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芳古拙,像壹只烏龜。
隸書由篆書演變而來,使漢字由單筆發展為多變筆畫,並將篆書的筆畫改為方折。所以有篆書為圓,隸書為古字體之說,其筆畫要古樸蒼老,給人壹種滄桑殘缺之美。金芳·古拙講述隸書概貌。
篆書和楷書多為豎排長方形,使筆畫縱向延伸;但隸書的形體比較扁平,筆畫向橫的方向發展。用龜、鱉等扁平動物來比喻隸書的形制,無疑是最恰當的。
2、蠶頭鳳尾,筆頭必須打三折
指的是隸書特有的橫筆畫。寫橫筆畫時,先用反鋒向左寫,再向左壓筆,再慢慢向右擡,就是平筆畫;最後,寫挑腳的時候,筆尖往下壓,然後慢慢擡起,向右挑出來。形似雁尾,壹般為露鋒筆。波橫需要變化時,也可輕挑鵝尾,使筆尖加長,產生精致之美,如清代鄭誌隸書的波橫。
書寫時應采用引用的方法,使手勢自然舒展;不能“擰”出來,否則會搖擺,輕佻。隸書的筆畫要註意三個步驟,即落筆、用筆、收筆,又稱“三折法”,隱鋒顛倒,有的用來“歸鋒”,有的用來“停筆”。
隸書的筆法和字體介紹;
隸書在筆法上繼承了篆書的書寫特點,主要是中心使用的鋼筆和圓珠筆。我們看到的篆書寫法更能說明這個例子。秦始皇統壹劇本後,小篆成為主流劇本。雖然被大眾接受或認可,但也要求寫出來,難度很大。它需要中心用筆寫得很好。從書寫的過程來看,隸書雖然改革了壹些筆法,但中心筆的筆法並沒有改變。
在此基礎上,隸書繼承了中心用筆,但也發展了渾圓的筆法,如把原本的篆書變成了隸書的轉折。於是在隸書中加入了擡筆法,使原來的圓轉筆法進壹步演變為絞轉筆法,大大提高和豐富了隸書書法的筆法。同時將《小篆》原來的長方形改為後來的長方形,並變換了壹些筆畫,形成曲折的筆法和燕尾形的蠶頭。這是隸書的主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