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學”字,不禁讓人想起這些催人奮進的名句,如“學海無涯”“學無止境”“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等,以及“偷壁上光”“畫灰練字”“懸梁上錐刺股”等感人場景。古代的聖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今天的人呢?
學習,最重要的是端正學習態度。正如荀子所說:“持之以恒,枯木不會折;堅持不懈,石頭可以被砸碎。“學習真的需要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但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意識到了這壹點,即使他們很清楚這壹點,他們也不壹定會執行。有些人沒有理解真諦就半途而廢,所以不要猶豫!
有些人三天受凍,兩天打魚,兩天曬網。結果,時間過去了,知識還沒有獲得。是不是不公平?有些人虎頭蛇尾,過於執著於“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而忽略了另壹半的不懈努力。最後,他們種西瓜,得到芝麻。不難過嗎?“壹躍不能走十步,不能放棄。”
如果妳想到達勝利的彼岸,妳應該堅持不懈。對待學習,妳自以為是壹知半解,遇到壹點小挫折就會情緒低落。持有這種態度的人無法成就大事。德國化學家尤斯圖斯·馮·李比希在研究海藻時沒有深究其根本,結果錯過了新元素。
500多歲的譚倩,27年的心血壹夜之間化為烏有,卻沒有恢復過來。相反,他以超人的毅力重整旗鼓,歷經11年的艱辛,完成了他的傑作《國缺》。粗鐵棒可以磨成細小的繡花針,靠的是頑強的精神;涓涓細流能穿透堅硬的石頭,靠的是壹股不服輸的精神。
如果妳有這種毅力和專壹的態度,那就更厲害了。“蚯蚓沒有它們的爪牙的優勢,它們的骨骼和肌肉都很強壯。他們吃泥土,喝黃土,他們也很專心。”如果妳今天立誌做壹個畫家,明天成為壹個詩人,後天努力練琴,妳會有很大的抱負,但妳會害怕妳最終只會竹籃打水壹場空。
當然,“不聽窗外事,只看聖賢書”的“專壹”並不值得肯定。當今社會,日新月異,人們不僅需要精通數學和物理,還需要了解時事,甚至鋼琴、象棋、書畫、足球和計算機。這需要我們在技能的基礎上全方位學習,全方位獲得能量。
人的壹生都是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度過的。這也是壹種忙碌的生活,因此,有些人收獲甚微,壹事無成;還有壹些。人們碩果累累,事業有成。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態度。前者要麽是跳不了十步的馬,要麽是跪六次捏兩下的蟹;後者像壹條十驅徐,像壹條專壹的蚯蚓。究其原因,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