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辭海》的權威解釋,夷、後羿、夷都是壹個人。然而,許多其他文件記錄的情況並非如此。遼寧師範大學呂剛教授撰文指出,夷和後羿應該是兩個人。他們屬於不同的時代,他們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內涵,不同的長相和不同的性格。是歷史錯案,是對易的極大不公,應當予以糾正,還易清白。
根據呂剛先生用比較神話學方法研究的結論,易是壹個射日英雄,後羿是壹個荒淫無恥的惡棍。
大儒顧頡剛先生認為,從先秦到西漢中期,夷、後羿的傳說是混淆的。當時,易的小說分為三類。第壹組被神話學家稱為傳奇。第二組是詩人筆下的傳奇;第三組是儒家和墨家的傳奇。他列舉了《山海經》和《淮南子》中易的故事,證明神話學家對易的“政治結論”是他是壹個“崇布之神”。但以屈原為代表的詩人卻稱易為荒淫無恥之徒。皇帝派他下來解除人民的擔憂,但他射殺了河伯並帶走了他的妻子。最後,壹個名叫韓卓的人和他的妻子純狐密謀殺害了他。屈原在《離騷》中的結論是:“做妓女和狐貍精是好的……”。然而,孔孟學派對《易》的結論卻不盡相同。孔子認為易的技藝(或技藝)不高超,結果不會有好下場。孟子只是認為妳有罪,因為君子總是選擇他的朋友,而妳不仔細選擇妳的朋友並把妳的技能傳授給強盜,所以也有壹些罪。荀子認為,易是因為聖人而統治世界的二十個官員中的壹個“制弓者”。《荀子·節度使篇》進壹步闡明了易只“善射”,不彎弓。最後,有不同的死法。有人說他死於韓卓之手,也有人說他死於桃符棒之下。據此,顧頡剛先生認為西漢中期以前,夷的時間並不固定。有的書說他來自堯的時代,有的書說他來自夏的時代,還有的說他來自周的時代。易的性格也不固定。有的書說他是壹個有功勛的好人,有的書說他是壹個有罪的壞人,有的書把他當作壹個世界的驛站。最受歡迎的是他的好槍法傳奇。直到西漢初年,易才被稱為夏帝。自西漢末年以來,楚辭派的傳說壹直占上風,易被固定為在夏季四處遊蕩的君主。事實上,不僅是楚辭學派混淆了易和後羿,司馬遷後來也認識到了這壹點。而這個定位,沒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似乎更符合現實。
現在看來,顧頡剛先生的關註點並不在易和後羿是壹個人還是兩個人。因為從其他書籍中可以發現,後羿是被韓卓殺死的,而易是被彭的木棍殺死的。但是,顧頡剛作為壹個大學者,不會糊塗到讓兩個功過數朝不同的人走到壹起。那麽就只有壹種可能,就是顧先生得出的結論。從先秦到兩漢,關於彜族文化的研究壹直沒有統壹準確的結論。更令人驚訝的是,顧頡剛先生證實《田文》的作者不是屈原,而是壹個比屈原早得多的無名氏,因為《田文》、《尚書》和《詩經》是同時寫的。所以,我們現代版的《辭海》把易和後羿、夷合二為壹。三合壹成為壹個多棱鏡,它可以反映易作為射手和國王的多重人格,以及英雄和妓女的矛盾統壹,這是壹個非常有趣的人格扭曲現象。
正史中對夷和後羿的記載明顯不足。我們不妨從野史中摘取壹些材料加以補充。
《山海經·海內經》載:“帝君贈夷通弓(以貝甲崖)助國,夷第壹感於地難。”這裏所說的帝君是黃帝的長子玄囂的孫子,堯的父親。伊是當時的弓箭手,因擅長射箭而掌管軍事。帝嚳後期,東夷十族相愛。這十個部落都崇拜太陽,所以有“十日並肩出”的說法。易被派去征服十個部落並成為壹個部落,這就是為什麽“射九天”的說法流傳開來。易最後死了,葬在他的徒弟的桃符下。
