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荷花的自身材料

荷花的自身材料

荷花介紹,壹種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粗,具有長節和圓形葉片。花期6-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托孔中嵌有許多花瓣,花色有紅、粉、白、紫等,或有彩色文字和鑲邊。堅果是橢圓形的,種子是卵形的。荷花的種類很多,分為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於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周朝就有記載,喜溫暖濕潤。荷花葉大花美,香氣四溢,汙泥無汙染,是園林中非常重要的水綠化植物。荷花都是寶,蓮藕蓮子都可以吃;蓮子、根莖、蓮節、荷葉、花和種子的胚芽均可入藥,可治療多種疾病。

荷花,中國十大名花之壹,不僅花色艷麗,香氣四溢,而且適應性強,可廣泛種植於湖泊中,蔚為壯觀,可盆栽於瓶內,別具情趣;自古以來,宮廷園林和私家園林中的珍貴水生花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並廣泛應用於當今的現代景觀園林中。最近,中國有三種特殊的荷花花園:壹種是武漢東湖磨山的園林植物園,在那裏開辟了壹個大型水生花卉區,以觀賞和研究荷花;壹是南京莫愁湖、杭州新“曲院風荷”等大型公園以賞荷為主;另壹類是以野趣為主、與旅遊相結合的荷花民俗旅遊資源景區,如廣東三水的荷花世界、湖南嶽陽的團湖景區等。

2.景觀園林中以水景植物為主題:俗話說:“沒有山的花園不堅固,沒有水的山不美麗”。在中國園林中,用荷花裝飾水景是很常見的。江南有許多著名的園林,帶有欣賞荷花風景的建築。揚州瘦西湖的堤岸上有壹座“蓮花橋”。橋上玉亭錯落有致,造型古樸典雅,精巧獨特,與湖中荷花相映成趣。它是瘦西湖風景中最好的地方。嶽陽金禧公園內的荷花廣場臨水而建,與蜿蜒的柵欄相連,香蒲飄香,雨中賞荷,深受群眾喜愛。

3.做壹朵四季可賞的夏花:梅花抗冬、楊柳迎春、綠蓮解暑、桐葉驚秋,四季不同的景觀是中國造園人恪守的造園法則。荷花的綠色觀賞期長達8個月,群體花期約2~3個月。夏秋時節,人少蟬鳴,桃李無言,婀娜多姿的荷花在壹泓清水中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

4.多層次布置中的前景、中景和主景:中國園林在布置植物時非常註意層次的變化,以形成不同高度和距離的豐富景觀。柳與蓮的結合是壹種典型的技法。劉娥曾用“四面荷花三面柳,壹城山色半城湖”來概括濟南的大明湖。湖南湘潭玉湖公園,春日柳絮飛舞,小河尖尖;夏秋時節,花葉婀娜,楊柳碧綠;冬日裏,柳絲批雪,殘荷有聲,不失為壹處美麗的景區。

5.作為工業廢物汙染水體的“過濾器”:由於蓮藕的地下莖可以吸收水中好氧微生物分解汙染物的產物,因此蓮藕可以幫助汙染水體恢復食物鏈結構,促進水生態系統逐步實現良性循環。

荷花對生長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它不僅可以在湖泊和池塘裏吐紅揮綠,而且即使在小小的鍋碗中也可以優雅地裝飾世界。在中國荷蘭文化史上,盆蓮的形式最初僅用於私人庭院觀賞。如今,盆栽荷花在中國各地的園林中廣泛使用。盆栽和池塘種植的結合提高了盆栽荷花的觀賞價值,盆栽荷花經常出現在園林水景和園林小品中。荷花水石盆景是杭州近年來出現的壹種新盆景。它是荷花盆栽和水石盆栽的有機結合,既體現了巖石的堅固和筆直,又展現了荷花的嬌艷。荷花盆景可以選擇珊瑚石、沙石、斧石、英石等巖石作為材料。

中國插花始於六朝,起源於佛前獻花。作為佛教的聖花,可以說插花便於蓮花在升起時結下不解之緣。唐宋時期,獻花仍是插花的主要形式。到了明清時期,插花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此時荷花插花的深度和技巧上升到壹個新的水平,堪稱中國古代插花藝術的鼎盛時期,時至今日,人們對荷花插花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不僅荷花、荷葉、蓮藕、蓮果等材料在插花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且對這些材料的觀賞效果進行了科學比較。荷花插花壹般宜選擇中小型品種,同時也宜搭配其他植物的枝、葉、果,力求色彩鮮艷、構圖鮮明,觀賞效果可維持3~4天。

