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中醫詞典著作

中醫詞典著作

在這本書中,李時珍對16世紀以前中國人的藥物知識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總結,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修改了藥物圖譜,糾正了錯誤,根據藥物的自然屬性,將其分為16類60類。在每種藥物下,又分為解釋、收集、治療、適應癥、發明、附方及相關藥物等。它是中國藥物學史上最偉大的著作,是中國科學史上極其輝煌的成就。很長壹段時間,李時珍親自上山采藥,打聽風土人情,走遍全國。他對藥物進行實地考察和整理研究,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努力破除迂腐儒家的謬誤,痛斥方士的異端,糾正了古代《本草》中藥物品種和功效的許多錯誤,使《本草綱目》壹書達到了遠非前代的水平。這本書於16世紀初在國內外流傳,已被多次使用。清朝乾隆年間,趙學敏編著了壹部《本草綱目》,做了壹些更正和補充,增加了716種藥物。從漢代到清代,共有100多種本草著作,各有千秋,但能稱得上總結性的,只有上述書籍。其余的是《滇南本草》(明蘭毛)和《海藥本草》(唐)專門研究外國藥物。1927以來,在中國* * *產黨領導下的地區,十分重視中醫藥的普及和發展,在藥物開發和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經驗和成果。為建國後的中醫事業奠定了基礎。

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制定了以中西醫結合、繼承中醫藥為核心的中醫藥政策,采取了壹系列有效措施發展中醫藥事業。隨著現代自然科學和中國經濟、文化、教育的迅速發展,中醫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1954開始,國家有計劃地組織出版了壹批重要的古代本草書籍,包括《本經》、《新修本草》、《證本草》、《綱目》。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先後編纂了《烏普本草》、《別錄》、《新修本草》、《本草補》等100余種,對研究和保存古代本草文獻具有重要意義。(1)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理研究所等編著的《中醫年鑒》。原書共分四冊,修訂書共分六冊,其中壹二冊為根及根莖,載有206種藥物;三卷是種子和果實,含藥物138種;四卷全是草,含藥135種;五卷為葉、花、樹皮、藤、樹脂、藻類及其他,含藥物148種;六卷是動物和礦物,即將出版。每壹卷藥都附有水墨畫,照片和彩色照片。每種藥物介紹歷史沿革、原植物(動物)、采集與加工、藥材與產銷、化學成分、藥材鑒別、味與功效、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註意事項等。

②20世紀70年代中草藥編纂組編纂的《中草藥匯編》* * *收錄中草藥2288種,墨線2100余條。介紹了每味藥的來源、形態特征、生境分布、栽培或飼養要點、采集加工、炮制、化學成分、藥理作用、性味功能、主治及方藥,全面而簡要。它廣泛地反映了當時中國中草藥的資源和應用。

③江蘇新醫學院經過長期努力編纂的《中醫大辭典》收錄了5767種中藥。每種藥物分為藥名、性味、歸經、功能主治、選方、臨床報告,各種討論直到19。包含了中醫的古今內容。

(4)《原色中華本草手冊》由原色中華本草手冊編寫委員會編寫,共25冊,收錄了5000種彩繪中藥,並配有文字說明,包括產地、植物(動物)形態、采集加工、化學成分、藥理、性味功效、適應癥、用量及註意事項。

⑤.由衛生部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和雲南省藥品檢驗所合作編寫的《中國民族醫藥》雜誌,首次介紹了我國1200多種多民族藥物。每種藥物分為民族藥名、來源、民族用藥經驗、藥材檢驗、科研資料等。,並詳細介紹了該藥的基本來源、學名、藥用部位、形態與附圖、歷史地位、功能、成分、藥理及臨床應用。此外,徐的《生藥學》、謝宗萬的《中藥品種論》、的《中藥文獻綜述》等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中藥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都有較大影響。

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組織了許多力量和資源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和收集數據。這些成果大多體現在全國各地的中醫藥、藥用植物和動物的著作中。目前共有中藥資源12807種,其中植物11146種,藥用動物1581種,藥用礦物80種。在中藥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對壹些進口藥材,如蘿芙木、安息香、白木香等國產藥材的國內資源開發利用取得了顯著成績。中藥資源保護、植物藥異地引種、藥用動物馴化、中藥綜合利用等也取得了可觀的成效。西洋參、天麻、鹿茸、熊膽、人參、鉤藤都是這方面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