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甲骨文是什麽字?

甲骨文是什麽字?

甲骨文——中國發現了最早的、系統比較完整的古文字。

甲骨文主要是指殷墟甲骨文,又稱“殷墟文字”、“王八旦”和“殷琦”,它們寫在商代的龜甲和獸骨上。65438+是2009年底在河南安陽小屯殷都遺址中發現的,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它是中國商代晚期(14 ~ 11世紀)皇室雕刻(或書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用於占蔔的文字。它是中國發現的比較完整的古文字系統。甲骨文是由古董商和金石學家在1898年鑒定的。之後在殷墟(河南安陽小屯村)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龜甲和獸骨。加上在其他地方零星收集到的,迄今已收集到10萬余篇,其中最長的單篇文章超過100字,顯示了應用文的雛形。

在總共* * * 65438+萬塊甲骨文中有5000多個不同的字符和數字,其中約1,000個字符已被識別。

甲骨文中約有27%的形聲字,這表明甲骨文是壹個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甲骨文,壹種帶有圖案符號的動物甲骨文,是中國的壹種古老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被視為漢字的文字之壹,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文琪、龜甲或龜甲獸骨。甲骨文是非常重要的古文字資料。大多數甲骨文是在殷墟發現的。殷墟是著名的殷商遺址,包括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部的小屯村、花園莊和侯家莊。這裏曾是殷商晚期中央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因此被稱為殷墟。這些甲骨文基本上是商朝統治者的占蔔記錄。商朝統治者很迷信,比如十天內是否會有災難,是否會下雨,農作物是否會有好收成,戰爭是否會取得勝利,應該向鬼神獻祭什麽,以此來占蔔生育,疾病和做夢等事情,以了解鬼神的意誌和好事和壞事。占蔔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在甲骨文的背面挖或鉆壹些小坑,用於占蔔。這種小坑被甲骨文專家稱為“鉆”。占蔔時加熱這些小坑會導致甲骨文表面出現裂縫。這種裂縫被稱為“預兆”。甲骨文中的“占蔔”壹詞就像壹個標誌。從事占蔔的人根據占蔔的各種形狀來判斷運氣的好壞。根據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壹個完整的漢語書寫系統。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中,字數已達4000字左右。其中有大量的能指、象形字、會意字,還有很多象形字。這些字符在外觀上與我們現在使用的字符有很大不同。但是,從構詞法來看,兩者基本相同。

目前大約有654.38+0.5萬片甲骨,4500多字。這些甲骨文記載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商代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和社會習俗,還包括天文、歷法和醫學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中公認的約1500個字來看,它已經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物、傳註、借字”的方法,顯示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年~公元前10年)以龜甲和獸骨為基礎的文獻。這是已知中文文獻的最早形式。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以前被稱為文琪、甲骨文、甲骨文、龜版、殷墟等。現在它們通常被稱為甲骨文。由於迷信,商周帝王使用龜甲(常見於龜甲)或獸骨(常見於牛肩胛骨)進行占蔔,然後雕刻占蔔的相關事項(如占蔔時間、占蔔者、占蔔內容、占蔔結果、驗證等。),並由皇家歷史學家作為檔案材料保存(見甲骨文檔案)。除了占蔔銘文之外,甲骨文的供品中也有壹些令人難忘的銘文。甲骨文的貢獻涵蓋了天文、歷法、氣象、地理、國家、世系、家族、人物、官員、征服、監禁、農業、畜牧業、狩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出生和災難等。對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的社會歷史、文化和語言是極其珍貴的第壹手資料。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來看,甲骨文已經發展成為壹種更加嚴謹和系統的文字。漢字的“六字”原則在甲骨文中得到了體現。不過原圖和原話的痕跡還是很明顯的。其主要特點是:

(1)從字的結構來說,有些象形字只強調實物的特征,但筆畫數和正反面不統壹。

(2)有些甲骨文的會意字只要求部首會意字明確,而不要求部首固定。所以甲骨文中有很多變體,有的字可以寫成幾十個甚至幾十個。

(3)甲骨文圖形的大小往往是由實物的復雜程度決定的,有些字可以占據幾個字的位置,也可以或長或短。

(4)因為這些字是用刀刻在堅硬的動物骨頭上的,所以筆畫很細,而且大多數在方筆。

因為甲骨文是用刀刻出來的,而且刀又尖又鈍,骨頭又細又粗,又硬又軟,所以刻出來的筆畫粗細不壹,甚至細如發絲,筆畫的關節都是剝落的,又粗又重。在結構上,長度和大小不壹定,或分散和不均勻;或者密集的層次非常整齊和莊嚴,因此它可以顯示出簡約和變化的無限興趣。

