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新單詞和短語,積累豐富的語言。
3.感受文章中描述的情況,理解對聯的含義。
二、基礎知識
1.新單詞:
題字,簽名:標題,題字,墻壁,詩歌和題字。
量詞指的是壹艘船:三艘。
突如其來的:天氣突然,突如其來,狂風暴雨。
蔬菜可以用來做飯:菜、菜、布、菜。
生活在淡水中的軟體動物。它的外殼呈長方形,表面呈深褐色,殼內有珍珠層。其中壹些可以生產珍珠:貽貝胚胎。
刻有文字以紀念事業、功勛或作為標誌的石頭:石碑、紀念碑、墓碑、口口相傳、碑文、碑。
2.可以寫的詞:
題對聯,壹葉扁舟,貽貝,石碑,夕陽,湖光山色,輕煙,漁歌,細浪似銀,驟風,魚蝦,藕,稻,麥,蔬果。
3.解釋:
觸景生情——被眼前的場景所觸動,引起聯想,產生壹些感受。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色:
短語有“湖光月好圖”的美景,產品資源豐富,鄉土氣息濃厚。文章用生動優美的句子描述了鄭板橋的個人情景,從而產生了深刻的情感,寫了壹副好對聯。
2.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的描寫,我們可以感受到美麗的風景和豐富的感情,從而理解對聯所表達的感情。
3.教學難點:
理解和領會鄭板橋對聯中蘊含的情感。
4.教學突破:
以作者對美景、物象的身臨其境的描寫為切入點,充分想象鄭板橋當時的心情和感受,從而理解對聯所蘊含的情感。
第四,教學方法設計
教學內容:
學習生詞,理解課文,感受對聯帶來的感受。
教學過程:
1.閱讀題。
為什麽鄭板橋給漁民壹個聯名頭銜?對聯的內容是什麽?……
2.閱讀課文,理解大意。
3.學習新單詞和短語,清除寫作障礙。
4.深刻理解課文,解決提問問題。
(1)鄭板橋的對聯是什麽內容?
“半灣流水,千河壹月,壹粒沈沙。”
(2)在群裏交流,理解這幅對聯的深刻含義。
(3)結合課文內容匯報所學內容。
“半灣流水千河月”——“鄭板橋坐船頭...”沖口而出
多麽“湖光月色圖”。這是什麽湖光月色圖?
充分感受風景的美。
“壹粒沙沈千迎賓珠”——《漁民告訴鄭板橋》...真的”
鄭板橋沈浸在漁民的喜悅中。這是壹種怎樣的喜悅?充分感受到豐富和深刻。
5.深情地閱讀這幅對聯及其相應的描述。
6.課外拓展。
多收集對聯,把裏面的故事說出來。
五、黑板設計
鄭板橋的頭銜是頒給漁民的。
半灣流水,千河美景。
深情的
壹粒沈沙的萬虎珍珠富含東西。
不及物動詞數據索引和本質
簡介-鄭板橋
鄭板橋是清代畫家鄭燮(1693.11.22-1765.1.22)。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康熙科舉狀元。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山東範縣、魏縣的官員,有壹種政治聲音,“請為20歲就饑腸轆轆的百姓求援,做了大官,再去求病。”做官前後都在揚州生活,以書畫為生。詩,詞,好書,好畫。詩歌不屑成語。他擅長畫花卉、木頭和石頭,尤其是蘭花和竹子。書籍也很獨特,官文和樣書混雜,自稱“六部半書”。有時候也是通過繪畫來完成的。印章的筆力古樸而古老。作為“揚州八怪”之壹,他的詩、書、畫被譽為“三絕”,擅長畫朱蘭。鄭燮壹生畫竹子最多,其次是蘭花和石頭,但他也畫松樹和菊花。他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享年七十三歲。
第二條的教學目標
1.認識7個新單詞,寫6個單詞;
2.帶著感情讀課文,體會到“半灣流水,千河月,壹粒沙沈。”這幅對聯描述的情況;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初步了解有關對聯的知識,激發學生對語文這壹獨特藝術形式的熱愛。
教學準備
1.收集關於作者的相關信息(鄭板橋);
2.收集對聯和有關對聯特點的信息。
班級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首先,談談介紹。
1.妳對鄭板橋了解多少?
2.交換關於鄭板橋的信息。
3.壹起讀題目,問妳感興趣的問題。
*為什麽鄭板橋給漁民題詞?
*鄭板橋為漁民寫過什麽樣的對聯?
*這幅對聯是什麽意思?
