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采訪者:RF鏡頭真的這麽香嗎?

采訪者:RF鏡頭真的這麽香嗎?

從2018年9月到現在,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RF卡口鏡頭已經發布了10變焦鏡頭、11定焦鏡頭和2款增程器,非常出色。而且,RF鏡頭壹經推出,好評如潮,壹時風頭無兩。

那麽RF鏡頭真的這麽香嗎?《色影無極》特別邀請了人文地理攝影師王永會、寵物攝影師查克和風景攝影師蘇旭,與被稱為“真香”的RF鏡頭組暢聊。

王永會

人文地理攝影師、環球攝影師、新華社簽約攝影師、鐘毅環球攝影總監。

查克

寵物攝影師、攝影講師、微博知名萌寵博主、ONESHOT影像館店長。

蘇旭

風景攝影師、Getty images CN簽約攝影師、中國國家地理合作攝影師。

無忌:EOS R系統剛發布時,有人說“為了使用RF鏡頭,應該買EOS R機身”。RF鏡頭真的這麽香嗎?

王永會:54毫米的大卡口直徑和與RF系統匹配的短後對焦距離在成像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並明顯感覺到整體圖像質量的提高,而佳能對以前的許多相同規格的鏡頭進行了大幅改進。以24-105毫米為例,最常用的鏡頭組已經從單反時代的銀環EF 24-105毫米f/3.5-5.6 ISTM和紅環EF 24-105毫米f/4L IS II USM發展到微單時代的RF24-105毫米F4 L拋開其他技術參數不談,光圈葉片的數量從10(偶數)變成了9(奇數),這意味著EF 24-105mm中只有10顆星星,而RF24-105mm中的星星數量變成了18顆,這帶來了視覺上的呈現。

攝影:王永會

Kercha:如果妳想追求同級別相機產品的最佳畫質和性能,妳必須購買新的而不是舊的,因為技術和技術每年都在發展,所以問題中的這句話沒有錯。

作為R系統的老用戶,我認為EOS R系統和RF鏡頭組是相互成功的,缺壹不可。事實上,在EOS R發布後不久,我有幸參加了佳能組織的研討會,並了解到RF鏡頭和R系統是合作的。還有壹點大家應該都不知道和註意,那就是佳能在設計R系統和RF鏡頭時,不僅考慮了光學性能,而且在跌落沖擊方面也有專門的設計。我在戶外拍攝時不小心掉了兩次相機,但都幸免於難。從那以後,我在R系統和RF鏡頭上深深地種下了草。

就我而言,就在EOS R問世後,我將我的設備從傳統的單反相機切換到了EOS R系統,這也與我平時拍攝的動物題材有關。輕薄的機身和鏡頭可以讓我更輕松地完成拍攝。

蘇旭:是真的。事實上,我之前的佳能單反系統使用的EF鏡頭系列是佳能最新壹代的EF鏡頭。當我使用RF鏡頭時,我仍然對其性能和光學質量的提高有明顯的感受,尤其是在我擁有佳能EOS R5之後。

攝影:蘇旭

無忌:三位老師因為RF鏡頭使用EOS R系統的比例是多少?妳能詳細告訴我RF鏡頭的真正氣味在哪裏嗎?

王永會:EF鏡頭是壹個單反系統,具有44毫米的長法蘭距離和8個電子觸點;RF鏡頭是壹個專門的微系統,具有20毫米的短法蘭距離和12個電子觸點。從相機的光學設計來說,縮短法蘭距離有利於提高成像質量,特別是改善畫面周圍光線(暗角)的分散和損失,尤其是在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拍攝時。隨著電子觸點的增加,可以更有效地傳輸更多信息,這對於提高性能也非常重要。此外,在RF鏡頭的設計中加入了多功能控制回路,可以定義為調整曝光補償、ISO感光度、自動對焦模式、白平衡等諸多功能,控制更快。

然而,對於攝影師來說,機身本身的性能仍然是決定性的。r系統的高像素高速連拍、更穩定的防抖性能、改進的視頻拍攝以及準確的人眼和鳥眼識別更具吸引力。帶RF鏡頭的r系統當然是最佳組合。如果要說清楚因為RF鏡頭而使用EOS R系統的比例是多少?我個人認為是30%左右!

