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壹本工具書性質的碑帖集,書主體的碑帖按照《說文解字》的部首排列。“那些在《說文》中找不到的字,在其他字典中都可以找到,那些有有形聲音的字,都附在《說文》每壹部分的末尾。”上面和下面還有附錄。附錄被列為“圖形和字符未知者”,附錄下的附錄是“形狀和聲音未知者,其解釋有待討論”。正文中的每個字都用篆書標記,按順序編號,在前綴下用斜體標記,並在重文系列的每個字下註明每個銘文的來源。在這本書的最後,還有壹個彜族瓷器目錄,壹個參考書目和壹個筆畫檢查。作者采用各種學派的考證理論,研究嚴謹,書中的大部分解釋都被學術界所接受。王國維為這本書的第壹版作序,並稱贊容庚的精心解釋。郭沫若在給作者的信中說,《金文辨》是研究文的必讀之書,因為它勤奮刻苦,研究細致,成果卓著。
本書初版於1925,後多次再版。1985年中華書局出版第四版,碑文3902字,正文(識字)2420字,附錄1352字,這是當時所見碑文總數。金文工具書有《常見金文詞典》(陳楚生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和《金文名稱集》(吳振峰主編,中華書局,1987)可供參考。
甲骨文最早的字典是殷墟文字和商承祚(1902 ~ 1991)編纂的,最早出版於1923年。作者根據羅振玉和王國維的說法,以自己的見解進行考證和闡釋,態度謹慎,深得王國維的贊賞。這本書也是王國維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