的旗號,除了思想,還有國家利益。“他們是魔鬼的追隨者,對他們發動神聖的聖戰!”在這壹旗幟下,歐洲各國從1095年開始對伊斯蘭世界發動了著名的十字軍東征,主要的十字軍東征進行了8次,最終以十字軍東征的失敗而告終。此外,西班牙遠征英國,英國內戰...歐洲中世紀的重大戰爭幾乎都有宗教的影子。為了自己的利益發動戰爭,然後以神聖正義的名義合理化自己“正義使者”的地位,譴責對方是“邪惡分子”。過去和現在都有很多這樣的行為,以後很可能會更多。

如果我們把魯謝拉和索米斯特拉之間的慢性戰爭上升到“民主VS專制”的高度,那麽我們也可以把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的希臘波列貝尼澤戰爭考慮進去。民主制度的雅典和寡頭政治的斯巴達互相攻擊。在戰爭中,所謂“民主”的雅典也犯下了焚燒城市、屠殺、勒索盟國城邦、販賣戰俘和公民為奴等野蠻罪行(二戰盟軍的行為在日後並不高尚)。也可以說是聖靈戰爭第11章魯謝拉軍隊對邊境地區村莊的屠殺。

以結婚為目的的女山賊

露娜的兒子和休伊之間的感情戲可以說是《聖靈大戰》中最搞笑的部分了。雖然可以說露娜這種“為了結婚而成為山賊頭”的豪放女子很了不起,但在歷史上(至少在文學作品史上)也不是完全沒有先例。

在這方面最著名的人物可能是出現在《楊家將演義》中的穆了。雖然在正史上看不到她的記述,但她是眾所周知的中國巾幗英雄代表,是只要提到中國歷史上的女將軍就壹定會出現的超級巾幗英雄。她原來是山賊的頭。在俘獲年輕貌美的楊宗保後,她強迫他娶了自己,然後她成為了楊家將最有權勢的人物之壹。在小說中,還有宗保和楊六郎之間的戰鬥的描述,這是壹個真正的突出人物。

05-10-5 06:33回復

休伊·埃爾薩德

0粉絲

二樓

楊家在這方面似乎是世襲的。當宗保之子楊再次發生,但這壹次辛辛苦苦嫁給楊的女山賊頭目達到了三個之多。如果套用《三國演義》中楊的臺詞,就是“仇人多”。和他父親壹樣,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楊三次被俘,於是娶了三個女山賊。自然,三人後來都加入了陽門女將的陣營。

類似的人物還有明末的紅娘子。雖然她是否真的存在還存在爭議,但明代《李自成傳》中確實有記載。原文說:“我要綁架妓女和紅娘,我要委身。”翻譯過來就是,原本是雜技演員的紅娘,造反後看中了李信(著名的李巖李公子),於是搶了他的山,逼他娶了自己。

放不下舉人架子的李公子,無法接受嫁給女山賊的現實。他設法逃到了縣城,並立即被當局逮捕。紅娘率軍突破縣城,救出他,他們到了李自成那裏。這是壹部非常超現實的浪漫劇。

田中芳樹的《雅爾蘭之戰》中也有類似的情節:盜賊集團德國首領的女繼承人阿爾弗雷多愛上了帕爾斯的軍師納爾薩斯(也是雅爾蘭之戰的頭號情報將軍),從此壹直纏著他要嫁給他,這可以說是雅爾蘭之戰中最輕松的壹段了。

休伊對宗教首都的突然襲擊

隨著魔道騎兵團的大規模使用,魯謝拉的正面戰場崩潰,其首都暴露在蘇雷特拉軍隊面前。為了挽救危機,休伊率領第七小隊從海上出發,在索姆拉南部登陸後對焦度發動了突襲。如果計劃成功,即使攻占了大公國首都德隆,結果也是雙方互換首都,局勢混亂。如果尤西斯領兵防守,德隆城的危機就解除了。可惜的是,下棋水平很高的教皇卻在壹旁戒備。他任命夏慕輝為基督教首都防禦司令,成功擊退了壹休的進攻,尤西斯也同時拿下了德隆,結束了持續數百年的聖魔之間的戰爭。