卡查:我想我至少會有70%。我覺得我必須購買的第壹個RF鏡頭是RF70-200mm F2.8L ISUM,我確實購買了EOS R5來匹配這個鏡頭。作為RF系列的壹大要素,成像就不多說了。這個鏡頭最吸引我的是它的重量和體積,這可以改變我的拍攝體驗。

蘇旭:我也是,70%。射頻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畫質的提升是壹個飛躍。我是定焦鏡頭的忠實粉絲,之前用過幾款著名的EF定焦鏡頭。現在我們已經更換了相應的RF50mm F1.2和RF 85 F1.2鏡頭,分辨率的提升可以說非常明顯。此外,正如王永會老師所說,鏡片抑制暗角色散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攝影:蘇旭

無忌:三位老師最常用和最喜歡用的RF鏡頭是什麽?

蘇旭:我最常用的鏡頭是RF 35mm F1.8、RF50mm F1.8和RF 15-35mm F2.8..因為我的工作是拍攝需要快速發布的短視頻和圖片,所以可以快速融入所有場景的超廣角是我的最愛,因為它更容易拍攝宏大的場景,並且RF15-35mm比EF版本更寬。我認為另外兩款小型定焦產品確實物有所值。它們不僅在圖像質量方面非常出色,而且還添加了RF35mm F1.8等微距和防抖屬性,這使它們在拍攝視頻時易於使用。與EF版本相比,RF50mm F1.8提高了肉眼圖像質量,並添加了我最喜歡的控制回路功能,同時保持了較低的價格,這使我拍攝。

攝影:蘇旭

王永會:就我個人而言,我在旅途中拍攝了更多的人和風景。考慮到行程中的負載和空間安排,我傾向於選擇體積輕巧緊湊、焦距覆蓋範圍廣的鏡頭系統,對大光圈和定焦的需求不高。因此,RF 15-35mm F2.8L ISUM、RF 24-105mm F4 L ISUM和RF 100-500mm 4.5-7.1L ISUM是我最喜歡的三個鏡頭。

RF15-35mm是EF16-35mm的升級版本。廣角是風景攝影不可或缺的主鏡頭,對於強化前景、增強視覺縱深感和空間感至關重要。變焦鏡頭因其可變的取景範圍為精確構圖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且,像RF15-35mm這樣的頂級廣角變焦鏡頭在畫質和細節表現方面都有保證,是壹個不錯的選擇。此外,風光攝影經常需要在鏡頭上安裝縮小鏡和偏光鏡,平面鏡頭設計的RF15-35mm可以輕松實現。F2.8的光圈設計對於銀河等弱光主題的細節也更具表現力。

rf24-105毫米F4利蘇姆這款鏡頭的焦距覆蓋範圍非常適合旅行,這減少了更換鏡頭的頻率。F4光圈體積小,重量輕,當光圈減小時,風景的圖像質量很好。得益於R系統強大的弱光對焦性能和手持穩定性,我經常使用這款鏡頭拍攝壹些人文題材的作品。

RF 100-500mm f 4.5-7.1L ISUM的焦距比傳統的EF100-400長100mm。旅行中經常拍攝動物和鳥類,並延長了100mm的焦距,可以更好地保持鏡頭相對較小和較輕。同時,這種鏡頭還有效地簡化了畫面並消除了風景中的幹擾元素,並且在風景、動物、鳥類、花卉、肖像等主題中非常通用。

kercha:RF 24-105mm F4 L IS USM也是我最常用的壹款。這顆鏡頭雖然是相機鏡頭,但綜合性能強,非常方便。目前我更多的是用它來拍攝視頻。

還有上面提到的RF70-200mm F2.8 L IS USM,擁有出色的畫質和輕巧的設計,這使我更多地選擇這款鏡頭進行外景拍攝。輕巧的設計可以提高攝影師的續航能力。

還有RF50mm F1.8 STM。雖然它是壹個非紅色的入門鏡頭,但它允許我壹只手拿著相機拍攝貓,而另壹只手則可以自由地與貓互動,從而拍攝出精彩而充滿活力的照片。這個鏡頭是我在棚內拍攝時的常用選擇。

攝影:查克

無忌:妳有什麽不經常使用但卻令人印象深刻的RF鏡頭嗎?

