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三年級“天鵝的故事”教案
學習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5-7。
2.學習本課的生詞,理解由生詞組成的單詞。
3.理解課文內容,並能回答課文後練習中的相關問題。
4.借助文中的語言材料,體驗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閱讀課文時,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閱讀天鵝破冰的情景描述,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2.復述課文
教學前準備:天鵝圖片,天鵝破冰圖片。
第壹類
壹,揭示話題,引入新課
同學們,妳們見過天鵝嗎?今天,讓我們學習第七課“天鵝的故事”。在黑板上寫字。
2.對話令人興奮。
誰能告訴我天鵝是什麽鳥?給我看看照片。對老師的介紹。天鵝會有什麽故事?
二、第壹次閱讀指導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2.自學單詞。
3.檢查自學情況。
第三,理清文本的脈絡。
1,給課文的每個自然段落編號,想壹想,課文的哪些自然段落寫了天鵝用身體破冰的故事?
2.討論交流總結。
第二節課
第壹,進口
1.聽壹聽,讀壹讀,想壹想: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關於天鵝的什麽故事?
2.(壹群天鵝為了生存在壹只老天鵝的帶領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故事)。
第二,精讀
1,自學思考:天鵝破冰的故事中,最讓妳感動的片段有哪些?找出並閱讀它。
2.學生自己閱讀和思考。
3、溝通,確定為5-8個自然周期。
第5段
(1)按名稱讀取
(2)討論:這個地方為什麽讓妳感動?哪些話最讓妳感動?
(鏡頭板書:跳起來重重壹摔)
討論:為什麽要找出“飆升”。妳覺得老天鵝怎麽樣?(板書:頑強)
(3)如何才能讀懂老天鵝勇敢頑強的奉獻精神?試試吧。
第6段
(1)簡介:這時,其他天鵝——他們——看著——只聽到‘恰恰——’的壹聲,冰——然後——冰終於——。沿著這條河。
(2)秀:這個頑強的“破冰戰士”繼續沿著冰洞邊緣拍打,水面慢慢擴大。
討論:這裏的“破冰者”是什麽意思?為什麽頑強?
(3)閱讀第5段和第6段的前四句。
(4)討論:如果妳是其中壹只天鵝,目睹這樣壹只老天鵝用自己的血肉拍打冰面壹次、兩次、無數次,妳會怎麽想?妳會怎麽做?
(5)過渡:這群天鵝只是這麽想,這麽做。下面的故事證實了這壹點,所以按名字讀。
(6)觀察插圖,是關於天鵝集體破冰的。同桌壹起工作,壹個看圖聽講,壹個看看書,看看有沒有天鵝集體破冰的精彩場面。
(7)按名字讀。其他同學看著圖片,想象著當時熱火朝天的場景。
(8)討論:這些天鵝過得怎麽樣?(板書:齊新大家都開心)這些天鵝怎麽樣?(團結)
第7段
(1)在天鵝齊新的齊心協力和拼命努力下,小冰洞終於變成了壹大片水面,天鵝們終於可以找到食物了。他們——(簡介)
(2)讀到這個“小冰洞終於變成了大水面。”妳想說什麽?
(3)引導閱讀
第三,復述
1,正文第5、6、7節生動再現了壹群天鵝為了生存,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的場景,靈感來自壹只老天鵝的動作。我們的內心深受震撼,就像我急於把這篇課文介紹給同學壹樣,妳壹定也想告訴別人。讓我們分組練習復述。
2.按名字重復。
四、精讀第8節
1,同學們,看完這篇課文,我們被天鵝舍命破冰的故事感動了。我想目睹這壹切的斯捷潘老人壹定有更深的感受。找出並閱讀它。
按名稱閱讀並顯示:
我離他們只有三四十米遠,手裏拿著壹把上了膛的獵槍,但我還是把槍掛在肩上,悄悄地離開了岸邊。
2.討論:為什麽老人沒有向天鵝開槍,而是把槍掛在肩上,悄悄地離開了?如果妳是老人,此刻妳會怎麽想?
