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以前電腦上常見的套路。比如妳想下載壹首歌,他告訴妳只能用他提供的軟件下載,或者點擊下載跳轉到其他頁面。
這種下載APP的方法,要麽是為了自己的軟件推廣(裝機量),要麽是為了幫別人推廣APP(有問題)。
很多年前,手機市場就出現了壹些人,找手機批發商和零售商談合作。他們給妳提供了幾個APP安裝包。妳只需要把它們安裝在妳賣的手機裏。激活後他們會給妳每次安裝3~5元美金的安裝費,三次安裝10元。壹天賣出10臺手機,就增加凈利潤100元,造成瘋狂安裝。
比較感興趣,直接向手機廠商訂購壹批手機並要求安裝指定軟件。貨提到後,以低於批發價10~20元的價格傾銷,即未開封的手機已被植入軟件。
他們安裝的軟件不僅會獲取用戶的隱私,還會運行在手機後臺偷跑流量,還可以分享給運營商,運行壹個月壹年。
9.QQ輸入法,非法收集個人信息。
很多朋友可能會疑惑,騰訊QQ,微信手機綁定,瀏覽器,遊戲實名認證等。,每個軟件拿壹點,我有哪些個人信息是他沒有的?
其實他們的內部軟件是由獨立的項目組操作的,用戶數據也是獨立的。雖然這些項目會合作,但他們通常不喜歡這些數據。享受數據* * *最大的時候是微信出來的時候。馬勞請求QQ團隊幫助他的小弟弟,於是他有了“聯系朋友”和“QQ好友”的推薦。沒有數據關聯,微信沒那麽容易起來,邊緣也是其他聊天軟件力不從心死掉的重要原因之壹。
那麽,對於壹個輸入法來說,什麽對用戶有價值呢?
當然是習慣,輸入習慣,用詞習慣,表達習慣等。只有不斷的記錄和測試,他才會知道妳輸入的DX是什麽,或者是什麽?對象?謝謝?他會分析妳之前輸入的內容來猜測,給妳推送合適的內容讓妳選擇,反復嘗試,最後當妳開始的時候,它會幫妳完成後面的內容,妳會覺得有用,會保留。
20.墨跡天氣,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
說到這個軟件,我不禁想到壹個創意不錯的WIFI萬能鑰匙,但是命運都是壹樣的。雖然我獲得了很多用戶,但是核心價值太單壹,變現能力太差。生與死沒有區別,因為我賺不到錢。
收集超出範圍的個人信息可能是為了找到壹種可能的方式。很多軟件都是這麽想,這麽做的,但我希望他們不要作惡。
再來說說WIFI鑰匙。他記錄了每臺連接路由器的wifi密碼,千千100%有效的密碼就在他手裏。如果寫了密碼字典來撞庫,壞人拿到了,那就是重大網絡安全事故,或者重大社會事件。他們有能力把這個Z彈護在懷裏嗎?
保護個人隱私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不能指望企業的良心,因為他們要賺錢。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指出。
#26款應用獲得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