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事實、功績等的詞。在人工制品和石板上;
(2)警惕自己的用詞。
具有第壹種意義的碑文,如唐代大文豪韓愈的劉子厚墓誌銘、宋代文學大師蘇軾的三槐堂墓誌銘、王安石的徐鈞墓誌銘等,都屬於這壹類。這些經典銘文不僅以其獨特的文學形式為中國古代散文增添了魅力,還增添了其樸實的語言和深厚的感情。
第二層含義的碑文,即“慎用自己的文字”的碑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座右銘”,有其體裁、文字或對聯,其文字有長有短,多起到勵誌修身、催警救省的作用。據《南史》記載,南宋名將吳傑“善讀史者,有前事不忘,錄而定右座。時間長了,墻上全是箴言。”這可能是官方歷史上看到的相關格言的早期來源。
但作為銘文鐘,最早的銘文不是文字,而是壹個物體,即“物銘”:相傳春秋時期,齊人為死者修建了壹座廟。裏面有壹個盛酒的容器,叫醒酒器。有壹次,孔子和他的學生到廟裏參觀,他對學生們說:“器皿空了,就要傾斜,把酒或水倒進去,倒到壹半,就直立起來;當設備裝滿時,它會傾斜。因此,在過去,齊桓公總是把這個儀器放在他座位的右邊,以警告自己不要自滿。“從孔子的話中可以看出,最早的格言就是這種叫‘分器’的酒器。
今天,隨著歷史的長河,“座右銘”已經從最初的祭祀容器,後來的金屬雕刻...到今天的話,其間演變出的諸多“風格”頗耐人尋味,其警示意義仍給人以深刻啟示。這裏有壹兩個例子供妳欣賞。
蔔余明:據野史記載,司馬光壹生崇尚簡樸、節儉。我曾在每天蓋的被子上題詞:“樂顏為瓢,萬物為範;住在瓊室,死為夫。君子以儉為德,小人以奢為死。可是,如果醜,怎麽會突然呢?”想想這銘文,再看看子劍。司馬光的成就能否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壹個人要想做壹件事,尤其是為了學習,就必須忍受貧窮,就真的需要這樣壹種“以苦為樂”的精神。
朱明:顏若渠,清初著名學者,勤奮好學,不恥下問。曾在書房的柱子上題詞:“我什麽都不知道,我覺得這是壹種深深的恥辱;壹問人,少有寧靜。”基於這種態度,他撰寫了《中國古代文學疏證》、《四書迪什》、《錢球張繼》等著作,成為清代著名的儒生。
遲明:《聊齋誌異》的作者蒲松齡多次落榜,憤然棄考,轉而寫作。為了激勵自己,他把前明連笑、胡記換的自勉刻在鎮尺上,說:“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102秦關終歸楚;勤勞之人,天不負有心人,勇往直前,三千嶽家可吞吳。”正是懷著這樣的雄心壯誌,他努力寫作,終於創作出不朽的中國古典小說《聊齋誌異》和其他詩歌、歌謠。
墓誌銘:中國現代作家林琴南,從小就非常努力。他曾在自家客廳的墻上畫了壹副棺材,旁邊寫著:“讀書則生。不從則入棺。”林琴南壹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包括《範陸文集》、《蘆偉詩集》、傳說、小說、筆記等。更有甚者,他以別人的口述,用古文翻譯了170多種歐美小說,可謂著作。這些成績絕對離不開他把堅定的讀書理想融入生活的堅定信念。
班明:近代著名畫家李可染不僅為當代山水畫樹立了壹座光輝的裏程碑,而且在人物和動物方面對畫壇也有很大的影響。小時候學畫畫,曾經在畫板的壹角刻過壹個“王”字。“王”與“武”同音,寓意學不會畫就去死的誌向。正是在這種誌向的激勵下,他終於成為了壹位風格獨特的大師。他的代表作有鐘馗的《送女圖》、《鬥牛圖》等,代代相傳。
還有“硯銘”、“桌銘”、“鏡銘”、“壁銘”之類的,我就不壹壹列舉了,但是壹句寫得再好的格言,如果不付諸行動,終究是壹句空話!寫到這裏,我不僅想起了前些天去理發時的壹件事:在理發店的墻上,年輕的理發師用毛筆寫了兩個字:“耐心。”我問他:“這是什麽意思?”他說,“我以前笨手笨腳的。我用這兩個字來提醒自己!”".....我看著鏡子裏他認真仔細的工作態度,“琢磨”著他的話,不僅在想:這是壹個關於座右銘的好材料,我必須寫點什麽。——這是這個帖子起源的原始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