3.再讀第8節,提示“深情”。
五、精讀課文1-4段。
1,說說是什麽原因造成了這個故事。引導朗讀課文的第二段。
2.自由閱讀課文第三段,看* * *有多少字,試著將這壹段分層。
3.指導閱讀課文1-4段。
第六,欣賞全文。
2.小學三年級《天鵝的故事》教案。
壹、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11生詞和短語,認4個單詞。
2.了解故事,感受天鵝團結勇敢的精神,說出妳感受最深的地方。
3.能把課文分成幾部分,說出每壹部分的主要內容。
4.帶著感情讀課文。背誦妳最喜歡的句子。
5.看完這篇課文,我可以寫下我的感受。
二、教學重點:
1,理解故事,感受天鵝團結勇敢的精神,說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2.看完這篇課文,我可以寫下我的感受。
三、教學難點:
感受天鵝團結勇敢的精神,說出妳感受最深的話。
四、教學時數:
兩個課時
第壹類
壹、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7個新單詞,理解由新單詞組成的單詞。
3.理清文字的脈絡。
二、教學重點:
學習本課7個新單詞,理解由新單詞組成的單詞。
理清文字的脈絡。
三、教學難點:
“陷阱”壹詞的正確寫法帶著感情讀課文。
四、教學過程:
(1)暴露話題,介紹天鵝。
設計意圖是交換搜索到的資料,給學生壹個展示的空間。
(2)第壹次讀課文。
1,自己讀課文,正確讀發音和句子。
2.檢查自學的效果。
(1)生詞發音。俄羅斯的斯捷潘盯著他的眼睛脆,崩潰擴大他的胸部。
(2)按名稱、章節讀課文,結合讀音。
設計的目的是在課前檢查學生的預習,並教會他們在交流過程中區分相似字符的方法。理解詞義的方法。
(3)明確文章的脈絡。
1.再讀壹遍課文,談論它的內容。
正文主要講的是壹群天鵝,受壹只老天鵝的動作啟發,為了生存,用自己的身體破冰。)
設計訓練學生總結主要內容的方法。
2.想壹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落寫了天鵝用身體破冰的故事?嘗試將文本分段。
3.交流和討論:
第壹段(1)“我”拜訪了俄羅斯老人斯捷潘的家。
第二段(2-7),斯捷潘老人講述了壹群天鵝在壹只老天鵝的啟發下,用身體破冰的故事。
第三段(8)老人斯捷潘沒有開槍,而是悄悄地離開了湖。
設計訓練學生將文章分成幾部分的方法
(4)布置作業。
1,帶著感情讀課文。
2.抄寫單詞。
板書設計
18天鵝的故事
第壹段(1)“我”拜訪了俄羅斯老人斯捷潘的家。
第二段(2-7),斯捷潘老人講述了壹群天鵝在壹只老天鵝的啟發下,用身體破冰的故事。
第三段(8)老人斯捷潘沒有開槍,而是悄悄地離開了湖。
第二節課
壹、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感受天鵝團結勇敢的精神,說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2.帶著感情讀課文。背誦妳最喜歡的句子。
3.看完這篇課文,我可以寫下我的感受。
二、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感受天鵝團結勇敢的精神,說出最深的感受。
三、教學難點:
可以寫下看完這篇課文的感受。
四、教學過程:
(1)引入對話,激發興趣。
壹群天鵝在壹只老天鵝的帶領下,為了生存,用自己的身體破冰。
設計意圖,談論介紹,激發興趣。
(2)自己讀,找到觸動,圈出重點。
1,自學思考:天鵝破冰的故事中,最讓妳感動的片段有哪些?找出並閱讀它。
2.學生自己閱讀和思考。溝通,確定為5-7個自然段。
(2)默讀,抓詞,懂質。
過渡:請默讀壹遍課文5-7的自然段落,在讓妳感動的句子下面劃線,思考妳為什麽感動。妳可以用筆在句子旁邊寫下妳的感受,然後開始。
學生默讀課文。隨機交流,理解課文第5-7段。
1,第5段
(1)按名字念句子:突然,壹只大老天鵝升到空中,但它沒有飛走。而是利用下落的沖擊力,用胸部和翅膀像石頭壹樣拍打冰面。
(2)討論:這個地方為什麽讓妳感動?哪些話最讓妳感動?
引導學生扣“胸與翼”、“翺翔”、“石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依次做以下說明:
a、“胸翼”指老天鵝以血肉為武器破冰。“飛”,老天鵝這麽做是為了什麽?(是為了增加下落的沖擊力,讓胸部和翅膀拍打冰面更有力。)“類石”,真的是石頭嗎?
