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書半”是指清代鄭燮(鄭板橋)創制的書法字體,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板橋體”。他把行書和隸書的書法風格混合在壹起,創造了這種介於隸書和隸書之間,但隸書又多於隸書的字體。因為隸書又叫“八分”,鄭燮就開玩笑地把自己的非隸書叫做“六分半書”。
八分是隸書的壹種藝術風格。八分書法的特點是左右分布,突出挑畫和握畫,結構類型類似沙孟海先生總結的斜畫緊結。韓立八股文,漢代隸書的總稱。由於東漢碑上隸書筆法生動,風格多樣,唐代隸書稱為“唐歷”,所以學寫隸書者重視東漢碑,在這壹時期稱之為“韓立”,與“唐歷”不同。
1.漢陽朔年間,隸書產生了壹種新的樣式——八分。在西漢末年的殷灣著名木簡中,八分已經相當成熟,但在我們的編年資料中,八分仍然出現在少數較寬的木簡中。我們認為八分形成於西漢末年,但不是隸書的主流形式。此後,八股書在東漢時期廣為流傳。
2.韓立和八分是隸書的兩種形式(也可以代表兩個階段)。這兩種形式從西漢末年八股形成到漢末都是長期存在的。在東漢時期,韓立被廣泛使用,但它並沒有因為八粉的流行而完全取代韓立。最明顯的例子是寫於186年的張遷碑和寫於185年的曹全碑。前者是韓立,後者是八。雖然韓立和八分是兩種不同的筆法體系,但它們卻長期存在。筆者認為是平畫寬結式的源頭,八分是斜畫緊結式的源頭。
六點書:
馬光(1932-)以實惠著稱,號梁衡。福建漳州人。早年受聘於中國美術學院,任教於福建第二師範學院。現為東方藝術學院名譽院長。擅長書法,通曉六書,左筆橫寫,更是絕無僅有。隸書似非官,創六書,開壹代新風。編著有《馬光書畫集》、《練墨藝術源流》、《練墨組合》等。,並編輯了明清石刻,捐贈給上海文廟,成為人文景觀。
數據和圖片資源來自:
/forum.php?視圖線程& amptid=117471。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