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發音壹樣嗎?

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發音壹樣嗎?

漢語語音古今變化很大。如果穿越劇成真,第壹個要跨回去的困難就是語言障礙。個人認為,如果要穿回去正常交流的話,大概最多也就在明朝了(妳得努力適應幾天),真的不可能再往前走了。然後清潔工的回答接著說,漢語古今發音真的差別很大。這種情況不僅在漢語中普遍存在,在各種語言中也是如此。壹種語言的語音、詞匯、語法都是不斷變化的,只是各方面變化的速度不壹樣。壹般認為詞匯變快,語法和發音相對慢壹些。比如“忽悠”“八卦”等詞匯近年來迅速進入普通話,而“道林紙”等幾十年前的詞匯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詞匯往往可以在幾十年內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對於壹門語言來說甚至更快。離題太遠,以詞匯變化為例,是為了解釋語言中“快”或“慢”變化的概念是什麽。回到漢語語音的問題,雖然語音並沒有像詞匯壹樣在幾十年內發生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以及政權興衰、人口遷徙等各種重大事件,都為語音的變化提供了非常充足的時間和動力。大致來說,漢語的古今發音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古音”,以先秦時期的音為代表,如《論語》、《尚書》的音。第二個階段是“中古”,大概是唐宋時期的發音。然後是《現代漢語》,和歷史課上的《中國近代史》不是壹個時代的,但是時間範圍更長,起點更早,被視為明清及以後的現代漢語,比如《紅樓夢》人物對話講的就是現代漢語;“甄嬛風格”可視為現代人模仿的“偽現代中國”。這只是壹個粗略的劃分,因為音變是連續漸進的,很難清晰的分出時代。這些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的東西,只能讓我們看到漢語在不同世代的語法和詞匯,而語音的信息往往是無法直接感受到的。在現實生活中,壹些方言中或多或少保留了古漢語的發音。中國方言的發音,從南到北,松散地說,記錄了漢語從古至今的發音變化。閩語分化較早,保留了較多的古音信息。粵語、湖南話、客家話等。,有更多中古音的信息,越往北越接近現代漢語。在大量的北方方言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古漢語向現代漢語的過渡。至於音變的原因,是相當龐雜的。比如,壹般來說,各朝代的普通話都要以首都的發音為標準。普通話的發音會隨著每壹代首都的不同而改變,普通話推廣到全國,自然會影響到其他地方。再比如戰爭、災難或政府強制導致的人口遷移,會使原本居住在壹個地區的人帶著本地口音遷移到另壹個地方,在另壹個地方形成方言島,或者與本地語音融合產生新的二合壹語音,等等。當然,語音變化最重要的推動力是隨著時間和語言的使用而發生的自然的、系統的語音變化。古漢語的發音沒有記錄。我們如何知道或猜測它的發音?推測古音的工作有個學名,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1,古籍記載。古人沒有錄音機,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嘗試用文字記錄發音。除了字典,古人還有壹種書,不負責解釋詞義,只記錄聲音。現在壹般稱之為“韻書”,如《切韻》、《中原韻》、《廣韻》等。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韻書大概是上述“中古漢語”時代,為中古音的構建提供了很好的資料。因為韻書自中古以來寫於不同的時代,即使時代接近,所依據的語音系統也是不同的(比如《北京話標準讀音詞典》和《粵語標準讀音詞典》肯定是不同的),我們可以以此為線索來了解漢語語音在不同時代的變化。這些古籍是如何記錄單詞發音的?請搜索“正音法”和“反切法”。2、漢字旁邊。我們都知道形聲字,大量的合成詞是形聲字,形聲字在音旁。音旁的讀音可以為我們提供該詞在更早時代的發音線索。雖然現在很多同音字的讀音差別很大(如“江”、“崗”、“洪”、“虹”,都是以“貢”為音旁,但前兩者與後兩者並不十分相似),但在其初級階段,同音字的讀音應該是相同或相近的(如以上四個字用粵語讀比普通話更接近)。3.方言。方言記錄了很多古音和演變的線索,如上所述。4.詩歌押韻。中國的古詩(近體詩、格律詩)在音韻上是很嚴格的。如果連押韻這種基本的形式規範都達不到,就不太可能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妳的同時代人會笑死妳。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現在看到的古韻詩,至少是符合創作者那個時代的押韻規律的。所以如果現在不押韻,應該是發音變了。根據“應該押韻”這壹事實,可以推斷出押韻詞的讀音,也可以作為旁證。5.中外對仗。自古以來,中外交流不斷,我們總是用漢字音譯壹些外來詞。因為很多外語都是拼音,我們可以用字母忠實地記錄發音,所以通過對比壹些古代音譯詞的現代發音和這些詞的外國拼寫和發音,就可以看出語音的變化。比如“西藏”,英文西藏,也就是“吐蕃”;“佛”,英文“Buddah”。這些都可以為我們提供古音的線索。

尋求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