總的來說,我們總是把靜態比作動態,把平凡比作美好。如此美麗的天鵝被比作壹塊沒有生命的石頭。這個類比好嗎?
用添詞的方法,用想象去理解老天鵝的精神,去感受當時的情景。指導學生。這是加入想象來理解文本的方法。
b、老天鵝這麽做的代價是什麽?妳覺得老天鵝怎麽樣?(板書:勇敢)
他這樣做完全是為了——這叫(板書:奉獻)
c、閱讀指南,抒情:
據相關資料顯示,冬季貝加爾湖冰層厚度在壹米左右。現在是早春寒潮,冰層還很厚很硬。老天鵝以血肉之軀與鏡中寒冰正面作戰。壹旦失敗了,它還會再來。這壹刻,我們不禁與之同呼吸,這是命運。用我們的朗讀為老天鵝的破冰之舉加油。再念壹遍老天鵝破冰的句子。
冰面上壹陣顫動,他的胸口因為撞擊而非常疼痛,但是他!(按名字讀)
冰抖得更厲害了,他胸前的羽毛都被沖擊力震散了,可是他!(按名字讀)
練習說和使用,
老師:那麽她第四次,第五次,甚至第二十次,第三十次是怎麽打到冰面上的呢?誰看過,可以用“老天鵝,惟有他”這句話。讓我們在小組討論後交流壹下吧
老天鵝曾經用身體拍打著冰面,在重重的撞擊中,眼睛做了星星;在猛烈的撞擊中,它的羽毛散落壹地;在猛烈的撞擊中,它的鮮血染紅了冰面。但是老天鵝沒有停,也不會停。它不停地跳動,直到冰裂開。
e、老師:多麽偉大的力量,多麽可貴的頑強精神!壹只老天鵝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生命的價值,閃現了生命的美好。
設計意圖是學習關鍵段落,領會精神,滲透規律。
大聲朗讀,思考圖片,感受抒情
1,第6段
(1)導讀:看到這種情況,妳是還在冰面上看老天鵝的小天鵝之壹。妳的身體比老天鵝強壯。當妳目睹這樣壹只老天鵝用自己的血肉拍打冰面壹次,兩次,無數次,妳會怎麽想?妳會怎麽做?老天鵝為了我們所有人的生存,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壹邊,我,壹只小天鵝,看不下去了。)好吧!妳加入了。
閱讀投影:我和這個頑強的‘破冰戰士’壹起,沿著冰洞邊緣繼續拍打,水面在慢慢擴大。
再和同學說說妳的感受:妳不怕像老天鵝壹樣摸胸嗎?為什麽?(好吧,妳也看)。
妳們這些天鵝呢?如果妳想加入,和他們壹起讀。
(2)過渡:這群天鵝只是想了想,做了做,讀課文“很快,...”
這些天鵝怎麽樣了?(板書:齊欣)這些天鵝呢?(團結)
他們的叫聲就像那些激動人心的勞動號聲。師生對話:兄弟們,加油!齊新,妳在幹什麽?加油!
2.第7段
(1)在天鵝齊新的齊心協力和拼命努力下,小冰洞終於變成了壹大片水面,天鵝們終於可以找到食物了。他們——(簡介)
當天鵝愉快地捕食水面時,我們也由衷地為它們感到高興,“克魯-克利-克利!”這叫聲似乎在告訴我們壹些事情。想壹想,寫下來。
練習:天鵝不時為勝利歡呼:“克魯-克魯-克魯!”它好像在說,“”
反饋指導:指導寫作,指導錯別字,註意標點符號的使用。
(4)閱讀,尋找聯系,學習結構。
這是壹個奇跡,壹個用生命書寫的奇跡。親眼目睹這壹奇跡的斯捷潘老人,有著更深的感受。找出並閱讀它。讀課文的第八部分
(1)按名字念給我看:“我當時離他們只有三四十米遠,手裏拿著壹支上了膛的獵槍,但我把槍掛在肩上,悄悄地離開了湖岸。”
(2)討論:為什麽老人沒有向天鵝開槍,而是把槍掛在肩上,悄悄地離開了?如果妳是老人,此刻妳會怎麽想?(板書:敬畏)
(3)從此,這把獵槍就掛在了墻上,再也沒有用過。這壹掛就是幾年?妳從哪裏知道的?閱讀句子,並用投影展示出來。
坐下後,我看到墻上掛著壹把獵槍,好奇地問:“妳總是喜歡打獵嗎?”