王永會:RF28-70毫米F2 L USM壹經發布,人們就想開始使用並探索它。這支鏡頭的焦距覆蓋了最常用的視角,28mm、35mm和50 mm都誕生了許多經典的定焦鏡頭。這支鏡頭最強的特點是它始終具有F2.0的恒定超大光圈。同時,它具有定焦鏡頭無法比擬的靈活性,同時在弱光拍攝、焦外性能和圖像質量方面完美詮釋了佳能頂級鏡頭的水平。這種規格的鏡頭設計是前所未有的。在人像和靜物攝影中,它對於強調景深和空間帶來的視覺氛圍非常有表現力。可以說,壹個鏡頭取代了許多頂級定焦鏡頭,既快速又靈活,避免了攜帶多個鏡頭和更換鏡頭的麻煩。

攝影:王永會

Kercha:和王先生壹樣,我也選擇了RF28-70mm F2 L USM。這個鏡頭應該會讓大家印象深刻。變焦鏡頭能做到這麽大的光圈值,應該沒有之壹。我也用這個鏡頭拍攝過很多作品。雖然鏡頭本身沒有防抖,但它可以在R5機身上實現8級防抖,這就是為什麽我壹開始說R系統和RF鏡頭是相互成功的。我曾經用這個鏡頭單手拍攝過壹個貓短片,畫面非常穩定。在靜態圖片方面,畫質也是頂級的。

攝影:查克

蘇旭:兩者不壹樣,我肯定想選RF85mm F1.2 DS。我認真用過壹次,印象深刻,俠影無敵。尤其是當背景是夜晚的霓虹燈時,隨著整個畫面的柔和過渡,模糊更加朦朧。我真的很喜歡。如果我主要拍人像的話,壹定要買。可惜我拍人像的機會不多,所以最後沒選。

無忌:佳能EOS R系統壹經發布,就推出了幾款參數超出圖表的鏡頭,例如F1.2大光圈定焦。三位老師如何看待佳能發布的這些鏡頭?

王永會:EF50mm F1.2L被稱為“大眼睛”,是單反時代的傳奇,也成為許多人像攝影師心中的壹面鏡子。50mm標準焦距具有接近人眼的“自然視角”,因此不會像廣角鏡頭那樣誇張,也不需要像長焦鏡頭那樣在遠離模型的地方拍攝。適當的拍攝距離有利於隨時與模特溝通,讓模特更快進入最佳拍攝狀態。

RF系統再現了這枚重量和口徑都相對較大的著名經典鏡頭,擁有強大的“鏡王”氣場。對於這樣的鏡頭,清晰的成像,柔和的焦外模糊,背光和弱光都是出色的。

相對而言,更讓人好奇的將是兩款規格相同的鏡頭:RF85mm F1.2 L USMD和RF 85 mm F1.2 L USM。85毫米也是人像攝影的黃金焦距。EF 85mm F1.2 L II USM曾被許多攝影師稱為“人像之王”。這種規格的鏡頭往往在鏡頭結構設計、鍍膜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堆疊,確保從畫面中心到邊緣的清晰成像,細膩地表現人物的皮膚紋理,並抑制復雜光線下的眩光。它可以說是營造美麗氛圍和呈現華麗斑點的人像神器。

尤其是剛才蘇旭老師提到的DS(Smooth DEFOCUS SMOOTHING)鍍膜鏡頭。它主要是使鏡頭的透射比從中心部分向四周逐漸降低,起到平滑模糊輪廓的作用,實現不同的模糊效果,具有極其柔和的模糊呈現。

通過這三款鏡頭的推出,我們可以看到佳能壹方面復刻了高EF人聲的經典鏡頭,同時註重細節上的設計變化,滿足用戶更多個性化需求,開創並引領了整個行業的轉型方向。

攝影:王永會

蘇旭:我認為佳能非常擅長布局自己的產品線。壹出來,發布的鏡頭系列要麽是F1.8的便攜易用的定焦系列,讓大多數粉絲都能負擔得起並舒適地使用,要麽就是非常令人瞠目結舌。比如F1.2、RF28-70mm F2等幾款特別搶眼的產品,都屬於擡頭鏡頭,也就是給消費者種草。我認為off the charts鏡頭的這些參數也體現了EOS R系統的卡口優勢。RF lens更容易在相同參數下設計出參數更好或體積更輕的鏡頭,這也留下了很多懸念。未來的射頻鏡頭還會有更令人驚喜的產品嗎?至少我非常期待。

攝影:蘇旭

Kercha:這些鏡頭都展現了佳能R系統的優勢,突破了過去的瓶頸,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雖然我在拍攝自媒體內容時通常不會使用太重的設備,但有時會涉及商業拍攝,這些鏡頭的成像質量從未讓我失望。

無忌:剛才,克爾查先生提到佳能推出了兩款外變焦70-200鏡頭,它們非常小,讓人大呼“真香”,但有些聲音質疑這種外變焦形式會影響圖像質量甚至對鏡頭的保護。三位老師怎麽看?

