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感是壹種語言的直覺思維能力,即通過語言的表層意義快速準確地捕捉語言深層意義的能力。培養語感,就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和分析,深刻理解語言和文字的內在含義,充分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葉聖陶先生說:“在書面語言的訓練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培養學生的語感。
第壹,訓練閱讀能力,感受語感
朗讀是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用聲音進行解讀的活動,是將文字符號轉化為聲音來直接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途徑。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師應加強範文閱讀。學生的模仿性很強,老師的壹舉壹動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介紹完新課後,老師會先讀課文。教師的範文閱讀不僅對學生的閱讀起到示範作用,還能使學生掌握壹些閱讀技巧。發音的輕重、朗讀的快慢、語調和表情的變化,都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和理解,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朗讀是壹種樂趣和享受,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在講授朱自清的散文《春天》時,如果教師以充滿喜悅和希望的感情為基調,用柔和緩慢的基本音調示範朗讀,有聲有情,充滿感情,停頓,不斷打斷,就會感染和激勵學生去嘗試,取得好的效果。
2.不同角色大聲朗讀。分角色朗讀是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語境,理解課文內容的最好方法。因為學生的競爭更加激烈,每個人都想做到最好。為了演好每壹個角色,學生會用心去揣摩和理解每壹個角色的語氣、表情和感情。自然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可以在朗讀中讀出自己的感受,使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獨特感受得到充分體現。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朗讀的樂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思維。
3.壹起讀。壹起朗讀課文,可以讓全班壹起參與朗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同時也帶動那些後進生熱情閱讀,讓他們在優生的帶領下張嘴閱讀,在閱讀的聲音中激發閱讀的興趣,學習閱讀的方法和壹些閱讀的技巧。久而久之,那些後進生的閱讀能力自然會提高,也會對閱讀產生興趣,閱讀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4.默讀。默讀也是朗讀的壹種形式,是不可或缺的閱讀手段。每教壹篇新課文,可以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生詞、單詞和不理解的地方,先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來理解課文。結合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精讀,討論交流個人觀點,更好地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默讀的另壹個好效果是,學生默讀後可以提出有質量的問題。
二,挖掘教學內容,理解語感
離開了語言環境,語言就失去了意義,意義只是詞語的壹個符號。所以,結合語言環境去理解句子和單詞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深入挖掘,幫助學生理解語感。比如《我的老師》中的“狡猾”壹詞就是貶義詞,表現了孩子的聰明、機警和興趣。只有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才能更好地品味兒童的天真活潑,更好地理解“狡黠”二字的語言感情。
第三,引導背誦和吟誦,積累語感
傳統的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背誦。魯迅、郭沫若、茅盾成為壹代文學大師,與他們熟讀背誦形成豐富的語感是分不開的。作為壹個青年學生,沒有壹定量的熟悉的閱讀和背誦,是不可能達到紮實的語言積累和語感積累的。背誦的方法很多,尤其是感悟和背誦相結合。這個方法就是把要背的材料先讀幾遍,再想辦法回憶,然後讀,讀完再想辦法回憶,如此往復,直到把閱讀材料回憶起來。使用這種方法,要註意避免讓學生機械背誦,而是讓學生在“質”上下功夫,積累語感。
吟誦就是不斷地咀嚼壹些經典的文章、好的詞句,或者像古人那樣用悠揚的方式反復背誦,讓好的文章爛熟於心,好的詞句滲入骨髓受到良好語感的影響和感染。李白和杜甫的詩,辛棄疾和李清照的詞,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等等。都是優秀的語言素材,大量積累下來,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感。
第四,多寫,多抄,改變語感。
讀寫結合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多寫點也不難。可以臨摹,即讓學生臨摹精彩的段落和優秀的篇章,目的是使學生積累知識和語言材料,培養語感,增強辨別力;模仿是提高學生寫作技能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訓練方法之壹,不容忽視,尤其是對於那些對寫作毫無興趣的學生,模仿可以說是他們寫作的向導;可以是改寫,即讓學生在反復欣賞和理解的前提下,用另壹種思路、不同的結構或體裁改寫壹段好的段落或壹篇優秀的文章。改寫也是從更大的方面訓練語感的好方法之壹。此外,還有縮寫、擴展等。,如果用得好,這些都是訓練語感的好方法。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和寫作,不僅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可以積極促進學生從客觀語言向主觀語言的轉化。
總之,學生語感的培養貫穿於閱讀訓練的全過程。上述方法應靈活運用於課堂教學。“給學生壹杯水,老師要有壹桶水。”要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閱讀水平,教師必須加強基本的閱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