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發生學的角度來看,蘇州彈詞的產生天然具有連接大眾的世俗品格。蘇州彈詞是漢族民間自發的文化娛樂形式。蘇州彈詞本身也是為了緩解人們的辛勞和精神困惑而產生的,但由於社會分工的發達,這種互相談論故事的工作被專業的說書人所取代。因此,蘇州彈詞從壹開始就是“流行”的。明清時期,蘇州經濟社會長期繁榮穩定,社會交往不斷擴大,人們閑暇時間逐漸增多,為蘇州彈詞的產生和發展壯大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基礎。蘇州彈詞的表演道具也很簡單。壹方有“半桌”,兩個茶杯,壹個三弦,壹個琵琶,可以從簡。該節目的故事曲折而吸引人,受眾非常廣泛,無論男女老少,受過良好教育,文盲或知識淵博。
蘇州彈詞通俗性的另壹個重要體現是節目的故事內容非常通俗。傳統的蘇州彈詞節目都展現了“立人終身後花園,落子中得第壹名,奉子成婚”的世俗故事,父母短命、兒女情長占了壓倒性的比例。它反映了人們在凡間將觸及的喜怒哀樂,表達了大眾簡單樸素的生活情操和理想追求,宣揚了最基本的普世價值,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精忠報國。比如《玉女蜻蜓》、《白蛇傳》、《三笑》和《哭與笑》。
具體到蘇州彈詞的口語和歌詞,就更俗了。如果說蘇州彈詞的口頭語是壹種不能再流行的蘇州話,那麽用於演唱的歌詞和押韻可以與唐詩、宋詞和元曲相媲美。在演唱中,七言或十言的基本抒情句式被不同類型的襯字或襯字觸及後,格律的規律性和遣詞的生動性仍不失基本規律。例如,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表達愛情的傳統始於“宮怨”:“西宮夜靜香,欲卷珠簾恨久。”貴妃獨坐沈香榻上,發高燒等候明英宗。”又如《瀟湘夜雨》,表現了《紅樓夢》中瀟湘館的意境:“雲卷雲舒寵簾室;月亮朦朧,月色朦朧。悠悠陰雲,壹座瀟湘館;又冷又難過,幾個藍屏。”清新簡約,寓意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