Kercha:作為RF70-200鏡頭的最早用戶之壹,我認為這種外部變焦設計特別有用。就相機包的空間而言,它比原始配置更好,並襯托出壹個小包。

蘇旭:我在川西旅遊的時候用了很長時間RF70-200mm F2.8的鏡頭。我自己的體驗很好!出色的尺寸使我的儲物袋至少為鏡頭騰出了空間。我還沒有仔細比較過EF版本的圖像質量,但就我而言,在4500萬像素的R5上使用時,它在各方面的性能都超出了圖表的範圍。我甚至有點恍惚。這是壹個變焦鏡頭,對焦速度非常令人滿意。我挑不出任何缺點。

我覺得如果非要說的話,可能顏值沒有英孚版那麽恐怖,會有壹種“小胖子”的感覺。我壹開始對保護很擔心,尤其是在川西的使用上。我完全沒有保護它,也沒有防紫外線鏡來保護它。下雨天我光著身子,沙子漫天飛舞,我用盡全力按下快門帶回家擦。它和新的壹樣。現在新壹代佳能高端鏡頭都有防汙防刮塗層。壹般前置鏡頭的問題不大。我自己沒見過內窺鏡組有灰塵。使用時間還有待觀察。

F4版RF70-200毫米問世後,我感到震驚。它真的太小了。它的尺寸與RF24-105毫米F4相同。完全不占包裏的空間,畫質也是無人可擋。我覺得這可能是射頻的壹個方向。鏡頭的壹般規格是小型化、輕量化,然後重量級選手做超規格的鏡頭。

王永會:RF70-200毫米F2.8L ISUM和RF70-200毫米F4 L ISUM等規格的鏡頭在人像、風景、紀錄片、體育等許多主題中都有很大的舞臺。作為壹個經典的焦段,RF system在這兩個鏡頭上最好地詮釋了專業微系統的“微”,並在設計更小的體積和更輕的重量方面取得了突破。以往的紅圈鏡頭多為內變焦,而RF的兩顆鏡頭則采用了伸縮式外變焦,實現大小型化。

當然,直觀來說,外變焦的鏡頭密封性確實不如內變焦。在沙漠、雨雪中拍攝時,會有保護和密封方面的顧慮。但是,我想應該有許多電影攝影師和我壹樣,長期使用輕便的長焦鏡頭EF 100-400mm f/4.5-5.6L II,這曾經是我的單反時代的主要鏡頭之壹。我帶著它在塵土飛揚的非洲拍攝過渡河的角馬,在白雪皚皚的北海道拍攝過翩翩起舞的仙鶴,在阿裏、可可西裏等高海拔地區追逐過野生動物。這些條件既復雜又惡劣。它沒有從根本上影響鏡頭的成像和保護。我相信新壹代RF70-200毫米F2.8L ISUM和RF70-200毫米F4 L ISUM在這些方面只會比EF 100-400毫米f/4.5-5.6L II做得更好。

攝影:王永會

無忌:RF 600/800 F11兩顆鏡頭的設計規格非常大膽。三位老師如何看待這兩個鏡頭,它們的意義是什麽?

王永會:當RF600mm F11是STM和RF800mm F11是STM這兩個鏡頭推出時,真的會讓人感到困惑。這是前所未有的鏡頭規格,可以說是大光圈、短法蘭距離的射頻卡口設計結合佳能多年光學設計經驗和制造技術帶來的創新釋放。

我認為這兩個鏡頭的參照物不應該是600毫米F4和800毫米F5.6等傳統重炮,畢竟尺寸和價格相差巨大。我身邊有朋友購買並使用這兩種鏡頭。用戶看重體積小、重量輕、圖像質量可靠以及手持拍攝的靈活性。就風景而言,在600毫米和800毫米的長焦下,遠處的雪山、太陽和月亮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對於鳥類和動物攝影來說,雖然模糊效果難以與重炮相提並論,但它輕便、靈活、廉價,讓更多人可以實現他們的超級長焦夢想。很多使用場景,在超級長焦下,都會給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驚喜,無論是細節表現還是空間壓縮。