第二,第壹遍讀課文,正確讀發音。
1.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書後面的詞匯表和參考書,讀出正確的讀音。
2.值得註意的發音有:傍晚,卷曲,突發大風,藕和歡迎。
3.點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正確聽發音。
4.通過查字典找出單詞的發音和意思。
歡迎:計量器具的名稱古代為十鬥,後為五鬥。
5.強調容易出錯的生詞,如“船”的筆順;“突”的12筆畫為“嘿”,不能丟;“碑”的11為“易”。
第三,再讀壹遍課文,體會作者當時看到的東西。
1.為了生動地描述鄭板橋乘船去興化途中的所見所聞,作者在遣詞造句中十分註意四字格。請找找看。
2.感慨地讀這幾個字:“湖水五彩繽紛”、“炊煙裊裊”、“漁歌陣陣”等等。
3.創設情境,渲染氛圍,引導閱讀。
4.交流課前提出的問題:指導朗誦對聯“半灣流水,千河月,壹顆珍珠沈沙”。
5.畫壹幅對聯的第壹句,體裁的哪壹句與之對應?對聯的後半部分是課文中哪些句子寫的?
6.分別指導第壹段和第三段的閱讀。
7.交流妳對課文的理解,想象鄭板橋當時看到了什麽。
8.回去讀壹讀這句意味深長的對聯。
第四,背誦和積累。
1.背對聯。2.背誦妳認為描述得很美的句子。
3.課後看《積累》裏的《鬥雞山上的對聯》壹文。
第三章教學目標
1.認識7個新單詞,寫6個單詞;
2.帶著感情讀課文,體會到“半灣流水,千河月,壹粒沙沈。”這幅對聯描述的情況;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初步了解有關對聯的知識,激發學生對語文這壹獨特藝術形式的熱愛。
教學準備
1.收集關於作者的相關信息(鄭板橋);
2.收集對聯及其特點的相關信息;
班級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對聯是成對書寫的,簡潔、工整、平衡,是漢語言的獨特表達方式。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今天我們將學習壹個關於對聯的故事。
第二,優先閱讀,邊閱讀邊探索。
1.獨立閱讀。要求:
(1)通讀課文,把難句讀幾遍。生詞和短語可以通過參考書解決。
(2)把妳不明白的地方和妳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
報告和交流
(1)學習小組交流學習情況。妳讀過什麽?
(2)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3.自己讀來解惑:請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來解決以上問題。教師巡邏指導。
第三,引導朗讀。
1.用妳的悟性讀對聯。
2.自由閱讀,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閱讀精美的圖片和真摯的感情。
總結:我們不僅欣賞了這些美麗的對聯,還認識了著名的書法家和作家鄭板橋。讓我們最後讀壹讀這句意味深長的對聯。
5.作業:收集生活中的對聯,大家交流壹下。
相關資料
1.壹副對聯,由上聯、下聯、橫批組成。右邊的叫上半部分,左邊的叫下半部分,上面的叫橫批,也叫橫量。
2.上下對聯字數不限。只有兩三個字,幾十或幾百個長對聯是由幾個分句組成的。無論如何,上下對聯的字數壹定要相等。橫批的意思要配合上下對聯畫龍點睛,壹般是四個字,也有五六個字。有些對聯可以用,也可以不用,用於橫向批評。
3.對聯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在形式上是對稱的。左右條幅必須字數相同,組合成壹副對聯,稱為上聯和下聯。
(2)意義相關。對聯的壹個基本要求是,上下對聯必須表達完整的意思。
(3)註意對仗。決鬥也叫對偶性。對偶的修辭格構成了對聯的基礎。
(4)層次和水平。駢文對聯的要求與舊體詩、律詩、項鏈基本相同。4.鄭板橋的滑稽對聯
4.鄭板橋上任了
鄭板橋到山東威縣上任的那壹天,威縣城張燈結彩,鞭炮齊鳴,歡迎新縣長的到來。然而,鄭板橋在來到衙門前並沒有把門帶上,而是命令手下在墻上挖洞。過了壹會兒,墻上鑿了十個銅鍋那麽大的洞,從外面可以看到裏面。
這時,壹個人低聲問:“大人,您為什麽要在壹堵好好的墻上挖這麽多洞?”鄭板橋笑著說:“我聽說壹些官員過去常常向人民勒索錢財,這使他們怨聲載道。我要放下衙門裏剩下的腐敗官僚,我得挖幾個洞透透氣!”