後羿是貧寒之家的首領,野史認為後羿是後羿和嫦娥的私生子的後代,後羿的故事幾乎是後羿故事的翻版。後羿還做過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統壹了東夷十個拜太陽的部落(類似後羿的事跡),推翻了腐朽的太康王室。然而,他在節日結束時遇到了危險,和太康壹樣,他沒有練習政治,在田野裏四處狩獵。結果,壹個被自己重用的諂媚大臣韓卓發動了兵變,將其殺死並煮熟以餵養他的兒子。他的兒子吃不下飯,在貧困中死去。”韓卓還娶了後羿的妻子純狐(她不再是嫦娥了)。
說到這裏,我們對後羿射日的故事有了壹個大致的了解。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第壹,射日傳說的主人公是夷,而不是後羿;第二,原文混淆了夷和後羿,合二為壹;第三,古為今用,可以采用《辭海》對《易》和《後羿》的評論。第四,可以借鑒古人征服自然的欲望和弓箭崇拜來研究後羿文化。以愛崗敬業、勇於挑戰、勇於勝利的精神為主線,闡述其故事脈絡和文化內涵,不是揭露“不治之癥”的歷史傷痕,而是立誌為冤假錯案的對象易平反昭雪。如果我們想維護正義並為其平反,那麽做得不好將會適得其反。因為易和後羿都是神話人物,所以我們今天判斷或敘述的依據是從古籍中獲得的片段,而這些片段也被我們的祖先篡改和歪曲了,不能作為絕對真實的依據。
後羿還是後羿?
有人把後羿寫成“後羿”,認為“後”是繁體字,其實是誤解了。
先後寫“後”是可以的。問題是當我們說“後羿”時,我們不是指“錢乙”。“後羿”並不是說前面有壹個後羿,後面又有壹個後羿。“侯”可以指皇帝的妻子、君主、諸侯或姓氏。而這幾層意思的“侯”不能寫成“侯”。
後羿的“後”實際上是指壹個貧窮的君主。有善舉的人驗證了後羿是後羿的後裔,而且是通過“私生子”的形式傳承下來的。這幾乎是荒謬的,因為當時沒有“DNA”測試,也沒有辦法隨意編造故事。今天,我們只能確認“後羿”的意思是“王義”,所以“後羿”不能用繁體字書寫。
位於射陽縣的中華後羿壇和後羿公園均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題寫。漢字是傳統的隸書,但“後”字是簡化的。我並不知道沈老先生的筆誤,但我查詢後發現,作為“王”和“後”的“後”字不是傳統的。
拍攝太陽或日復壹日
因為“射”是追逐的意思,有人認為“射陽”是追逐太陽的意思,與“誇父逐日”有關。
不過我們現在選的題目是後羿文化,所以這裏的“射”只能有壹種解釋,那就是用箭射太陽。
為了進壹步說明問題,我們不妨比較壹下《射日》和《逐日》的不同故事
每日英雄被稱為誇父。炎帝的後裔誇父原本是壹個巨人的總稱。他住在壹座叫“成都載湉”的山上,他很高,但有點傻。壹天,壹個誇父少數民族看到太陽即將落山,他突然想到:我不喜歡夜晚。我要去追逐太陽並抓住它。他朝著太陽落山的方向壹陣風似地跑去,直到追上了玉谷,太陽真的追上了他。誇父非常高興,他舉起雙手去抓太陽。此時太陽的光熱異常強烈,艾灸使他感到極度煩躁和口渴,迫使他放下太陽喝水。他壹口氣喝完了黃河和渭河,但還是渴了。他跑到北方,想喝大澤的水,但還沒到達目的地,他就在半路上渴死了,人變成了壹座山,他的手杖變成了壹截。
上述故事表明,誇父應該每天從東向西跑,故事的開頭和結尾與“射陽”無關。因此,“日進鬥金”的理論對我們來說是不可取的。
既然著眼於“射日”,那麽我們研究的對象只能是“夷”,即後羿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