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表詞類比
大多數漢字是形聲字。同音的形聲字大多是輔音。如“歲、曾、宗、子、才、蒼、曹、從、三、四、老、歲”等字都是偏旁部首,多為平口。以“戰、中、朱、專、超、成、楚、少、山、神、生”為偏旁部首的詞大多是繞口令。因此,記憶壹些平仄繞舌的代表詞或偏旁部首,很容易類比確定大量平仄繞舌的詞。
(2)普通話語音規則的類比。
普通話中,聲母和韻母的組合是有壹定規律的。比如ua、uai、uang這三個元音可以和吐舌音zh、ch、sh拼,但是不能和平舌音Z、C、s拼,所以“抓、裝、窗、投、雙”這類元音分別是ua、uai、uang。我們可以斷定,元音是昂的“宋宋宋”,絕對不會是舌頭。記住這些規律也會幫助我們區分和記憶平音和舌音的單詞。
(3)少記多定。
普通話中,下舌音少,吐舌音多。《新華字典》(重排本)中,有些音節比較特殊。比如ca只列出了“拆”(方言音c1)、“擦”、“查”四個字,而在cha音節下面,有漢字“查”。禪音節下只有兩個漢字“怎麽樣,怎麽樣”,而真音節下有漢字“真、枕、鎮”;尤其是在森音節下面,只有壹個“森”字,而在申音節下面,則有“身、靈、審、連”等漢字。和上面的情況類似,我們只需要記住幾個平舌詞,就可以確定大部分的舌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