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蓮藕)粗而多節,生於底泥中。葉片盾形,圓形,表面深綠色,背面灰綠色,有蠟白色粉末,整個邊緣呈波浪形。葉柄圓柱形,密被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和水面以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和重瓣。顏色有白色、粉色、深紅色、淡紫色或中間色;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於倒錐形海綿花托內,花托表面有許多散在的蜂窩孔。受精後,它逐漸膨脹,被稱為蓮花,每個孔中誕生壹個小堅果(蓮子)。花期從6月到9月,每天早上開放和關閉。果實成熟期為9月至65438+10月。荷花的根種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荷葉則伸出水面。莖上有突出水面幾厘米的花。荷花壹般長到150厘米高,水平延伸到3米。荷葉的最大直徑為60厘米。引人註目的蓮花最大直徑可達20厘米。

蓮,雙子葉植物,屬睡蓮科蓮屬,包括中國蓮和美國蓮兩種。中國荷花分布在亞洲和大洋洲,它們大多很高,葉子呈橢圓形和綠色。栽培品種中有單瓣、復瓣、重瓣、重臺、千瓣等,花朵由紅到白。美洲蓮分布在北美洲。它的植株矮小,葉子近乎圓形且呈深綠色,花朵只有單瓣且呈黃色。它仍然處於半野生狀態。根據古植物學家對化石的研究,早在654.38+0.35億年前,蓮屬植物就分布在北半球的許多水域。在中國,發現於1973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含有蓮花花粉化石,經測定距今已有7000年。這說明至少在7000年前,荷花就在中國有分布,甚至被用作食物。雖然今天的壹些資料表明蓮花起源於印度,但根據歷史資料,中國是蓮花的原產地。荷花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流傳甚廣。它西至天山北麓,東至臺灣省島,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三亞。可以說,中國是荷花的世界栽培中心。

荷花是最古老的雙子葉植物之壹,同時它也具有單子葉植物的壹些特征。蓮的胚被鱗片包裹,類似於單子葉植物。從花的結構看,荷花有3或4層花被,萼片在外輪,花瓣在內輪,雄蕊多,雌蕊離生,花粉粒為單通道舟形。荷花的莖有明顯的分割現象,地下莖節上長滿須根。這些是單子葉植物的特征。荷花的芽是混合芽,人們肉眼看到的荷花芽是蓮藕的頂芽和每個節點的腋芽位置。根分為種子根和不定根。種子胚根形成的主根不發達,不定根發揮功能作用。至於蓮花的莖,被稱為蓮藕,它實際上是蓮花的地下根莖,是儲存營養和繁殖的器官。荷花為單生花,兩性花,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托和花柄六部分組成。品種多樣,顏色豐富。

葉子有三種:頂芽先產生的葉子,形狀小,柄薄,漂浮在水面上,稱為金錢葉或金錢葉;蓮藕最先長出的葉子稍大,也漂浮在水面上,稱為浮葉;後來,從蓮藕中伸出水面的葉子被稱為垂葉。無論是錢葉、浮葉還是豎葉,在出水前都要卷成有棱條。垂直葉的大小、高度和順序根據生長時間表現出明顯的上升和下降步驟。當新藕形成時,拔出的直立葉比前壹片大,只是刺得更短,稱為“背柄葉”。在它的前面出現了壹片形狀小、莖短、背部微紅的葉子,稱為“終止葉”。人們只能通過識別末端葉片來找到新蓮藕在泥中的位置。

荷花的花原基種植在蓮藕區和幼葉基部背面的花蕾中;花單生,兩性;萼片4~5片,綠色,開花後脫落;營長桃形、桃形或圓桃形,暗紫色或灰綠色;花朵可分為單瓣、復瓣、重瓣和千瓣,顏色有深紅色、粉紅色、白色、黃褐色和中間色。花期6-9月,單朵花花期僅3-4天,多在中午開放,數千片花瓣可綻放10天以上;最大的花徑可達30厘米,最小的不到10厘米;雄蕊60~450枚或花瓣狀,花藥碎片多為黃色,花絲為白色;校頭生,子房上位,心皮多分離,散生於碗狀和喇叭狀的綠色花托中。花朵枯萎後膨大的花托稱為蓮花,上面有3-30個蓮花細胞。當它正常發育時,每個心皮形成壹個橢圓形的堅果。有時心皮呈“泡狀”或花瓣狀,不能形成果實。這種水果通常被稱為蓮子,綠色時外皮呈青綠色,成熟後會變成深藍色。果皮表面有氣孔和保衛細胞,表皮下有堅實致密的柵欄組織,氣孔下有氣孔通道。成熟蓮子果皮的氣孔通道很小,阻礙了空氣和水的自由進出,甚至阻止了微生物的進入。這種特殊的組織結構保證了蓮子的長壽。它可以在地層中埋藏數千年而不被破壞,甚至可以用於播種和發芽。

