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工作經驗能成為優勢?在工業化階段,經驗可能是人才快速勝任新工作並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證。因為在工業化時代,產品、流程、技術、服務同質化的規律明顯,人才的“通用”經驗可以讓企業減少培訓投入和時間。然而,隨著信息時代社會的發展,經驗已經不再至關重要。原因有二。壹方面,很多行業本身往往是新的,沒有歷史,沒有經驗積累。另壹方面,有些行業發展非常迅速,比如IT行業。知識更新周期壹般為半年。半年後,經驗就沒用了。這些行業都對創意和創新有著特殊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謀生。沒有工作經驗的人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刻板印象,沒有各種束縛,所以可能會帶來革命性的想法。
不久前,人才濟濟的微軟聘請了兩個男孩女孩做顧問,讓他們參與公司核心的“下壹代知識工作者”項目的研究。當然,這兩個男生女生雖然年紀小,但是很有創新精神。無獨有偶,本田日本公司專門招聘性格各異但富有創造力的“極客”。本田員工壹般是兩種人:壹種是本田迷,即對本田車著迷。他們不在乎工資,只想自己開發發明本田新車;壹類是壹些有創新精神的“極客”,喜歡奇思妙想,持異議,或者熱衷於發明創造。
招聘人才從最早的文憑到經驗,再到現在青睞創新精神,這是人才理念與時俱進的深刻體現。從現在來看,文憑不等於水平,學歷不等於學術能力,經歷不等於經驗。壹個人可能長期在某個行業工作,並不能說明他的能力、水平、經驗。用工作經驗來判斷壹個人的工作能力,比用學歷來判斷更不靠譜。所以,在學歷已經不能等同於能力的今天,把工作經歷等同於工作經驗,會更加錯誤和有害。
零經驗時代,重視學習,善於學習是必然要求。學習的目的是創新,這不是偶然的,創新精神已經成為當前人才選拔的首要和關鍵。
應該說,今天的社會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
1是就業的敲門磚;
2.是進壹步學習的基石;
3.是能力的體現;
人事部發布了2006年高校畢業生的需求信息。
研究生就業趨勢將保持穩定。
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今年畢業生就業情況如何?世界各地對畢業生的需求如何?人事部近日對北京、河北、新疆等24個省區市,哈爾濱、成都、廣州等15副省級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行了需求調查。本次調查顯示,2006年高校畢業生需求總量為1665044人,其中研究生177003人,占比1.6%。923519本科生,占55.5%;專科生564522人,占33.9%。與去年相比,2006年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呈現出四個特點。
專科生的需求在下降。
2006年統計領域對高校畢業生的預計需求為1665044人,比2005年的2141233人大幅下降,降幅為22%。據有關部門統計,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41.3萬人,比上年增長22%,就業形勢總體不容樂觀。從學歷來看,2006年研究生需求比2005年吸收的研究生數量增長迅速,增幅達30%,本科需求與2005年吸收的基本持平。預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業趨勢將保持穩定。與2005年專科生招生人數相比,專科生需求下降了39%,專科生就業趨勢預計將呈下降趨勢。
對於壹個大學生來說,沒有能力很難生存,沒有學歷很難踏入社會的第壹步。
沒有學歷,還能考驗妳的吃飯能力,沒有能力,就會被淘汰。
為什麽知識淵博的教授壹定要考取證書?拿畢業證?
學歷只是能力的壹種表現。
我們今天學習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積累更多的能力,為社會和個人做出更好的貢獻。
學歷本來就是能力的體現。只有妳有能力,妳才能得到真正對妳有用的教育。如果妳連接受真正教育的能力都沒有,又怎麽能在這個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下來,甚至體現自己的價值呢?
顯然學歷更重要。正是因為學歷更重要,所以才有那麽多人投身於考研、讀博。也正是因為大多數人考博士是為了學歷而不是能力,所以我們常說人才“貶值”。當然,不可否認,從長遠來看,能力將決定我們的生活水平,但有壹個很現實的問題。在現在的公司和企業裏,如果妳沒有學歷,妳很可能連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都沒有。
去考研的人都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專業技能。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
我想知道妳是怎麽理解學歷這個詞的:是純粹的學習經歷還是必須拿到相應的證件?
我不知道妳在樓上有沒有工作。如果妳有工作,妳大概就會明白為什麽現在大家都瘋狂考研、讀博了。
而且,我記得幾年前看過壹個調查報告,發表在《讀者》雜誌上。它說,在高薪人群中,各教育水平的比例最大。妳猜怎麽著?是個專科生。可見能力與學歷無關。
教育這個詞的字典定義是這樣的:學習經歷是指妳在哪些學校學習過或者畢業於哪些學校。按照這種說法,基本指的是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