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詞典寶貝視頻大全

詞典寶貝視頻大全

孩子識字的可怕後果!

兒童識字和兒童是否應該識字的話題壹直是早期教育領域的壹大爭論。多年來,人們喋喋不休,爭論不休,但從未有過統壹的看法。沒有爭吵就沒事,爭吵多了就會導致每個家長的心理矛盾。不讓孩子讀書,別的孩子都在讀書;識字,但有那麽多“專家”反對兒童識字,所以別無選擇。專家吃完後無話可說,爭論不休,這是消遣,也是業務需要。最糟糕的是千千的父母,他們很痛苦,學不好,也學不好。

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北京壹家報紙關於“兒童識字”的報道發表後,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註。本報也為社會對此進行了討論。各位讀者各抒己見,談了自己的疑問和看法。對於孩子是否應該識字、能否高速識字、右腦識字的科學依據在哪裏、孩子識字後小學怎麽教、孩子不識字怎麽辦等讀者關心的問題,本報將繼續發表相關觀點。

本報關於“幼兒園素養”的討論引起全省乃至全國讀者的強烈關註。隨著討論的深入,讀者們的問題開始細化。今天,本報將逐壹列出需要討論的問題,希望能引起妳的思考。其中,“反對黨”是指反對幼兒園掃盲的壹方;“積極”是指贊成幼兒園識字的人。

從幼兒園開始

1.不在教學大綱範圍內嗎?

反對:

某幼兒園的王園長:“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是3-6歲的孩子。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玩耍。幼兒園的任務是通過遊戲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讓孩子們整天學習漢字,家長和老師會把重點放在孩子識字的數量上,這很容易偏離國家制定的幼兒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綱要。”

用於:

素養是壹種基本能力和素質,也是壹種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質。“玩”和識字並不矛盾。識字並不是幼兒園的唯壹內容。如果識字能與其他遊戲巧妙地結合起來,就可以壹起進行,讓孩子輕松愉快地閱讀。這有什麽不好?是否偏離教育目標,不在於學什麽,而在於怎麽學。

2.壹個小孩子認識這麽多單詞有什麽好處?

反對:

家長劉先生:“孩子學這麽多單詞有什麽好處?我不會寫,學了等於白學,沒有效果。”

用於:

孩子識字的好處太多了。首先,孩子識字後可以很早閱讀,他們的知識積累速度會快得多,認識和理解事物的年齡也會提前,智力也會提前開發。在日前少年兒童出版社舉辦的“學前兒童識字教育研討會”上,來自北京和上海的專家認為,兒童學習漢字的最佳年齡是三到六歲。盡早閱讀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有益無害的。

其次,它還具有開發智力的功能。日本東京有許多教兒童閱讀的幼兒園。根據他們從1967開始的壹項研究,五歲開始學習壹些漢字的孩子智商可以達到95,四歲開始學習120,三歲開始學習130。(註:智商標準,80以下是笨,120以上是很聰明)。

第三,科學家發現中國和日本患失語癥的人數遠少於歐美。這是因為歐美使用的英語是單腦文字(左腦記音義),而中國和日本使用的漢字是復合腦文字(左腦記音義,右腦記字體)。因此,兒童早期識字可以開發大腦是公認的事實。

3.孩子的小手會寫字嗎?

反對:

某幼兒園的張老師:“如果妳能閱讀,妳就必須寫作。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骨骼沒有發育完全,手只有壹點點,手指也很細。我擔心連筆容不下他們,所以他們肯定不可能寫作。如果長時間用筆寫字,可能會導致孩子手部骨骼變形,甚至影響視力,導致孩子過早近視。”

用於:

妳不會寫和讀嗎?認為識字必須與寫字同時進行是壹種誤解。事實上,“識字”從孩子出生的第壹天就開始了。我學的第壹件事是漢字的發音。我每天都在聽和學習。然後我會每天看到周圍環境中的漢字,然後我會學習漢字的形狀。至於如何寫壹個字,對孩子來說是在正確的時間完成的。幼兒園識字的首要目標應該是閱讀,只要孩子知道如何閱讀壹個單詞以及它的含義。如今,許多新的識字方法都符合這壹理念。例如,“在麥田裏撿字”針對的是小學前學習漢字的兒童。他們不教如何寫作,教如何閱讀,並能快速閱讀和獨立閱讀。分階段教學,這是科學素養方法,等到孩子長大進入小學再教寫作也不遲。

來自父母

全世界都知道漢字枯燥難學,難道孩子們不討厭漢字嗎?

反對:

家長王先生:“幼兒園為孩子提供學前啟蒙教育,主要是教孩子全面發展的音樂和藝術以及如何待人接物,以便更好地與小學教育相銜接。如果四五歲的孩子就開始學習枯燥的漢字,很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從小厭學,影響孩子的終身教育。”

用於:

漢字本身是否枯燥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方法是否枯燥。所以是否枯燥是老師教育方法的問題,不是漢字的問題。如果有這樣壹種方法,每個漢字都必須轉化為壹個彩色的卡通形象,這正是漢字的形狀並與漢字的含義密切相關,孩子們看到這些“字符”會不會很無聊?如果每壹個卡通形象都會動起來,變成動畫片,孩子看完還會覺得無聊嗎?這不就是最近《麥田裏撿字》動畫中的漢字學習方法嗎?幼兒園的漢字教學應使兒童快樂而愉快地學習,這是兒童識字的基本原則,也是兒童識字教學的主要內容。

5.孩子能承受認識4000個漢字的壓力嗎?