君子花、淩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據《北夢物語》記載,唐朝元和年間(806~820年),蘇昌元住在吳中(今蘇州),遇到壹位素面朝天的姑娘,送給他壹枚玉環。不久,他發現他家院子的水池裏有壹朵蓮花,花蕊裏也有壹個玉環,但“絕碎”了,所以後人叫它玉環。

荷花被譽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最早出現的植物之壹。

在人類出現之前,大約104500年前,地球的大部分地區被海洋、湖泊和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惡劣,災害頻繁,沒有動物,大多數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數生命力強的野生植物生長在這片貧瘠的大地上。其中有壹種我們今天稱之為“荷花”的水生植物,它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頑強地生存在阿穆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和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大約九千年後,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饑,很快發現這種“蓮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和蓮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香甜可口。漸漸地,“蓮”這壹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象征。

直到公元前5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隨著農耕文化的出現,人類才開始進壹步了解荷花。當時人類為了滿足生活對水的需求,普遍定居在有天然泉水的河岸湖泊或沼澤地帶,而這些地區正好是野生荷花的主要分布區。從出土文物中發現,在河南省鄭州市北部大河村發掘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室內桌子上有碳化的谷物和兩顆蓮子,距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人類在不斷的生產勞動中,積累了豐富的關於荷花生長習性和生存環境的感性認識,為我國古代膏花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漢以前,軍閥割據四分五裂,戰爭頻繁,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壹中國,結束了混戰局面。在這個大壹統的帝國中,荷花文化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並逐漸滲透到農業、經濟、醫藥、宗教、藝術等各個領域。

漢代是中國農業空前發展的時期,對荷花的栽培和發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漢代以前,中國所有的荷花品種都是單瓣紅蓮。在魏晉時期,出現了壹種重瓣蓮花。南北朝時期,有數以千計的蓮花花瓣。

自西漢以來,中國官方和私人商業迅速發展,豐富了各地區的商品類型,對荷花的傳播和分布具有重要意義。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產蓮藕通過這些中心市場進入北方,從根本上擴大了荷花的分布區域,使北方人民進壹步認識荷花、了解荷花,從而大大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藝。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姚敏書》中有“種藕之法”:“初春時,挖藕種於魚塘泥中,便有荷花。”;還有壹種“種蓮子”的方法:“八月九日,如果蓮子又硬又黑,就在瓦片上磨蓮蓬頭,使其表皮變薄,並用熟泥密封,如三指長、二寸長,使蓮蓬頭急劇磨掉,泥幹後扔在池中的重泥下。”皮膚自然薄,容易長,很快就會長出來。如果不磨,皮會又硬又厚。可見當時中原南北兩岸的荷花栽培技術相當高超。

自秦漢以來,中國醫學開始了新的發展。漢代神農在品嘗了各種草藥後,總結出了壹套治療疾病的良方,即《本草經》,又稱《神農本草經》,其中對蓮藕的藥用和保健功能進行了闡述。東漢喬縣人華佗是中國醫學史上著名的神醫。手術前,他先給病人服用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覺,切開腹部背部並縫合傷口,最後敷上蓮藕皮制成的膏藥,四五天即可痊愈。荷花已成為中國醫學寶庫中的珍稀花卉。

西漢時期,樂府歌逐漸流行起來,產生了許多優美的采蓮歌謠。其中《采蓮歌》(又名《采蓮人》、《湖邊采蓮人》)等,舞蹈演員身著紅衣,身穿昏裙,乘坐蓮花船,手持蓮花,載歌載舞,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傳統民間歌舞之壹。

