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命名時需要註意什麽?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李冰和張書彥提出
十大建議:
第壹,名字不選多音字。小女孩董倩壹進學校就不開心。第壹次點名時,老師叫她董“”。從那以後,她的朋友給她起了綽號,不再叫她正確的名字。這都是復音字造成的。
專家指出,多音字讀起來讓人無所適從,命名時最好避開。
第二,不要在名字中使用生僻字。現代學者張給女兒取名,四個“宮”字排成壹個正方形,即古字“瞻”。很多人,包括他們女兒的老師,都被這種帶有偏見的措辭難住了,這讓他們非常尷尬。現在的人無法用電腦輸入姓名中的生僻字,在戶籍、辦理證照、銀行存款、郵局匯款、購買保險、購買民航機票、辦理其他業務中遇到麻煩的例子比比皆是。專家說,人的名字看似是個人的事情,但卻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名義上的濫用
使用生僻不規範的詞語,不僅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還會影響交流。
第三,重名不容易。幼兒園1班有三個“王維”,以至於老師和孩子都得分個大、小、胖、瘦。央視主持人中有兩棵“柳樹”。“張穎”是個好名字,但在20世紀80年代末,僅在北京就有4000多個“張穎”。重名會帶來壹些麻煩甚至危害,而重名可以大大降低重名率。根據國家語委對1989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抽樣調查,單名重名率為67.7%,重名率為32.4%。所以專家建議,最好不要點。
名字。
第四,盡量避免常用名。如果壹個人叫“京生”,他很可能出生在北京;如果他叫“胡繩”,他很可能出生在上海。根據國家語委對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抽樣調查,57萬人中,有630人叫“建國”,610人叫“建軍”。叫“桂蘭”的有1084,叫“桂英”的更多,是1336。專家建議,命名模式不要太相似,使用率高的名字也要盡量避免。目前有些地方的家長在給新生兒申報戶口時,可以先通過電腦查詢是否有重名,值得推廣。
第五,名字不要壹個腔調。“張香江”“馮青蘭”“袁”這三個字的名字,同壹個腔調,讀起來是不是感覺有點平淡?《沈》和《孫漢卿》有節奏有起伏嗎?專家發現,只有5.2%的樣本是聲調壹致的名字,這表明人們在命名名字時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遵循了變調規律。專家也建議名字的結尾要平,因為上聲比較差。
第六,要註意音韻的選擇。幾個聲母發音相同的單詞放在壹起很難讀;如果元音相同,那就更難了。“南尼蘭”、“李”、“孫存春”、“柯克和”聽起來像繞口令嗎?專家提醒,最好不要選擇N與L、Z、C、S與zh、ch、sh發音部位相同的所有聲母。為了讓名字聽起來又響亮又好聽,選擇單詞的元音非常重要。專家說,帶鼻音的元音讀起來很響,尤其是“昂”、“梁”、“廣”、“彭”、“東”等帶鼻音的詞。非鼻音元音字中,元音肚,即開度較大的主元音,如“大”、“帥”、“要”、“寶”等,響度較高。
七、字體結構發生了變化。名字往往不僅要讀,還要寫。專家建議,名字的單詞結構不要太簡單。
壹個。如“國家園林”、“林”、“呂”等名字,寫法略顯單調,缺乏變化的美感,也可能影響人。
專家對簽名的認可。
八、忌諧音意。如果命名時巧妙運用諧音,會讓人覺得含蓄而不落俗套。然而,命名者有時只註意他們選擇的詞的含義,而忽略了與名字諧音的詞或短語可能是貶義的。專家指出,飯碗(飯碗)、喉炎(喉炎)、狐貍精(狐貍精)等名字諧音不美,文泉、沈陽等容易引起文中歧義的名字應避免使用。
九、男女名字要不同。壹個男人出差的時候經常被當成女客人。讓他如此尷尬的是,他有壹個非常女性化的名字:王蘭英。專家表示,姓名的性別差異隨著文化的歷史積澱逐漸被社會所認可,形成了壹種社會習俗。父母在起名字時不能不考慮性別因素,否則在使用時可能會遇到麻煩。專家還指出,性別是姓名審美標準的重要因素。想象壹下,如果壹個年輕人第壹次也是唯壹壹次和壹個女孩約會
聽到女孩的名字,他會更喜歡和,還是謝和?
十、中文名不要崇洋媚外。“田中惠子”,這是日本朋友嗎?不,她是壹個叫田的中國小女孩。專家說,為了給孩子起壹個獨特的名字,越來越多的父母想出四字名字,這是壹種嘗試。然而,諸如“田中惠子”、“約翰·李”和“張繼承”等容易引起誤解的名字應該謹慎使用。中國人最好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