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歷法是農歷的壹種,壹般稱為陰歷。平均壹年為12個月,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全年為354天或355天(壹年中哪個月更大、哪個月更小各年不同)。19有7個閏月,壹年中有383天或384天有閏月。相傳這種歷法起源於夏朝,所以又叫夏歷。也叫舊日歷。用於農業的歷書。
繁體字是漢字的壹種字體形式,壹般指在漢字簡化運動中被簡體字取代的漢字,有時也指漢字簡化運動之前的整個漢字楷書和隸書書寫體系。2001 1《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實施,明確規定在我國推廣規範漢字,還明確了繁體字的範圍。
使用繁體字的地方:中國大陸使用簡體字。首先,中國臺灣省、香港和澳門仍然使用繁體字。在文物、異姓、書法篆刻、手寫碑刻和特殊需要的情況下,中國大陸保留或使用繁體字。
桂茂是主要分支之壹,順序為第40位。前者是任寅,後者是陳佳。在陰陽五行上,天幹屬陰之水,地支屬陰之木,為水生木。農歷是幹歷,節氣是用來指導農業生產的。幹支不分節氣,無論傳統習慣還是官方歷書(詳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編制的萬年歷)。
中國傳統歷法中壹個周期的第40年被稱為“癸卯年”。在接下來的公歷年中,超過60的年數除以43,或年數減去3,余數除以10為0,余數除以12為4。當年正月初壹到次年除夕的年,都是“喪年”。壹定是兔年。像1963是癸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