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關於佛教中的始信問題

關於佛教中的始信問題

這個問題說清楚真的有點難。事實上,壹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在某壹方面與其他任何生物都沒有本質的不同。它是很偶然的,是自然繁衍的結果,就像細菌的繁衍,牛羊狗蟲的誕生壹樣。由於人類的高級進化,當壹個個體出現時,他或她總是要適應他或她的生活環境,他或她的生命很短,只有幾十年。由於對進化的本能追求,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處理四種基本關系,壹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二是人與自己的關系,即身心的關系。前三個是解決人活著的時候的關系,第四個是解決人死了以後的關系問題。

我為什麽來到這個世界?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麽?人生該留下什麽?不去想這些問題,就不會有。想起來真的是個問題。每個人生都是這樣的。它從來沒有來過,也不會再來。這樣的時期,短暫的階段,不會重復。這些問題會困擾每壹個願意思考的人。在這裏幹嗎?妳為什麽來?妳來的時候打算做什麽?當妳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妳會發現沒有答案。因此,人們需要相信壹件事,那就是試圖解釋這壹切的宗教。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交替沈浮,最終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主,佛道思想為輔的儒釋道格局。其實儒家文化處理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道家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佛教則是處理自身與自身的關系,通過認識世界來認識自己。三種文化相比,儒家文化境界層次最低,道家居中,佛教最高。事實上,儒家的社會地位最高,在傳統文化中處於君主的地位,而道家和佛教只是處於大臣的地位。

人壹來到這個世界,生活在自己特定的環境中,就有不同的經歷和想法。在每個不同的時空片段中,它們在處理三種關系時面臨著不同的重要性。當處理某種關系的重要性因為某種原因大到壹定程度的時候,他們就必須尋找壹種能夠解釋和解決這些問題的理論。這時候可能表現在對某個宗教的學習上。壹旦他們認同這個宗教理論,他們就會對它感興趣。當然,出於好奇,湊熱鬧,隨大流又是另壹回事,因為他們的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是盲目的,不穩定的,不可持續的。

說到緣分,可以理解為生活環境和經歷的偶然性導致的必然結果。就像金蟬轉世壹樣,只是童話裏的想象。我不同意現實生活中會有這種事。據說壹萬年來出生了2000多億人,大部分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至於他們是去了天堂,去了地獄,還是去了外太空,我就不爭論了。反正到現在也沒聽人說過。去過的人給他回短信或者視頻,講述那邊的世界。

其實我們生活的現實社會真的很需要宗教信仰。壹個社會要穩定很重要,就是要讓社會成員做壞事有成本。這個成本來自兩個方面:壹是社會給的,做了壞事會受到法律的懲罰。二是道德良知。做壞事會在內心產生恐懼和自責,壹個是外在的,壹個是內在的。當壹個人相信有上帝在監督他的時候,他就會對自己的言行保持負責任的態度。這種意識會讓人盡量不做壞事,因為頭頂三尺有壹個神。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有是非標準的。他們做了壞事,也知道自己錯了,但就是擺脫不了自己,以為自己不知天,不知地,別人不知道,就不會受到懲罰。在這種心理控制下,他們肆無忌憚。在這方面,宗教可以給我們提供這樣壹種無形的約束,因為它會使人的內心良心受到譴責,在做壞事的時候感到痛苦。

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為我們提供了壹套處理這些關系的理論,讓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時,找到解惑的依據。也就是在60年代,我們要徹底廢除這套理論的時候,也要用“最高指示”來代替,讓人們找到解疑的依據。所以在當今社會,“最高指令”已經沒有了,現代科學只能在壹定程度上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其余的呢?什麽能讓我們找到解惑的依據,什麽能充當頭頂三尺的神?只能寄希望於宗教嗎?

佛教教人修身養性,境界極高,即佛法無邊。但在現實社會中,不壹定適合所有人,因為他們要追求的關系不壹定是自己。我不是佛教信徒,但我欣賞佛教理論,也同意很多朋友的觀點。

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