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士邁
1926四月出生於北京。1948 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農學院植物病理學系。歷任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副教授、教授、主任,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第四屆副理事長,中國植物病理學學會第三屆常務理事。60年代初中國植物病害流行的數理分析。20世紀70年代,提倡用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植物病害的流行病學。他是我國植物病害流行病學和植物保護系統工程的奠基人之壹。它在發展免疫學和流行病學的研究領域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植物水平抗病性、小麥條銹病定量流行病學、區域流行規律、計算機模擬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與楊燕合編《植物免疫學與農業植物病理學》,與楊燕合編《植物病害流行病學》。
周
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在高等真菌分類和個體發育研究方面做出了貢獻,是我國高等真菌學科的開創者之壹。他也是中國黏菌研究的創始人之壹。他還率先研究人參病害,填補了國內空白。
鄧舒群
福建福州。真菌和植物病理學家。1955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專門從事林業植物病理學研究和黏菌、真菌的分類研究,以及中國水稻、小麥、棉花作物的病害研究。新中國成立後,在他的倡議下,人工培育了食用和藥用真菌,並成功地將生物防治的科研成果用於大面積防治森林害蟲,開創了我國真菌學的先河。他發現的4個新屬和120個新變種是國際公認的,被列入英國真菌研究所編纂的《真菌詞典》。發表論文70余篇,包括《中國的真菌》。
秋範偉
曾任金陵大學農學院、福建農學院、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講師。1947年獲得威斯康星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擔任清華大學副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農業學會第三屆理事、第四屆、第五屆常務理事,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病理學學會第二副理事長、第三屆理事長,國際植物病理學學會第四屆理事,中國科學院生物系委員(院士)。植物病理學傑出貢獻。
謝連輝
植物病理學家。福建龍巖人。1958福建農學院畢業。福建農業大學教授。對我國水稻病毒的種類、分布、危害、傳播預測和治理進行了系統研究,成果被譽為“為世界病毒作出新貢獻”。壹種新的水稻病毒——水稻叢矮病毒的發現,引起了國際水稻病害界的極大關註。報道的水稻矮縮病毒和東方格魯病毒為中國新記錄。三種病害的及時發現有效地控制了其傳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我國水仙、甘蔗、福建煙草、番茄和香蕉的病毒種類、分布、發生和防治措施進行了綜合研究,報道了9個中國新記錄和5個中國大陸新記錄。
林·
小名李農,象山縣(今中山市)南朗鎮大車人。1935年被選派到美國俄勒岡大學研究所學習植物病理學和真菌學,並於1937年獲得碩士學位。因為他的出色表現,被美國生物學會授予榮譽會員,被美國植物病理學學會授予金質獎章。回國後壹直從事植物病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中山大學教授,華南農學院教授,廣東省農林廳廳長,華南農學院植物保護系主任,華南農學院湛江分院副院長,廣東省植物病理學學會理事。
戴蘭芳
紫冠庭是真菌學家和植物病理學家。戴在真菌分類學、形態學、遺傳學和植物病理學方面發表了50多篇論文和著作,為中國近代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他是中國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的創始人。1930年發表論文《三角楓上的白粉菌新種》,這是我國真菌學家首次報道,標誌著我國真菌學的建立。他與B.O .道奇在脈孢菌屬的分類和細胞遺傳學方面的合作是真菌學的經典文獻。主要著作有《中國經濟植物病原名錄》、《中國真菌標本集》和《真菌形態學與分類》。
黃其望
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對油菜病害、水稻稻瘟病、煙草立枯病和流行病有深入的研究。他編纂的《江西省病蟲害誌》壹書,對江西農業生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其望先後擔任南昌大學、江西農學院、江西生產勞動大學總校、江西農業大學教授,並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政協常委、民盟江西省常委、中國植物病理學學會理事、江西省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顧問。
吳有三
吳有三是植物病理學家,也是農業教育家。在小麥抗銹病育種方面培育了十多個品種,為我國東北麥區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小麥條銹病生理小種的分離鑒定、小麥抗銹病特性和機理的理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林孔祥
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他畢生研究柑橘黃龍病,首先證明黃龍病的病原是病毒;首創柑橘繁殖材料的熱處理消毒方法;“無公害栽培”技術的實施為中國柑橘產業的振興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