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康熙是哪個朝代的皇帝?

康熙是哪個朝代的皇帝?

俗稱康熙皇帝、康熙帝。因為明清兩代的皇帝往往只有壹個頭銜,因為他們往往是以頭銜稱皇帝的。清朝康熙皇帝,名喚愛新覺羅?6?1葉璇(65438+五四,0654,順治十壹年三月十八日-1722,65438+康熙六十壹年二月二十日,十壹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因其爵位而得名。順治十壹年(1654年五四)三月十八日,生於北京故宮任靜宮,同妃之子。康熙61年11月13日(公元1722 65438+2月20日)卒於北京長春園清溪書屋。69歲的時候。在位61年(161年-1722),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登基時年僅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了湯若望的意見,選擇他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因為他對天花有終身免疫力。康熙六年(1667),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祖母孝莊文皇後的幫助下,康熙八年,他贏得了與大臣的鬥爭,開始了真正的親政階段。康熙年間,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統壹臺灣省(1684),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 -1697),抵抗當時俄國對中國東北的入侵,簽訂《尼布甲尼撒條約》。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作為清朝“夏都”蒙古的朝聖基地。從社會經濟角度看,康熙采取了壹系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積極鼓勵墾荒,廢除圈地令,實行更名田畝;黃、淮、渠水利工程整治。尤其是康熙五十壹年(1712),決定“永不加稅”,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最終演變為“攤地入畝”的制度。並課以重稅。最後,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表現為耕地面積迅速擴大,糧食產量提高,經濟作物廣泛種植,為“康旱盛世”奠定了基礎。康熙帝重視優待漢族知識分子。他舉辦過多次博學多才的課程,建立了南學制度,並在曲阜參觀了孔廟。康熙帝還組織編輯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歷象考》、《數理精要》、《永年康熙帝歷》、《康熙帝全景圖》等圖書、歷法和地圖。同時,他在西學上也有很強的造詣,壹生研究天文、數學(尤其是幾何)、物理、化學、藥學(宮廷中引進了可以治療瘧疾的金雞納膏)、醫學(給他的孩子接種疫苗預防天花)。康熙也有保守的壹面。統壹臺灣省後,他開放海禁,但怕米谷出境,又禁止南洋貿易。他崇尚儒學,尤其是朱的理學。此外,康熙五十年(1711),發生了戴名世《南山集》的文獄事件。康熙十三年,康熙帝立程瀟壹歲的兒子殷勇為太子,但幾十年後,由於太子本人的素質問題以及與朝鮮的隸屬關系,太子被廢。廢太子後,諸侯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所以廢太子,重新立太子,但康熙還是不能容忍他任人唯親,三年後廢太子。最後,它被傳播到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胤禛,在他61年臨終的時候。關於他退位胤禛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康熙是希望精明能幹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縱欲積弊,也有人說是命臣隆克多和胤禛篡奪了遺詔。無論如何,這場繼承糾紛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懸案之壹。康熙晚年時運不濟,九子奪嫡,讓他心力交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