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十月圍城》中的人物有歷史原型嗎?

《十月圍城》中的人物有歷史原型嗎?

1.楊·

影片以同鄉會首任會長楊·(張學友飾)遇刺身亡開始。

楊(1861-1901年)福建海城人。1892年秋,認識了孫中山,彼此誌趣相投,相識較晚。1895年2月,香港同鄉會成立,楊當選為第壹任會長。

1900年徽州起義失敗後,清政府懸賞三萬元,誓要“斬羊頭”,取楊首級。他說他寧願繼續在香港教書,也不願把革命經費花在逃亡上。

1901 1月10下午6點,楊正在自己的寓所裏備課,清廷派來的殺手沖進房間,舉槍直射。楊沒有防備,壹把抓起案上厚厚的英文字典就堵。壹顆子彈穿透了字典,穿透了他的額頭,然後擊中了墻角。當楊試圖用身邊的自衛手槍還擊時,另外兩顆子彈已經射入他的胸部。自幼習武,體魄強健的楊,因傷勢嚴重,失血過多,在40歲時突然去世。

2.陳少白

歷史上的陳少白(梁家輝),與孫中山、遊烈、楊河嶺,主張反清、追滿、主張革命、主張* * *和平,並稱“四大匪”。

陳少白(1869-1934)是第壹個跟隨孫中山進行民主革命的人。1900 65438+10月25日在香港創辦《中國日報》,因此被稱為“中國民主革命報刊第壹人”。陳少白是孫中山在革命事業中的得力助手。當時,陳少白負責重大軍事行動的策劃和指揮,鐘惺協會內部資金的使用和籌集以及報紙的經營和管理。

他也是壹個風度翩翩、性情相投、能寫劇本的人才,經常以戲劇的形式宣傳革命。

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陳少白多次身處險境。有壹次,陳少白在廣州海礦寺附近被清政府發現。他趕緊躲進海礦寺,躲在廚房的壹口大鐵鍋裏,讓和尚蓋上鍋蓋熬粥。偵探走進寺廟,什麽也沒發現,所以他不得不走了。辛亥革命後,經海礦寺方丈同意,陳少白將大鍋搬回新會沿海老家,並建了“粥鍋亭”留作紀念。

革命勝利後,陳少白堅持“只做事,不做官”,開始興辦實業救國。晚年辭職後,他回到家鄉,致力於家鄉的建設。他是壹個非常值得尊敬的人物。

但由於《十月圍城》聚焦的是歷史上的無名英雄,影片對這個人物的刻畫遠沒有史實那麽精彩。

3.李玉堂

影片中李玉堂(王學圻飾)的主要原型是香港金利源藥店老板李玉堂。

李玉堂(1851-1936),廣東臺山人。他在1868和父親、哥哥壹起出國做生意,後回到香港創辦金利源、水利源藥材店。從1902開始從事保險行業,當時的人們稱之為“保險之王”。

李玉堂對革命事業充滿熱情。1905年,他和兒子李紫薇、女婿馮子有壹起入團。入會儀式由孫先生親自主持。1906期間,中國日報被保皇派起訴,幾次險些倒閉。李玉堂買通了,壹直支持到辛亥革命成功。

1911九月,廣州光復,李玉堂隨胡赴廣州,任廣東財政局長。次年辭職,在香港創辦廣東銀行。後來,他聯系香港商人籌集資金(xǔ),用於孫中山在討袁、護法和北伐戰爭中的幫助。1923年4月,孫中山先生任命李玉堂為中央財政委員會委員,僅任職半年,就幹幹凈凈地退休了。此後投身公益事業,於1936在香港逝世。

與片中李玉堂堅決反對兒子參加革命不同,李玉堂先生曾命兒子赴日留學,伺機與孫先生見面並入團。當時,李紫薇只有18歲。

擴展數據

精彩影評

1,《十月圍城》出色的情感刻畫,讓影片的眾星捧月的主持人盡了最大努力,而各種故事線索,也以環環相扣的合理組合,讓影片追溯到1905,清末民初的香港大革命背景下,壹群小人物的呈現才會如此真摯,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影片中犧牲,雖然不是。(夢裏的詩?|?百度百科專業影評人2018-01-30 11:46)

2.這是壹群正義的人。

正義之士不同於英雄,他們是普通人,不會無緣無故膨脹;他們的善惡之分僅限於自己生活的圈子,不會像英雄壹樣有家國情懷;他們之所以義,義二字為先;他們中有劇院老板、賭徒、乞丐、司機、商人和小販。他們不顧壹切地保護壹個素未謀面的人。當他們壹個個倒在屏幕上的時候,讓我的心情爆棚,讓我確定人生最難過的不是離開,而是離開。影片後半段,我的臉壹直是濕的,我以為我對煽情免疫,所以我肯定說《十月圍城》不煽情,不矯情,很硬朗,人物性格很強。(孤煙?|影評人,《電影中國》雜誌主編2016-10-26 11:23)

參考資料:

人民網-十月殺手的人物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