& lt第四,蓮文化的繁榮——隋唐至明清時期的蓮文化

隋唐以後,荷花的栽培技術進壹步提高,詩、畫、雕塑、工藝品等荷花文化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飲食文化中,荷花進壹步成為人們保健養生的名貴滋補品。與此同時,荷花以其多姿多彩、雍容華貴的外觀進入了私家園林。如長安城外東南角,秦漢時有宜春園,隋朝定都長安後,改稱芙蓉園。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曲園的風荷。特別是貞觀之治後,荷花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成為工藝美術家的靈感來源。例如,隋唐時期的瓷器和銅鏡都裝飾有蓮花圖案。金銀器皿,特別是盤子的邊緣,裝飾著豐富的蓮花花瓣,整個風格華麗而真實。宋代的染織業比唐代發展得更快。著名女畫家、絲綢工人朱克柔創作的荷花絲綢圖案“古樸典雅”,堪稱傑作。明清木版年畫多采用“蓮(蓮)貴子”“蓮(蓮)多歲(魚)”等吉祥的蓮花圖案來表達人們的思念和祝福。

在中國美術繪畫史上,荷花的精品更是異彩紛呈。最著名的是南宋畫院吳冰的《出水芙蓉》,這幅畫生動細膩地描繪了荷花清新脫俗的風采。還有明末畫家張子正的《荷花鴛鴦圖》。

& lt荷蘭文化的繁榮——現代荷花文化

鴉片戰爭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荷花也成為美化人們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貴花卉,被譽為十大名花之壹。孫中山先生和周恩來總理多次倡導大力發展荷蘭文化,向友好鄰邦傳播友誼的種子。

1918年,孫中山先生東渡日本,帶來了遼東半島普來店出土的九粒蓮子。經過精心培育,古蓮子種植成功。1963年,大河向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贈送了壹百粒大河蓮種子。1979年4月,鄧副主席訪問日本並參觀由援建的奈良唐寺時,森本長老將中日兩國專家培育的唐寺蓮、孫文蓮和中日友好蓮的蓮藕贈送給鄧。1980年4月,為慶祝中國展,日本鑒真武漢院大明寺的壹位僧人將唐趙體寺蓮、孫文蓮和中日友好蓮的蓮藕送到大明寺,擺放在鑒真紀念館旁的平原樓前。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荷花的栽培技術也越來越先進和完善。阿花有200多個品種,分布在全國各地。隨著荷花文化在全國各大城市的普及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將荷花作為市花。迄今為止,已有濟南市、濟寧市、河南省許昌市、孝感市、洪湖市和廣東省肇慶市將荷花視為文化精神的象征。

在江南的蘇州地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荷花節,被稱為鶴山的生日。屆時,人們將成群結隊地去觀賞荷花。尤其是佛教徒最尊重它。比如觀音菩薩坐在蓮花上。1990年遇刺身亡的印度總理拉吉夫的名字是他的祖父尼赫魯在獄中時給他起的,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無瑕的白蓮花”。1993 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壹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也將荷花作為澳門區旗和區徽的圖案,表達了當地人民對荷花作為純潔和高貴象征的特別崇拜。由於荷花是花卉王國的名花世家,被群眾評選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壹。中國荷花協會於65438年至0989年在北京成立,促進了荷花在中國大地上美麗芬芳。

普通法規

據傳說,蓮花是太後身邊美麗的侍女玉姬的化身。起初,虞姬看到成雙成對的人,男人犁地,女人織布,非常羨慕,於是她動了心,在河神的女兒的陪伴下偷出了天宮,來到了杭州西湖。西湖的美麗景色是玉姬在湖中徘徊和玩耍,直到天亮她都不願離開。太後知道後,用蓮花寶座將玉姬趕入湖中,並告訴她“趕入泥中,再也不要去南方”。從此,天宮裏少了壹個美麗的侍女,而世界上多了壹朵美麗的花。

荷花是中國傳統名花。花葉嬌嫩,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有壹種不畏烈日,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因此,在人們的心目中,蓮花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吉祥和繁榮的預兆,是佛教中神聖和幹凈的名字,是友誼的種子。

在經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據說晴雯死後成了蓮花仙子。賈寶玉在給晴雯的訃告《芙蓉之女》中說:“若論品相,不值壹提;如果是性的,沒有冰雪意味著它是幹凈的;如果它是神,星星和太陽都不足以描述它的本質;如果它是壹個外觀,那麽花和月亮不足以描述它的顏色。”雖然後來的紅學專家認為這並不是作者以吟詠晴雯的名義贊美黛玉的純潔,但荷花總是與女兒的純潔聯系在壹起。

補充1:因為“蓮”和“惜”同音,古詩詞中有很多關於蓮花的詩詞來表達愛情。比如南朝樂府的《西洲曲》:“采蓮在南塘秋,蓮花過頭頂;低頭取蓮子,蓮子綠如水。”“蓮子”是“小早川憐子”的意思,“綠”是“清澈”的意思。在這裏,它既是真實的,也是想象的,意義是雙關的。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用來表達女人對所愛的男人深深的向往和愛情的純潔。金《四十二夜半歌》之三十五:“霧露芙蓉,芙蓉不清。”霧中的露珠隱藏了荷花的真面目,荷葉看得見卻不太清楚。這也是壹種諧音雙關的方法,用來寫壹個女人隱約感覺到這個男人愛她。

