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欲橫流的社會,很多人喪失了對國家和人民的正義感。回憶壹下我們國家有多少軍人為了國家安全獻出了生命,流了血;有多少偉人為強國富民奉獻了壹生?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們口口相傳,我們要學會歌頌。
在近代史上,有壹些人把他們的壹生都獻給了祖國的建設。他們的墓誌銘上鐫刻著精彩的故事。這裏要說的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創始人錢學森,他的事跡已經印在教科書裏了。
很多人都知道這位無私的科學家,他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時光荏苒,英雄終有壹死。
2009年6月365438+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國家為他舉行了最高待遇的葬禮。第二天,甚至下起了大雪,舉國哀悼。
帥氣的錢學森
彎彎曲曲的回國之路純粹是愛國。
錢學森能有這麽高的待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開始了。由於幾十年的戰亂,祖國的壹切都欣欣向榮。
國外已經領先中國很多年了,特別是在軍事方面,國家發展迫在眉睫,但是科研方面的人才非常少。都說國家缺人才,所以很多留學過的精英回國幫助祖國發展,掀起了壹股留學回國的熱潮。
留學生錢學森也收到了這個消息,他沒有多想就準備登上回國的輪船。尤其是錢學森是航空工程方面的人才,他甚至被譽為“壹人能敵三軍”,但美國政府並不打算讓他這麽輕易回國,回國之路變得異常曲折。
可以說,美國政府不遺余力地阻止錢學森回國,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有精神上的。他雖然能耐得住寂寞,但不能眼睜睜看著祖國發展,更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去。
錢學森在美國。
他壹方面急於回國,壹方面又與美國鬥智鬥勇。帶著對祖國的希望和報效國家和人民的信念,他從未放棄。
那麽他在美國期間發生了什麽?讓我們來看看。
19世紀中葉,外國普遍對中國人不好,很多地方明文禁止中國人進入。在這樣的歧視條件下,即使是地位很高的錢學森也遭受了這樣的不公平待遇。這更加堅定了錢學森回國的信念。
其實早在1947,錢學森回國探親的時候,就有了定居的想法。然而,當時國內局勢復雜,錢學森不得不放棄定居的想法,帶領妻子回到美國。只能說大自然在捉弄人,時間不等人,錢學森以後回國就更難了。
隨著政局的不斷變化,錢學森在美國的處境越來越危險。此時,他已經通過船公司為家人訂了壹張從美國到中國的船票。正當他期待回到自己的祖國時,美國政府安排了壹次運送秘密科學文件的無理企圖,並逮捕了他。當時形勢急轉直下。
錢學森在美國
錢學森已經被囚禁了五年。我無法想象他處於怎樣的危險之中,遭受怎樣的折磨。仇人不死,我天天還他。錢學森堅持了這個信念。
終於,在20世紀50年代初,出現了壹個轉折點。外交官們不斷與外國交涉,不斷努力,提出交換人質,用美軍四名飛行員換取錢學森回國。
1955年,錢學森和家人登上了回國的遊輪,回到了夢想中的祖國。他所有的才能和知識都將奉獻給祖國,把中國變成世界的武器,讓世界看到,他雖然可以被囚禁,但為了中國的偉大復興,他不能被囚禁。
可敬的錢學森
天才的背後是學習的毅力。
為什麽錢學森在中國航天事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應該盡力把他從美國爭取回來,從他的求學經歷開始。
錢學森1911年出生於上海,在北京度過了中小學時光,後回到上海,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火車制造。1934畢業後,再次北上,以公派學生身份考入清華大學庚子賠款。
到美國後,在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只呆了壹年,壹拿到碩士學位就轉學到加州理工學院。
流浪,他很孤獨。留學期間,他不僅飽受歧視,還飽受思鄉之苦。
在漫長的歲月裏,他忍受了壹切。他沒有非凡的才能。他只靠自己的專註和對科學的熱愛。人們經常說他瘋了。當妳開始壹個實驗時,妳會呆上壹天,廢寢忘食。
廢寢忘食的錢老。
除了上課和做實驗,基本沒有其他社交活動,很多人說他不懂世界。
與其說他是個沒有人性的學者,不如說他是個孤獨的天才。這個瘦弱又敬業的年輕人無法從自己的科研中自拔。
他的才華和耐心為他擋住了外界的壹切噪音,他的內心有自己的壹套標準來約束自己。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總是考試第壹的完美主義者,幾乎孤獨了壹輩子。
日常生活中唯壹的娛樂活動就是看書,聽音樂會,唯壹的娛樂愛好就是聽古典音樂,堅持我最簡單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