甲骨文雖然結構的大小和復雜程度各不相同,但卻有壹種對稱而穩定的模式。因此,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嚴格地說,是從甲骨文開始的,因為甲骨文已經準備了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綁字和章法。

甲骨文因刻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名,是殷商時期流傳的壹種書跡。內容是壹篇甲骨文,記錄了從盤庚遷徙到紂王的270年,是最早的書跡。殷商有三個特點,即信史、飲酒、崇鬼神;正因為如此,這些決定了捕魚、征服和農業等許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被重新發現,並成為研究中國文字的重要材料。

商代筆墨精良,書體因雕版而薄而尖,有刀鋒之趣。受文風興衰的影響,可分為五個時期,下文分別介紹。

從祖庚到祖甲,用了大約四十年。兩人都可以算是賢王。這壹時期的書法只是剛健的,大體上繼承了前代的風格,墨守成規,很少有新的創造,但又不如前代那樣剛健豪放。

Kang辛來到康定大約有14年了。這壹時期可以說是殷商文風衰微之秋。雖然還是有很多工整的書,但是段落零散不規則,不是那麽有規律,有些幼稚混亂,加上錯別字的數量也不少見。

從武夷山到武文頂,大約用了十七年時間。武文丁決心恢復武丁時代的輝煌,他的書法風格變得蒼勁有力,顯示出復興的氣氛。在纖細的筆觸中,有壹種非常強烈的風格。

從迪伊到帝辛,大約89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略接近第二時期;長度加長了,而且很謹慎,沒有頹廢和缺乏英雄姿態的疾病。甲骨文上的瘦筆跡也受到刀雕的影響。

在占蔔中,“是”或“否”往往刻在龜甲中央縱線的兩側,並從中心線向左右書寫,因此兩側對稱和諧,具有對稱之美。雕版後,大小字用墨填墨,或正反面填朱墨,更具藝術性,堪稱書籍史上的奇跡。

甲骨文的大部分內容是商代王室占蔔的記錄。商朝的人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問個明白。壹些占蔔是關於晴天和雨天的,壹些是關於農業收成的,壹些是關於疾病和尋找孩子的,還有狩獵、戰鬥、祭祀和其他大事需要詢問!因此,甲骨文的內容可以讓我們壹窺商代人們的生活,以及商代的歷史發展。

殷王吳問起牛肩胛骨占蔔的事。安陽殷墟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系統文字,也是相對成熟的文字。另壹方面,古文字橫密的結構在書法中真正初具規模,如用筆、結構、章法等,孕育出書法藝術之美,值得欣賞和品味。就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琦納粹百科全書》序言中對他的書法表達了極大的贊賞:“甲骨文刻在烏龜骨頭上,精美的銘文和優美的文字使我們的後代著迷了幾千年。寫作風格因人而異,因世界而異。總的來說,武丁的世界是豪言壯語的,狄逸的世界是美好的,文賢的世界是美好的。線條的密度,單詞的結構,圓圈的小心以及順序...只需知道現存的契約是壹代法國書籍,而這本書的契約是殷代鐘王柳巖。”

“王鐘·劉燕”指的是古代四大書法家。殷朝的“王鐘劉燕”是刻甲骨文的歷史學家和占蔔者。正是他們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歷史資料,以及珍貴的古代書法作品。如果我們粗略地看壹下甲骨文的書法形式,我們會發現早期的字體很大,如羅振玉的《殷墟書·齊靜話》中收錄的許多武定時期的甲骨文,非常大氣和醒目;到了商朝末年的狄彜和帝辛時期,漢字變得細小而瑣碎;至於西周時期的甲骨文,就更微妙了。

甲骨文的風格類型:壹是渾厚蒼勁;二是美觀輕便;第三是整齊有規律;第四種是優雅精致型;第五,發育良好的古拙型。簡而言之,甲骨文雖然是壹種雕刻的文字,但他的筆法充滿了意義,而且他的風格是混合的,或者說他的骨架是開放的,這使他感到輕松。或細絹秀,用簪花的樣式,字裏行間,有許多優美的書法。