經典詩詞:說(宋)周敦頤

陸地和水上植物的花朵非常甜美。陶金·圓明獨愛菊花;自從唐力來了,全世界都喜歡牡丹;獨愛荷花,爛泥不沾,清而不妖。其外直,不匍匐,香遠而清。它優雅而寧靜,但可以從遠處觀看而不顯可笑。以謂菊,花之隱士也;牡丹,花開富貴;荷花,花之君子也。嘿!陶器之後很少聽到菊花的愛;荷花的愛,是給予者;牡丹之戀適合很多人。

(據原載,張伯興的唐正壹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八)為清漪所篆。

“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我說的是蓮花。荷花,中國十大名花之壹,被稱為花中君子。自古以來,大面積的野生荷花以其瑰麗、古樸、大方的自然美贏得了人們的喜愛。以至於在2500年前,人們人工栽培野生荷花,以便足不出戶欣賞其香味。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在許多公園或大型庭院中看到它。

荷花的果實俗稱“蓮子”,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

【栽培】

荷花是水生植物,喜歡相對穩定平靜的淺水,湖泊、沼澤和池塘是其適宜的棲息地。荷花的需水量取決於它的品種。古蓮、紅千葉等大株形品種的相對水位較深,但不能超過1.7米。中小株形品種只適合水深20 ~ 60厘米。同時,荷花對水分流失非常敏感。夏天只要3個小時不灌溉,缸栽的荷葉就會枯萎。如果停水壹天,荷葉就會焦枯,花蕾就會枯萎。荷花也非常喜歡光照,它在生長期間需要全光照環境。荷花極不耐陰,所以在半陰生長時會表現出較強的趨光性。

★有毒部分

據說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這是對荷花個性的贊美。事實上,荷花的地下莖生長在淤泥中,怎麽可能不被有毒物質感染呢?由於蓮藕極細的表皮組織和含單寧的下表皮對有毒物質有壹定的阻隔或吸收能力,有毒物質大多附著或滲透到表皮內,肉眼是看不到的。因此,吃蓮藕時記得去皮,不要把有毒物質吃進肚子裏。

張大千與荷花

旅居海外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擅長畫花卉。他畫了許多種類的花,如荷花、海棠、牡丹、蘭花、水仙和梅花。他通常畫最多的荷花。他常說:“賞畫荷花百看不厭!”

張大千年輕時住在蘇州。院中的荷花池成了他寫生的好地方。當他33歲時,他開始在北京頤和園住了五年。頤和園池塘裏肥美的荷花讓他對畫荷花越來越感興趣。由於他與荷花的長期關系,他對荷花有著特殊的偏愛。張大千對荷花的喜愛,表現在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從水中浮上來,荷葉和飄逸的蓮花桿經常進入他的畫面。在他看來,荷花的醉酒部分不是花,而是壹根桿子,因為壹旦寫了就沒有回頭路了,重新畫就不是畫了。張大千經常寫生荷花,但也有許多壯觀的大型荷花作品,如他在1963年在美國展出的六屏巨型荷花。在繪畫時,這六朵墨蓮花必須由大同工作室完全解決。在日本裝裱時,畫店必須通過車間才能裝裱畫作。這六幅蓮花屏風通常長12英尺,寬24英尺,於1965年在美國展出

張大千的花卉畫大多是荷花。除其他原因外,他喜歡畫荷花。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畫蓮是用筆墨的基本功。”人們還認為,畫荷花與書法密切相關。因此,張大千的荷花畫不僅年年有,而且還不斷推陳出新。形成聞名中外的“大荷花”。他三十五歲時寫的《金蓮花》被法國政府買走了。徐悲鴻曾說:“張大千的荷花給中國人的臉上添了色彩。”在張大千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大千和”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特別是在他晚年的潑墨繪畫之後,所畫的荷花不僅超越了花卉的屬性,而且將文人花卉的範圍擴展到另壹種情況。他不僅愛畫荷花,還愛種荷花。通過與荷花朝夕相處,他以敏銳的觀察力和高度民主的概括力長時間地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間動態,然後以自己的審美感和藝術趣味對其進行提煉和誇張,使其富有意義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