洞挖好後,他馬上讓人在衙門口貼了壹張醒目的告示:‘本官晝夜接受投訴。”然後鄭板橋親筆寫了壹副對聯:
黑漆衙門八個大字開著,
有錢就別進來。
結果投訴、抱怨的人絡繹不絕,他壹直忙到天亮。因為鄭板橋公正的判斷,人們稱他為“真命天子”。
5.鄭板橋的自畫像
鄭板橋被譽為揚州八怪之壹,詩、書、畫三絕。壹天,鄭板橋的壹個好朋友笑著對他說:“妳很機智。給自己寫壹副對聯。”鄭板橋不認為這是壹個笑話,並立即認真地寫道:
謙遜的竹子有彎曲的葉子,
奧雪梅沒有200家分店。
這幅對聯的確是鄭板橋的自畫像。他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壹絲不茍,總是樂於虛心請教他人;但是,壞作風,壹個封建官吏,從不隨波逐流。所以他雖然做官,卻處處關心百姓,最後被免職。這幅對聯是他自己寫的,生動地描繪了鄭板橋虛心好學、剛正不阿的性格。
抓住要點
有壹次,鄭板橋把自己的壹些詩送給朋友,並附上壹首詩,詩中寫道:“我的詩沒有聲部,裏面全是人;頑石淩亂,可以用巨斧。”他讓他的朋友用壹把巨大的斧頭砍他詩中的巖石和樹木。
鄭板橋特別珍惜別人的批評。他曾經寫過壹副對聯:
搔首弄姿又誇獎別人有什麽好處,
在穿透點詛咒也不錯。
他認為那種庸俗的支持是無益的,但實事求是、中肯的批評是很有價值的。魯迅非常欣賞這幅對聯,特意手書贈送給日本漢學家增田。
7.湖光月色圖
壹個秋日,鄭板橋租了壹條船去了興化北巷。當船到達鮑忠湖時,已經是日落時分,太陽正在落山。船夫在船後劃槳,船在悠悠蕩蕩,板橋坐在船頭,欣賞湖光山色。仰望湖中央,炊煙裊裊,來自漁船;側耳聽湖灘,有壹船陣陣漁歌。天漸漸黑了。板橋正要回艙,忽然覺得眼前壹亮,卻見半個上弦月躍出湖外。皎潔的月光反射著細密的微波波,像碎銀壹樣閃耀在整個湖面上。好壹幅“湖光月色圖”!板橋脫口而出:“半灣都是流水。”第壹聯,板橋正在沈思第二聯,天突然變了。不知從哪裏吹來壹陣風,平靜的湖面突然翻騰起來,船翻了,人也被拋入水中。危急時刻,附近幾艘回家的小船急忙靠近。漁民們把板橋和船夫從水裏救了出來,熱情地邀請他們去村裏換衣服,吃晚飯。席間,漁民們告訴板橋:湖裏有魚,有蝦,有蓮藕,岸上有大米,有小麥,有瓜果蔬菜,湖裏有壹只大蛤蜊,裏面還經常收集綠豆大的珍珠!
聽,板橋沈浸在漁民的喜悅中。是的,這裏有壹滴水,壹粒沙,哪壹樣不是寶藏?真的是“壹粒沙”!
臨別時,漁民朋友請他寫幾句話,板橋欣然提筆壹揮:
半個海灣都是流動的水,
壹粒沙子。
板橋走後,當地漁民請石匠將板橋的字跡刻在石碑上留作紀念。
8.板橋自流鏈
鄭板橋早年家境貧寒,壹生只做過兩次知縣。他為人正直,善解人意,因幫助農民打贏官司,辦理救濟,被免職。他做官前後,住在揚州賣畫。在他60歲生日的時候,他給自己寫了壹副生日對聯:
常為客,何必問康寧;但是袋子裏的錢多了,甕裏的酒多了,水壺裏的糧食多了。拿幾片葉子賞舊紙,任海浪唱;富貴要闊,皮相要倔,五官要靈動,勝過千官萬官,六十多歲的人還少;
欲成仙,則空中有患;只使耳無俗音,目無俗物,胸無俗物。縱橫穿插幾朵隨機的新花;晚睡早起,壹天如兩天,都100多歲了。
這副對聯寫得輕松愉快,非常有趣,生動地表現了鄭板橋的風度和胸懷,以及他晚年的興趣和性格。
9.這位老人對鄭板橋很聰明。
清朝有個老師,在壹個富家做老師。春天,雙方同意每年支付8美元。可是到了年底,主人不但壹分錢不給,還把老先生辭退了。老人去縣衙告狀。縣長鄭板橋聽了老人的抱怨後說:“恐怕妳只是無知,誤導了別人,不然人家怎麽會不給妳獎勵呢?”我今天要現場考考妳,看妳的知識怎麽樣?”老人急忙為自己辯解,並當場表示願意參加考試。鄭板橋漫不經心地指著大廳裏懸掛的燈籠說,“就以燈籠為題吧。我做第壹部分,妳做第二部分。”於是鄭板橋做了壹個上聯:
四盞燈,單層紙,輝煌,照耀東南西北各處;
老人聽著,想了壹會兒,然後脫口而出:
壹年的學習,八吊錢,努力,走過春夏秋冬。
聽到這些,鄭板橋欣賞老人的才華,並立即下令被告被送往關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