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的前身是
《康熙字典》是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編寫的漢語字典。康熙年間,由文華堂大學士兼戶部大員張玉書和文淵閣大學士兼戶部大員陳廷敬擔任編輯。它們是參考明朝的字典和《正字通》寫成的,此後壹直重印。康熙四十九年,三月編寫《康熙字典》,以張玉書為主讀本,陳廷敬為輔,史奎、吳世道、萬靖、柳巖、周啟維、蔣廷錫、王魁、李婷宜、張、趙、屠天祥、王雲金、賈國維、劉維。康熙五十年,張玉書病死,賈國維因“行為不檢”被革職,柳巖也因南山集案被“革職為妻,留三千裏”,陳廷敬死於五十壹年四月,淩少文、石奎先後死於五十二年,周啟維死於五十三年。頒布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歷時六年。康熙字典* * *收錄47035字。全書按地方分支分為12集,每集又分為上、中、下冊。按265,438+04部首分類,將《廣韻》、《集韻》、《韻會》、《唐韻》等韻書的聲切逐壹列出,並標註“反”字,書中還按元音、聲調、音節排列元音表及其對應的漢字。此外,還附有字母切韻的關鍵方法和等韻切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