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的寫法有很多種,其中壹種是將錢幣上的兩個字橫寫在“個”上。這種文字在60年代以前很常見。中國早期的人民幣經常被采用。在中國,紙幣是1953年制造的,硬幣是1956年制造的,所以采用了這種書寫方法。後來發行的1962第三套人民幣也用了這種寫法。因此,硬幣上的這兩個並不是錯別字。
後來,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發布了標準的簡化漢字方案,將“二”字統壹為現在的寫法。因此,自20世紀80年代第四套人民幣發行以來,壹直采用這種標準寫法。在此之前,制版的貨幣不是錯誤的貨幣。
硬幣真偽識別
圖案:真幣的花蕊、稻穗、國徽、天安門廣場等圖案清晰,凹凸感強,而假幣則粗糙模糊。此外,真幣的正反圖案朝向相同的方向,即使有誤差也很小;然而,假幣的正反面通常有不同的圖案,這是不對稱的。
圓框邊緣:真幣的厚度均勻光滑,而假幣的厚度通常不均勻,邊緣有切割和磨損。
材質:真幣是包鎳鋼,可以用磁鐵吸起來,否則壹定是假幣;此外,許多假幣是由鉛或鋁制成的。當它們畫在白紙上時,會有像鉛筆線壹樣的清晰痕跡。當然,壹些含鐵或鉛的假硬幣可能無法通過這種方法檢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