老人點點頭說:“是的,但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對比這兩句話,壹個在前,壹個在後。前者引出壹個關於人生的感人故事。後者總結了對待生活的做法。這種寫法叫做:自始至終呼應。這種呼應使得文章的結構更加嚴謹,故事的聯系更加緊密。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感受文章的情感。
(五):總結全文。
學完這裏的課文,我想同學們心裏壹定有很多話要說。從這裏選擇壹個表達的對象,對他們想要的任何人說。
我想對老天鵝說:
我想對天鵝們說:
我想對老斯捷潘說:
3.小學三年級《天鵝的故事》教案。
課程標準是獨立素養。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單詞的意思,理解關鍵詞在文本中表達情感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的積累理解生詞的意思。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簡要分析內容和學習情況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9個生詞,在語境中理解生詞組成的單詞。
2.復述課文的第五、六和七段。
3、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5-7段,並運用圈劃的方法理解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理解人與動物(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教學過程
首先,激發興趣,引入新課程
1.展示天鵝的多媒體課件或掛圖。看看這是什麽。妳壹定很喜歡,對吧?誰來給同學們介紹壹下妳們課前收集的關於天鵝的資料?
2.揭示話題。有壹年春天來得很早,壹群天鵝從南方飛回來。突然,寒潮來襲,北風呼嘯,湖面再次結冰。我們做什麽呢發生了壹個令人震驚的故事(展示題目)。
二,對文本的初步閱讀,整體感知
1.對著大屏幕給同桌讀生詞,互相糾正。
2.讀課文,要求閱讀。
3.再讀壹遍課文,問:誰能用壹兩句話概括天鵝的故事?壹群天鵝在壹只老天鵝的帶領下,為了生存,用自己的身體破冰。)
第三,抓住重點,體會感受
1.這是壹個感人的故事。請找出這個故事最感人的部分,仔細閱讀。
2.學生自己讀課文,老師巡視指導。
3、討論溝通,相機撥號。哪些段落最讓妳感動?(文中描寫天鵝破冰的第5-7段最能觸動我們的內心。這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4.交換第五段,體驗老天鵝的勇敢奉獻。
①引導學生抓住“翺翔”、“石像”、“破冰勇士”、“頑強”等關鍵詞,體驗老天鵝勇敢、敬業的犧牲精神,引導學生朗讀。
(2)親身實踐,感受體驗。
同學們,讓我們做壹只老天鵝,高舉雙手做翅膀,把課桌當冰塊,重重地拍打雙手,壹次又壹次...妳感覺如何?
(3)正常閱讀,學生的想象力。
讓我們閉上眼睛,慢慢在腦海裏呈現老天鵝壹個接壹個撞冰的畫面。
4帶著感情大聲朗讀。
5.交換第六段,體會天鵝團結拼搏的精神。
(1)閱讀第6段。如果妳是壹只天鵝,無數次目睹老天鵝用自己的血肉拍打冰面,妳會怎麽想?妳會怎麽做?天鵝是怎麽做到的?看完,同桌討論。妳感覺如何?
(2)交流感情。(《全團》《All in》《So齊心》《So開朗》表現了天鵝團結拼搏的精神。)
(3)帶著感情讀第六段。同桌壹起工作,壹個看圖聽,壹個讀,看能不能讀懂集體破冰的天鵝們團結拼搏的精神。
(4)帶著感情大聲朗讀。
6.與第7段交流,體驗天鵝勝利的喜悅。
(1)在天鵝齊新的齊心協力下,奇跡出現了。閱讀第7段。
(2)看到“壹個小冰洞終於變成了壹個大水面”,妳想說什麽?
(3)妳願意分享天鵝勝利的喜悅嗎?分組有感情地讀第7段。
第四,激情設置場景,復述遷徙,啟發學生愛鳥。
1.創造壹個情境:電視臺的壹名記者采訪了斯捷潘老人。妳為什麽把獵槍掛在墻上30年?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來練習。
2.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練習講故事。
3.老師觀點:鳥很可愛,充滿靈性。斯捷潘老人用自己的親身故事告訴我們,用自己的言行影響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請說出妳感受最深的壹句話來教育和影響身邊的人。
五、作業、閱讀和寫作練習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和動物應該和諧相處。查閱資料,寫壹份愛護動物的建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