歷史上也有過類似的史實,那就是美國內戰末期南部邦聯軍指揮官羅伯特·李將軍制定的對華盛頓發動突襲的行動。當時北方聯盟司令格蘭特從阿巴拉契亞山脈東西兩側進攻南方的新戰略大獲成功。隨著亞特蘭大的陷落和彼得堡的被圍,邦聯軍隊陷入全面危機,首府裏士滿隨時有失陷的危險。於是李將軍把目光投向了華盛頓,他決定冒險從有限的兵力中抽調精銳部隊突襲華盛頓,以救趙於魏國或交換都城。於是兩萬邦聯軍隊的精銳在藍嶺山脈的掩護下越過謝南多厄山谷,在7月初突然出現在華盛頓城下1964。

由未經訓練的新兵和剛從醫院出來的傷兵,拼湊出2萬人的首都聯防隊。他們戰鬥到死,勉強維持著前線。7月12日,北方軍兩個陸軍師的援軍從海上趕來增援首都。7月14日,聯邦軍奇襲隊撤退,幾個月後這支部隊被摧毀。1865年4月9日,邦聯軍隊宣布投降,內戰結束。

雷恩河戰役

雷恩河之戰可以說是《聖靈戰記》中魯謝拉和索米斯特拉之間的主要決戰,決定了整場戰爭的最終命運。尤西斯計劃分三路包圍加亞克免遭反攻,卻陷入了被壹分為二的不利境地。但是,最終由於汝拉軍還是被壹休的活動打敗了,加亞克也在這場戰鬥中犧牲了。

這場戰役的前半段與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中的阿斯蒂之戰驚人的相似。優勢兵力為4萬艘的盟軍兵分三路,企圖圍殲萊茵哈特率領的2萬艘帝國軍。然而,萊茵哈特出人意料地在劣勢兵力下主動出擊,而不是將盟軍壹個個分割,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歷史上有很多這種分而治之的內線作戰成功的例子,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黃三之戰”。

1805年2月2日,拿破侖加冕為法蘭西皇帝壹周年紀念日(據說他也是《尹瑩傳》中萊茵哈特的原型之壹),法軍與俄奧聯軍在維也納以北的奧裏斯特克爆發了壹場全面戰爭。占優勢兵力的優勢,聯軍也分三路向法軍奔去。拿破侖敏銳地發現了盟軍兵力分散的破綻,他果斷發揮法軍內陸作戰的優勢,將盟軍逐壹擊破。短短幾個小時,盟軍全線崩潰,傷亡1.5萬人,被俘2萬多人。拿破侖贏得了巨大的勝利。

05-10-5 06:33回復

休伊·埃爾薩德

0粉絲

三樓

類似的歷史劇本在中國上演過很多次,包括明末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公元1619年,以為統帥的明政府分四路向後金政權發起了進攻。努爾哈赤采取“想怎麽來就怎麽來,我就只走壹路”的策略,集中八旗主力6萬人,先以3萬人消滅了刺柏率領的明軍主力在薩爾胡,再回軍消滅馬林等兩路明軍,從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此後,明朝被迫轉守東北。(未完成)

至於女強男弱的情況,在中國古典文學中除了穆之外,並不多見。

其他偉大的事情是樊梨花和壹個鏡像花園,但在日本動畫情節經常出現。

但是有壹個公式。通常情況下,女人都是初出茅廬,但是到了最後壹刻,就是關鍵時刻了。

主要男性角色在救世主的情況下還是會挺身而出拯救大家。

至於戰略進攻首都,歷史上有很多例子,不僅是美國內戰,日本人也有。

很少有人會研究內戰,認為它可能來自羅馬歷史和田中芳樹的作品。

受迦太基漢尼拔的啟發,漢尼拔率領壹支孤軍橫掃意大利半島,但最終敗給了拜占庭皇帝。

希拉克在自己的首都被圍困時率軍深入波斯後方,成功迫使波斯與田中芳樹對話,同時他對陳慶之欽佩不已。他騎七千兵,幾十戰就能破北魏都城。

奔跑是古裝版的尹瑩,陳慶之是古裝版的楊威利。

要塞攻防戰:

