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編,男,滿族,吉林省吉林市人,2月出生,1929,大學畢業。曾任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助理編輯。
德姆奇格
男,1949年7月出生,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察右旗人,蒙古族,中共黨員。1968年畢業於烏蘭察布盟民族中學,創辦第壹師範班。1968年從師範學校畢業後,他被分配到烏蘭察布盟,在達爾汗茂名聯合旗烏蘭察布齊木吹笛子。在烏蘭齊木的歲月裏,我們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發揚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和烏蘭齊木的成員們壹起深入浩特烏蘇農村牧區和全旗自然村,把歌舞送到最需要的地方,送到最偏遠的地方,1973後,先後在達茂聯合旗檔案館、旗人民政府辦公室、旗勞動人事局、旗檔案局、旗鄉鎮企業管理局任幹事、秘書、副局長、主任、紀檢組長、主任科員。1997年當選為內蒙古包頭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屆代表大會代表,包頭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同年被農民日報社土地書畫院接納為會員。1977年參加中華全國檔案代會,獲先進個人獎。1979年被評為學習和使用蒙古語先進個人,受到達茂旗革命委員會表彰獎勵,1981年,1982年。1983年,他被評為學習和使用蒙古語的先進個人。
吳德鹽派
6月出生,1943,副主任醫師。立誌當醫生,自學成才。現任青海省久治縣蘇日瑪鄉衛生院院長,兼任久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果洛藏醫研究中心主任。從事醫療工作近40年,潛心研究,刻苦學習,努力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在繼承和發揚傳統藏醫原理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藏醫診治各種疾病。診治各類患者百萬余例,對高原心臟病、胃潰瘍、黃疸性肝炎、風濕性疾病、婦科疾病、部分疑難雜癥及各種腫瘤的早期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獨特的治療方案。他開發了多種藏醫方劑,治療多種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雜癥。經過不斷學習、專題研究、不斷實踐和總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藏醫四部醫典難點解讀》合著者,《速效煸火法》、《風濕肢癱治療經驗》、《藏醫八種藥用植物鑒別》等藏醫書籍主編。,受到藏醫藥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和好評。擔任醫院院長以來,他狠抓醫院管理,以高尚的情操、優良的品德、精湛的醫術、紮實的作風為全院醫務工作者樹立了榜樣。醫院榮獲“全國先進衛生集體”稱號,個人先後被授予“全省先進衛生工作者”、“全州先進衛生工作者”、“優秀黨員”、“先進個人”、“省級勞動模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等稱號。
德惠坊
(AD 1940 ~),女;北京人。著名教育家。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現就職於太原市華北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太原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員。在教學工作中兢兢業業,貢獻突出,1985被評為太原市優秀教師。1985-1987寫了兩篇論文,被專家評為具有推廣價值的教改論文,在山西機床子弟中學等單位推廣。《勁松》是由1989-1990主辦的文藝派雜誌,已經出版了48期。1990合編《高中文言文內容詞收集與解讀》,已在高中班級試用。
德佳
(AD 1949 ~),圖書管理員;四川道孚人。壹位著名的攝影師。他現任CPPCC道孚縣教育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甘孜攝影家協會理事。主要業績:1968參軍當專職參謀,1981調到道孚縣文化館當副館長,1998調到縣CPPCC。1986加入甘孜攝影家協會,1991加入四川省藝術攝影學會,1992加入四川省新聞攝影學會。作品《道孚靈雀寺社》獲四川省首屆文物電影節。《格薩爾王的故鄉》獲第二屆四川省少數民族藝術節美術、書法、電影展演壹等獎,《圈舞》二等獎。三十多年來壹直在努力,特別是在縣文化館工作的十五年裏,團結、組織、培養了壹支美術、攝影、書法、歌舞等業余愛好者四十余人的隊伍。每年都要組織十幾場大型歌舞群眾文化活動和幾次大型展覽。1990年帶領縣文藝隊參加甘孜州第二屆民族藝術節,1994年帶領縣文藝隊參加四川省第二屆民族藝術節,極大地促進了全縣群眾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使全縣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好評。1989被甘孜州“攝影協會”評為“優秀會員”,1991被道孚縣委、縣人民政府評為“先進文化工作者”。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或由電影節候選人展出的攝影作品,國內1件,省級12件,國家級55件,縣級270多件,櫥窗宣傳圖片3000多張。他的成果被收入《中國攝影家全集》。
德永
(公元1940 ~),原名宋德庸,江蘇蘇州人。著名影視藝術作家。1989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中外比較文化研究班。歷任南京軍區專業文藝集訓隊學員,前線歌劇團、話劇團專業創作員,武警上海總隊政治部文工團團長,電視錄像廳團長、副師長,《衛士風采》、《新綠》雜誌常務副主編。上海銀都影視公司藝術總監,上海國際和平研究所教授、副所長,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出版作品65438至0958。65438-0983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任上海銀都影視有限公司藝術總監,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上海戲劇家協會、中外書畫藝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國際和平研究院教授,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國際美協中南執委高級學術委員、執行理事。作品有長篇小說《花夢娟魂》、《大木春秋》、中篇小說集《零號賣花女》、散文集《翡翠信箋》、《愛情的葉子》、壹德永影視劇作品選《院子裏的女孩的傳說》。他的劇作選自《磨煉》、《春回綠水》等書,其中《翡翠信箋》被中央和北京、上海等電視臺播出,被全國幾十家報紙評論,並在香港、澳門、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地發行播出。中篇小說《圍捕》,在五彩繽紛的燈光下,獲得了《文匯報》連載小說獎,電影和文學劇本史獲得了首屆中國優秀文學作品金盾獎,報告文學《夕陽,還在燃燒》獲得了《中國法制報》。新編歷史劇《吳彤春秋》獲第十三屆田漢戲劇獎二等獎,《太白醉》、《周敦頤情蓮圖》等書畫作品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名家書畫作品展”等展覽,並多次在海外出版、展出。他們獲得了“中國書店藝術家世紀獎”等多項大獎,其作品和事跡被收入《中國文人詞典》、《世界名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