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是範蠡,他通常被認為是商人的鼻祖。範蠡是楚國人,在越國當醫生。吳越伏角之戰被越國擊敗。範蠡提出了壹個贏得國王的計劃,謙卑自己並實現和平。回國後幫助越王勵精圖治,最終滅了吳國。他認為勾踐只會受苦,而不會分享快樂,所以他退休了,辭職了,然後帶著壹個大美女石去了齊國。他擅長經商,擁有數千萬資產。後遷至定陶,號陶朱公。有人說他和師乘船入五湖隱居。時至今日,太湖之濱仍流傳著“竹海千倍盈石、”的民謠。
壹個是呂不韋,他是最有遠見和最成功的商人。史書記載稱他為“楊宅大家”,又因“賤賣貴賣”,是“壹戶人家的女兒”。秦國末年,立為太子,立楊愛姬華為夫人。公子子楚住在趙國,為秦國質子。當在邯鄲遇到時,他認為“稀有物品可以居住”,於是將自己的愛情戟送給了他,並說服子楚與華陽夫人交朋友,並努力成為的接班人。他贊助了子楚的女兒,並送給她許多珍寶。子楚最終被指定為繼承人。死後,安國封,為,壹年後,封子,為莊襄王。莊襄王以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十萬戶。秦朝滅亡後,王封他為丞相,史稱管仲。據說嬴政是他的私生子。
壹個是自貢。子貢,姓端木,名慈,春秋末期愛國人士,孔子著名弟子,“孔子十哲”之壹。孔子看不起商人。但是在子貢成為孔子的弟子之前,他在曹和魯之間做生意,他像女兒壹樣富有。《漢書·詩傳》記載:“子貢,魏徵嘉人也。”他思維敏捷,理解力強。在《論語》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回答問題,以他為最多。孔子死後,子貢為孔子守墓六年。壹般認為孔子之所以名滿天下,完全是因為子貢的推動。
範蠡是壹名政治家,後來經商並成為壹名著名的商人。呂不韋是壹個大商人,後來成為政界著名的政治家。子貢也是壹位偉大的商人,後來成為壹名學生,後來成為孔子學說的傳播者和教育家。可以看出,政治家、商人和學者關系密切,這已成為中國商界的壹大特色。
顏地和黃帝是全中華民族敬仰的祖先,也是商業文化的奠基者。在《易經》中有“中國為市,以天下之民,聚五湖四海之貨物,貿退而各得其所”的記載,這是最早的商業活動。有人認為舜是第壹個商人。春秋時期,商人的地位提高了,他們被列為“四大之壹”。《左傳》說“士農工無敵。”來自齊魯、鄭和吳越的商人非常活躍。進入戰國時期,商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地位壹落千丈,重農倡商是各國奉行的主張。秦朝的商人是罪人和囚犯,他們沒有被當作正常人對待。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商人在惡劣的環境中艱難跋涉、奮力拼搏。唐宋時期,商業進壹步繁榮,商人逐漸活躍起來。明清以來,隨著商品生產的不斷發展,江南壹代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商人的勢力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應該擺脫末流的陰影,昂首挺胸地成為“原生”。
在當時的中國,出現了兩個頗具影響力的商人群體,壹個是晉商,另壹個是徽商。
晉商,尤其是開創中國歷史上票號先河的晉商,與世界接軌之路漫漫,在中國歷史上壹度顯赫壹時。到現在還在講“山西人善於經商理財”的故事。東北有“先曹家好,後朝陽縣”的說法,內蒙古有“先富盛Xi,後包頭市”的說法,西北有“先金義老,後西寧市”的說法。山西商人做生意的地域廣,人數多,確實可觀。據說,僅山西這些縣的富裕家庭數量就超過1.2億白銀。這壹數額甚至超過了當時國庫的銀兩。例如,中國銀行業的創始人雷履泰、喬氏基業的創始人喬貴發、贖礦運動的領袖曲、公司總經理常、愛國商人範、機敏果斷的侯銀昌、著名商人曹三喜等都是當時著名的商界大賈。晉商有進取、敬業和群體精神;堅持審時度勢、靈活多變、薄利多銷、謹慎小心、重視信息、公平競爭、實現共贏的經營策略;堅持廉潔、節儉、自律的作風有人總結說,喬氏家族的成功在於始終堅持勤儉持家、守約不欺、自我克制、重和的精神。左為喬家寫的壹副對聯就是壹個證明:“道法自然,厚積薄發。”