古甲骨上的刻痕被認定為商代文字,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第三次考古發現之壹(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遺存)。然而,它的發現過程非常偶然,充滿戲劇性。

清末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秋天,在北京清廷擔任國子監祭酒的王(1845-1900)得了瘧疾,派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門口的大仁堂中藥鋪買了壹劑中藥。王偶然看到壹種叫做龍骨的藥。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這塊骨頭上怎麽會有幾十萬年前的雕刻符號呢?這不禁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以研究古代石刻而聞名的王仔細研究後發現,這不是壹個普通的凹口,而是壹個類似古文字的凹口,但它的形狀既不是毛筆(大印章),也不是印章(小印章)。為了找到更多的龍骨進行深入研究,他派人到達仁堂,以每塊二兩銀子的高價收購了藥店裏所有的刻龍骨。後來,他通過古董商範等人搜索,積累了65,438+0,500多件。安陽出土的甲骨文

經過對這些龍骨的仔細研究和分析,他認為它們不是“龍”的骨頭,而是幾千年前的龜甲和動物骨頭。他從甲骨上的刮痕中逐漸辨認出“雨”“日”“月”“山”“水”等字,進而找出了商代幾位君王的名字。這證實了這是壹種刻在動物骨頭上的古老文字。此後,這些刻有古文字的甲骨文在社會各界引起了轟動,學者和古董商都在爭奪它。

曾有人質疑王發現中醫有文字龍骨的理論,認為王在相關著述中沒有記載,王吃的龍骨在藥房加工成細粒,看不到刻有文字的龍骨。而且當時菜市口周邊沒有達仁堂藥店。在這方面,後來研究甲骨文的學者周紹良說,當時龍骨在中藥店按件出售,直到20世紀30年代他去中藥店購買龍骨時仍然如此。至於達仁堂藥店,當時不在菜場,但菜場有壹家著名的熙和年堂中藥店。當時人們對熙和年堂比較迷信,買中藥都要去熙和年堂藥店,這也可能是當時誤傳的結果。

在甲骨文被證實之前,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的農民在他們的田地裏不停地挖掘和挖掘出古老的甲骨文。據說第壹個用甲骨做藥材在中藥店賣的人是壹個叫李成的理發師。有壹次他患了膿腫,沒錢就醫和買藥,他就把這些甲骨磨成粉末,敷在膿腫上。沒想到膿液被骨粉吸幹了,發現骨粉還有止血的作用。從那時起,他收集它們,把它們描述為龍骨,並把它們賣給中藥店。

經過許多學者和專家的研究,所謂的龍骨實際上是商代占蔔的工具。占蔔之前,人們把龜甲和牛的肩胛骨看得整整齊齊,然後在甲骨的背面鉆上圓形的深窩和淺槽。占蔔時,他們先向鬼神祈禱,然後用燃燒的樹枝將深巢或凹槽的側面燒到壹定程度,甲骨文的相應部分出現裂縫。因此,占蔔師根據裂縫的長度、厚度、平直度和隱蔽性來判斷事情的好壞、成敗。占蔔後,將占蔔的內容和結果用刀刻在占蔔物附近,這就是神諭。刻有甲骨文的甲骨被妥善地收藏在地窖裏作為檔案,流傳後世。甲骨文發現的故事後來被稱為“壹片甲骨震驚世界”的奇跡,在中國和世界考古史上寫下了傳奇的篇章。

從壹塊殷商時期甲骨文的發現和鑒定,發展到肯定壹個3000多年前和600多年前的朝代。多麽了不起的發現!這樣,20世紀20年代的壹些學者認為中國可信的歷史始於西周,“疑古”思潮被徹底否定。

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占蔔術的興盛。從國家大事到私人生活,如祭祀、氣候、收獲、征服、狩獵、生病的人、分娩、外出等。,皇室和貴族都向上帝求教,知道好運或厄運決定停止。由此,占蔔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壹件大事,朝廷設立了專門的機構和占蔔官員。有銘文的甲骨文被保存為國家檔案,堆積在洞穴中。因此,甲骨文成為研究商代歷史的第壹手資料,反映了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間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