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qī:。
解釋:上漆是指在物體上作畫。上漆壹般需要16 mm厚的漆,要刷300遍左右。繪畫的最佳溫度為23℃至30℃,濕度為80%。工匠需要在黑暗、悶熱、潮濕的車間裏工作。
來源:
1,劉唐玉溪《武陵觀火》詩:瑤壇作畫,寶樹采珊瑚。
2、清田文的《錢樹雄黃》:毛椒,另壹種山藥,不可食用,其汁若畫,可分離提取。
3.清佚名《樊門岐震澤新寺聯聖語錄》:豐潤蔥郁,光澤如漆。
漆的歷史淵源
已知最早的漆器是1978年前浙江河姆渡遺址發現的壹件木胎粉絲碗。但從使用天然塗料到用顏料調配塗料還有壹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今後進壹步探索。商周時期用彩漆和雕刻來裝飾器皿,用綠松石、珍珠母、蚌泡作為鑲嵌圖案。戰國時期是漆工歷史上極其重要的時期,器物的種類和繪畫的技法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漢代漆器的起源、數量和流傳都是空前的。器皿的造型和裝飾也煥然壹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漆器發掘雖不多,但據歷史文獻記載,當時的漆器種類繁多,做工精美。體大質輕的三明治形象,漆與畫並重的托米繪畫具有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