徽商又稱新安商、徽商,曾經活躍在大江南北、黃河兩岸,甚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等地。其龐大的商業資本,如商人數量之多、活動範圍之廣、商家數量之多和管理能力之強,是其他商業集團無法比擬的,數百年來壹直主宰著中國的商界。徽商的壹個明顯特征是“善儒”、“儒賈結合”、“商人當官”。徽商的本質是儒商。徽商以其卓越的實踐成就了中國三百多年的輝煌,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發展史上的壹大奇跡。如程、程澄海兄弟(老家號程十萬),清代著名鹽商、藏書家因貢獻軍餉而被任命為“運鹽使“,紅頂巨商胡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徽商堅持“以誠信為核心商道,以天下為己任,弘揚儒商精神,致富後從教,註重人才投資,寄望於官場,生財有道,義利有度,厚德載物,童心未泯。”
在漫長的歷史中,有誠實的商人,奸商,官員和商人。西晉時期的王戎是壹個典型的貪財奸商。根據歷史書,他“靠財富發跡,從四面八方收集豐富的農作物,周遊世界,實際上積累了金錢,但對紀律壹無所知。每壹次他舉起自己的牙齒,他都日夜計算,他遭受著持續的苦難。”更糟糕的是,他“家裏有好李子,經常運送它們”,因為擔心買家會得到好處,他總是在出售李子之前鉆透李子。石崇因其掠奪性的商業行為和腐敗而成為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官僚之壹。他曾經和王鍇壹起發財,上演了壹出極其醜陋的鬧劇。小沈陽是清朝最大的貪官。他用籌集的巨款做生意。通過腐敗和掠奪性商業,小沈陽的財富不僅與敵人壹樣豐富,而且財政部的錢還不如小沈陽的多。奸商的行為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使整個社會失去了誠信;然而,官商的存在滋生了腐敗,嚴重敗壞了官員管理。在每個歷史朝代,奸商和官員都受到人民的唾棄和政府的攻擊。
成功的古代商人都奉行“誠實、勤勞、節儉、簡樸和禁欲”的信條。道光年間,有壹個叫舒尊剛的徽商,他信奉“生財有道,公道自在人心”的“聖人之言”。休寧商人張舟“以忠為本,以善待人,以義應事,故樂與之遊,事業蒸蒸日上。”歙縣商人梅莊社曰:“吾家貧,冠弱。我真誠不欺騙別人,也不懷疑別人。經常相信人的錯誤,收益是三倍的。到了中年,我已經積累了幾千美元,我以生活在家鄉而聞名。”發家致富的賈商也十分熱衷於幫助修繕宗祠書院、送粟濟貧、興修水利、修建道路、關愛孤兒、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那時沒有飛機,沒有汽車,也沒有快速的通訊工具。壹切都只能靠兩條腿或馬車和船來完成。壹次出差幾個月,半年或者兩三年。其中的艱辛,現在的商人無論如何都無法想象。唐代詩人吳榮的《商人》壹詩道出了商人的真實生活:“百尺竿頭,更進壹步,此生沒有家;在北方,我把鵝扔過南方,我在黃昏時看著襄陽的花。”那種敬業精神很讓人感動。
古代商人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總結了“以誠待人”“以信納事”“以義為利”“以仁為質”的商業倫理規範和標準,逐步形成和總結了壹套獨具特色的商業習俗和商業理論,逐步形成和總結了相當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這些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