反對:

幼兒園劉園長:“現在中小學都在提倡減負。如果在幼兒園就開始教孩子漢字,會不會變相增加孩子的負擔?幼兒園應該給孩子們提供壹個快樂無憂的成長環境。郭提倡幼兒園兒童學習4000個漢字,即使經過六年的小學教育,他們也學不了這麽多字。3到6歲的孩子怎麽受得了?”

用於:

減負是科學的,不是盲目的。減負就是減去現行教育內容中那些無用的、累贅的東西。如果我們把最重要的內容當成不學習的負擔,讓孩子放任自流,就會從壹個極端走向另壹個極端。當孩子錯過了最佳學習的關鍵期時,學習可能就來不及了。孩子在三到六歲時處於記憶事物的最佳階段。幼兒園的孩子在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不學習識字。壹旦他們錯過了這個時期,給孩子造成的損失有時是終身無法彌補的。此外,孩子不需要壹次性學習4000個漢字。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800個漢字,才足以開始獨立閱讀。《麥田裏撿漢字》教材只有1,000個漢字,孩子很容易完全掌握,看書不需要拼音,也不麻煩。和其他沒學過漢字的孩子相比,他們明顯領先。

6.壹本書能改變當前的教育體系嗎?

反對:

家長韓先生:“國家教委把識字學習放在小學,應該是有道理的。這應該也是很多教育專家多年總結出來的結果和經驗。為什麽國家不把識字教學提前到幼兒園階段?如果我們將識字教育推進到幼兒園,這種推進是否過於輕率,與社會潮流不符?”

用於:

“識字難”是我國基礎教育長期未能攻克的難題。可以說,幾十年來,國家教育部門壹直在探索。目前,“在麥田裏撿字”等許多優秀的識字方法正在不斷推出,教育部今年在全國38個實驗區進行的大規模基礎教育改革就說明了這壹點。如果說孩子的素養與社會潮流格格不入,那就更不對了。在1997年的美國國情咨文中提出,美國兒童八歲開始閱讀,十二歲開始上網。小布什上臺後的第二天就立即頒布了“不讓壹個孩子掉隊”的教育改革計劃,同時制定了從幼兒園到小學二年級通過“閱讀第壹”提高識字率的計劃。

7.孩子識字,拿出科學依據了嗎?

反對:

家長劉先生:“孩子識字是好事,但是短時間內學這麽多漢字怕孩子承受不了。”還有,妳能認出這麽多漢字嗎?有什麽科學依據嗎?"

用於:

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兒童都處於生命發展最快的時期,這壹時期的智力發展速度和學習能力都是驚人的。在古代私塾中,孩子四五歲就識字並不罕見。《三字經》說:“英八歲能吟詩,泌七歲能下棋”,“唐七歲神童,會造字”,說明七八歲的神童就能吟詩作賦了。白居易四歲就背誦詩歌,現代的孩子五歲就已經寫小說了。這不是壹種神奇的力量。只要稍加訓練,任何孩子都能做到。同時,如果他錯過了童年的關鍵時期,他的學習潛力可能會被埋沒。

8.妳在幼兒園認完漢字後,上小學後還有興趣學漢字嗎?

反對:

成都市某小學孫老師:“孩子在幼兒園就已經學會了所有的單詞。他們小學畢業後還能學什麽?”老師教的學生都互相認識,他們的學習興趣會高嗎?"

用於:

讓孩子閱讀不是最終目的,目的是讓孩子盡快進入閱讀。如果妳為了識字而識字,妳仍然會識字。別說孩子了,就連大人也會失去興趣。如果在小學階段就引導孩子多讀書,他們不僅不會降低興趣,反而會更有興趣進入壹個奇妙的世界。兒童識字的過程與人類發明文字、擺脫愚昧的過程完全壹樣。這種驚訝是自然的。如果孩子們對識字和閱讀沒有興趣,那壹定不是他們的錯,而是我們教育者的錯。

爭論不休,孩子們壹天天長大,我們還是要及時做出選擇。其實沒必要爭論。任何以錯誤方式做的事情都不會有好結果。如果妳做得太過,妳會得不償失。不要急於達到高識字率,當妳看到其他孩子識字時也沒有必要擔心。盲目跟風是很多家長的通病。同時,在孩子智力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壹個字都不學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我們應該適當地學習,並使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最喜歡的方法。不要追求自己學了多少,也不要看別的孩子認識的字是否比自己的漢字多。關鍵是孩子是否快樂地學習,是否能收獲我們在識字過程中忽略的更重要的東西。

(本文來自“兒童識字的革命——麥田裏撿字”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