攝影:王永會

蘇旭:我認為這兩個鏡頭的推出對於壹直想嘗試長焦攝影的愛好者來說確實是壹個很好的機會。過去,說到長焦鏡頭,它們都是六七萬元的“白炮”。大多數人要麽財力有限,要麽體力有限,但選擇長焦變焦和增程鏡頭的方式確實無法保證圖像質量和對焦速度。這兩款便攜式鏡頭的推出確實讓許多人嘗試了生態攝影甚至初級天體攝影的樂趣。

查克:今年參加我們研討會的壹位朋友壹開始用的是RF600mm毫米的鏡頭,尤其是在拍攝鳥類時。這款鏡頭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雖然光圈只有F11,但長焦距仍然可以很好地模糊,並且在EOS R5/R6的機身上,它可以實現5級防抖。輕巧的尺寸和便宜的價格讓更多人感受到了長焦拍攝的樂趣,這就是這兩顆鏡頭的意義所在。

無忌:上面提到的兩個鏡頭與佳能在EOS時代的設計思路完全不同。那麽三位老師是如何看待佳能在鏡頭設計方向上的多元化呢?

Kercha:我認為射頻鏡頭設計的多樣化得益於R系列機身越來越強大的功能和性能。例如,如果沒有防抖的加持,上面提到的兩個鏡頭可能只能用作望遠鏡,而隨著EOS R系統的出現,防抖性能越來越好,這使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現在,妳不用花很多錢就可以享受“打鳥”的樂趣。

蘇旭:我同意Kercha先生的觀點,新的EOS R系統和卡口給了RF更多的想象空間,這使得EF鏡頭之前無法想象和無法做到的許多設計成為可能。我認為這是鏡頭產品差異化的關鍵。

以前無非是同壹規格下不同廠家的畫質對比和價格對比。現在,隨著鏡頭產品規格完全不同於其他制造商,我們可以在這壹細分領域擁有絕對優勢。對於消費者來說,佳能的這些嘗試也是拓展攝影方向的機會。更多的玩法被開發出來,玩膩了前幾十年的玩家也能找到新的玩法。

攝影:蘇旭

王永會:自佳能於2003年8月推出其首款數碼單反相機EOS 300D以來,已經過去了近20年。數字技術的進步和更新速度極快。20年前,沒有人能預測今天能達到的技術高度和市場需求。受限於單反相機固有的結構設計,佳能的60多個EF鏡頭可以說已經盡可能全面地覆蓋了客戶需求。r系統開啟了壹個新時代,全新的卡口和結構設計,為射頻鏡頭打開了壹個新的窗口,為滿足客戶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多樣化使用戶在性能、價格、體積和重量方面有更多選擇,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出行路線和用途的需求。

無忌:上壹期,我在講RF轉接環的時候提到“與EF轉接環相比,新的轉接環使鏡頭設計更加舒適”。那麽老師們在使用RF鏡頭時,與EF鏡頭相比是否感覺到了壹些性能提升呢?

Kercha:切實的改進是:

1.更好的防抖性能和對焦速度。因為射頻鏡頭的電子觸點更多,傳遞的信息更多;

2.體積更小,畫質更好。這是因為RF的大卡口和較短的法蘭距離設計使這些成為可能;

3.射頻鏡頭還增加了壹個控制環。這使得操縱水平更有可能,並且可以改變攝影師的拍攝習慣和體驗。

攝影:查克

蘇旭:首當其沖的是分辨率的提升,從幾百片的RF50mm F1.8到1萬到2萬片的RF50mm F1.2和85mm F1.2鏡頭,這是壹個真正全方位的提升。較短的凸緣距離大大提高了鏡頭的邊緣圖像質量。同時,新的卡口具有更多的電子觸點,鏡頭和機身之間的通信更好,這大大提高了實時跟蹤和對焦的性能。

無忌:說到RF鏡頭組,從2018年9月到現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已經交出了10變焦鏡頭、11定焦鏡頭和2個增程器。三位老師對此滿意嗎?如何看待RF鏡頭組的建設速度?