位於大陸中心位置的博盧多雷多要塞,除了要塞城墻本身,更是丘拉教的噩夢,因為它配備了威力巨大的要塞炮——艾拉爾炮。它的要塞炮壹次轟擊就能碾壓壹個團隊。然而,在休伊巧妙的策略下,被英古拉征服。

就“壹座配備了威力超乎想象的要塞炮的巨型堡壘”而言,聖靈戰爭中的這壹情節自然讓人聯想到《銀河英雄傳》中的超級堡壘。

“在帝國艦隊的最前方,數百艘戰艦被伊謝龍要塞的主炮直接擊中,瞬間消失。過高的溫度和高度集中的能量使它們甚至來不及爆炸。有機物和無機物壹起蒸發後,只剩下完全的虛無。”這個描述稍加改動就可以用來描述艾拉爾大炮開火的場景。事實上,被它直接轟炸的西莉亞瞬間就死了,她的遺物只有劍。

壹休的應對方法之壹是將敵人從要塞中吸引出來,設法使兩軍進行肉搏,從而使要塞炮無力回天。類似的策略也出現在了《銀河傳奇英雄傳》中,也就是第五次攻防戰依舍龍。盟軍采取了同樣的戰術,但由於要塞的高防護力而未能成功。在這方面,休伊真的很幸運...(我壹直不明白他是怎麽打開博魯多雷多要塞大門的)。

眾所周知,在火藥傳來之前,歐洲的城堡沒有壹座是正面突擊倒下的。如果中世紀的壹位將軍打算攻占壹座城堡,他就不得不采取長期圍困和賄賂叛徒等策略(在協斯戰爭中,這座由不到100士兵防守的城堡成功抵禦了數千起義軍的圍攻)。西方堡壘戰略戰中第壹個戰略成功的例子大概是特洛伊攻防戰。

壹般認為城堡時代的結束是因為火藥的出現,厚重的城墻在火藥的轟擊下不堪壹擊(這方面著名的戰例是伊斯坦布爾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在遊戲中,它是壹門改進型的魔炮,承擔著類似的歷史使命。由於魔炮的小型化,出現了類似義和團大戰中大刀長矛對抗長槍大炮的場面,魯謝拉最終走上了不可逆轉的戰敗之路。

神秘的教皇

因為汝拉教皇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遊戲中最有智慧的人物,給人壹種“所有人都在他的巨掌裏跳舞”的可怕感覺。對現實感到失望,這個計劃通過提拔新人來完成基督教國家社會轉型的人物原型是《銀河英雄傳》中的銀河帝國皇帝弗雷德裏克四世和《泰坦尼克號》中的亞瑟王。

在歷史上,這種理想化的典型例子並不多,但有很多其他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歷史劇《羅馬帝國的覆滅》中的最後壹個羅馬帝國——凱撒·羅穆盧斯。

拋開歷史上真實的羅穆盧斯不談,在這部劇中,面對蠻族入侵無所作為的羅穆盧斯,其實是以更高層次的歷史智慧看待羅馬的滅亡。“羅馬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即使我試圖延長他的生命,我也只是在做蠢事。所以,讓羅馬帝國光榮滅亡吧!”

這種把唯物史觀發揮到極致的態度是否正確,但其可行性確實很差,所以歷史上真正按照這種觀念行事的人很少。充其量,它只是像山本五十六那樣發牢騷,或者為自己兵變王力可精衛辯護的借口。

幸存輝煌毀滅~?

似乎生活在任何時代的人都有很大的求生欲望,陷入失敗主義的絕望者壹般不會認為自己的滅亡是理所當然的,而是認為是不可抗拒的力量造成的,比如天意、命運~

只有活著的人才能講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