王永會:從RF鏡頭的推出速度可以看出,佳能進入RF系統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在短時間內,不僅推出了RF70-200mm等令人驚嘆的緊湊和輕便的高品質鏡頭,還推出了RF600mm F11 IS STM等超常規、輕便和經濟實惠的超長焦鏡頭,以及RF400mm F2.8L ISUM和RF600mm F4 L等專業重炮。與過去任何時候相比,RF鏡頭組的建設速度都要快得多。

攝影:王永會

Kercha:作為佳能用戶,我從未抱怨過鏡頭組。畢竟,即使沒有RF,仍然有壹個強大的EF鏡頭組可以使用。到目前為止,我所有的鏡頭都升級為RF鏡頭,我計劃購買的下壹個鏡頭是帶有RF底座的100微米鏡頭。RF鏡頭組的施工速度如此之快,也給我帶來了麻煩。在過去的兩年裏,我多花了壹點錢。

蘇旭:我認為就現有的鏡頭而言,它極大地滿足了普通消費者和專業攝影師的需求。目前,佳能的射頻產品線實際上正在高端和低端兩個方向上鋪設,但事實上,作為中端的F4變焦系列和定焦的F1.4系列尚未推出,RF70-200毫米F4是壹個開端。我覺得佳能接下來應該做這兩個中端系列。

攝影:蘇旭

無忌:但許多人仍然對雞蛋吹毛求疵。他們認為RF鏡頭組中有太多焦距重復的鏡頭,例如四個標準變焦鏡頭和三個85毫米定焦鏡頭。三位老師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蘇旭:其實我們回看英孚鏡頭的產品線,也是這樣定位的。相同焦距的鏡頭有很多,但實際上這些鏡頭對應的產品定位、價格區間和專業度都是不同的。消費者可以根據預算選擇適合自己的相應鏡頭。事實上,相同焦距不同光圈和價格的鏡頭遲早會出現。佳能只是在優先級上做了選擇,並沒有選擇優先使用所有焦距鏡頭。

Kercha:我認為有更多的選擇來滿足不同拍攝需求的人是好事,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花很多錢購買像大三元這樣的頂級鏡頭。輕的、重的、便宜的、貴的,總有壹款適合妳。比如我最常用的是RF50mm F1.8,主要喜歡它的便攜性。更多的選擇總比沒有選擇好。

攝影:查克

王永會:是的,這對用戶來說絕對是壹件好事。重復焦距意味著您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體積、重量和用途進行準確選擇。應該擔心這個問題的是制造商。如果生產了這麽多重復焦距的鏡頭,就可以達到銷售預期,這意味著它們順應了用戶的呼聲,滿足了更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如果市場反饋不理想,自然會有壹些鏡頭減少生產,直到從市場上消失。其實對於個人來說,自己覺得完全沒用的鏡頭很可能在別人眼裏是“真香”的!我相信當設計師和制造商推出壹款鏡頭時,他們已經進行了廣泛的市場調查和嚴格的計算,因此對於制造商來說沒有必要擔心這壹點。

攝影:王永會

無忌:每個系統的鏡頭組設置都需要時間,佳能RF也是如此。那麽三位老師最期待RF鏡頭組增加哪些鏡頭呢?

王永會:有傳言說RF鏡頭將有兩個自動對焦軸轉移鏡頭,而軸轉移鏡頭是我壹直想帶的鏡頭。TS-E 17mm f/4L鏡頭作為135系統中焦距最寬的移位鏡頭,憑借出色的鏡頭素質、強大的移位控制系統和出色的做工成為L鏡頭中的佼佼者。

對於商業建築攝影,移軸鏡頭可以使建築不會因拍攝距離短、俯仰角度大或鏡頭焦距寬而變形,從而使拍攝更加嚴謹。對於風景攝影,我們可以輕松地改變空間中的透視關系,並通過軸移位系統的巧妙控制來控制景深。

在2018年,壹直有傳言說會有TS-E 17mm f/4L鏡頭的更新版本,但它始終沒有落地。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射頻時代,傳聞自動對焦已經轉移了軸。我特別期待這兩款特殊規格的鏡頭。

Kercha:我最期待的是RF鏡頭組中的100微米鏡頭,它應該很快就會上市。它可以讓我拍攝貓的特寫照片,比如爪子和眼睛,尤其是貓的眼睛,像宇宙壹樣美麗。我曾經用EF mount的100微米鏡頭拍攝過貓的臉部特寫照片,成像質量非常好,所以我對新壹代RF mount產品非常期待。

攝影:查克

蘇旭:我其實很期待RF推出更多以前在EF鏡頭群中沒有的選項。壹方面增加了新鮮感,另壹方面實現了攝影中的更多可能性。例如14mm F1.8的超廣角光圈為星空攝影或暗光環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然後是135mm f1.4或200mm f1.8的長焦定焦超大光圈,並延伸了28-70 f2的f2變焦產品線。

攝影:蘇旭

編輯|強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