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拉封丹有壹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賽跑,看誰能吹掉行人的外衣。於是北風勁吹,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緊,抵禦寒風;而南風則吹得慢,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溫暖和諧,便解開扣子,寬衣解帶。此語不禁讓我想起,有些家長因為孩子犯了錯,不分時間場合地訓斥學生,就像吹“北風”壹樣,結果孩子為了抵禦“寒冷”,不得不把自己的心裹得更緊。這種教育往往事與願違,不僅達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把孩子的教育引向被動。
雖然有人會覺得很嚴格。但筆者認為,這樣的嚴格必然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很難想象,長期受“北風”之苦的孩子,會在不屈服於外界壓力的情況下,個性很強,很有主見。他們要麽變得固執,要麽聽天由命。
有壹次我發現小區新刷的墻被鄰居家孩子踩了兩個腳印。社區保安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的鄰居。鄰居集合了幾個孩子,帶到這裏,問孩子這面墻好看嗎?然後有意識地讓孩子說自己該不該這麽做。第二天,腳印不見了。原來孩子受了教育,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主動去擦腳印了。這位家長沒有斥責做錯事的孩子。而是通過集體討論,讓孩子自覺認識並改正錯誤。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南風”教育,從根本上收到了教育的效果,挽回了孩子的自尊心,可謂壹舉兩得。
當然,提倡“南風”教育絕不是放任自流,放棄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馬卡連柯曾說:“如果有人問我:妳怎樣才能用壹個簡單的公式總結出妳的教育經驗的精髓,我會回答說,我應該盡可能多地詢問更多的人,盡可能地尊重他們。”我想,只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做到“盡量多問”和“盡量尊重”的統壹,就是新時期我們應該大力提倡的“南風”教育。
二、“偷耳之鈴”的啟示
家長是和學生打交道最多的人,要承擔起教育和改造孩子的重任。但是孩子很復雜,所以對父母來說也是壹個考驗。
去年寒假的壹天,我讓孩子做語文試卷,中途出去了。我給孩子批改的時候,發現他做的挺好的,壹些開放性問題的答案和後面的參考答案壹模壹樣。我肯定我出去的時候他在後面翻看了答案。但我不想直接指出來,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末了,我在紙上寫了四個大字,對孩子說:“今天班裏的同學問我這個字的意思,我壹時說不出來。妳能幫我父親解釋壹下嗎?”孩子不知道我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就又按照字典給我講了壹遍。等他說完,我對他說:“對,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妳欺騙自己,妳必須想辦法掩蓋妳掩蓋不清楚的東西。”妳在今天的測試中做得非常好。爸爸真的為妳高興,決定帶妳去肯德基獎勵妳。但是孩子並沒有像以前壹樣壹提到去肯德基就高興的跳起來,心裏好像有什麽東西。回去的路上,孩子壹直無語。我讀懂了孩子的心。在家裏做完自測題,他再也不會看後面的答案了。
挖苦、諷刺、揭傷疤,只能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增加教育轉化的難度,甚至造成嚴重的教育失誤。讓孩子明白“掩耳盜鈴”的實際危害,教育自然就解決了。
第三,不要吝嗇“贊美”
孩子經常會因為老師和家長的壹句不尊重的話而受到傷害,所以壹蹶不振;也有因為壹句表揚和贊美而成功,並能讓其終生難忘的人。古人雲:“壹句好話暖三冬”,鼓勵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人都喜歡被好話奉承,這就是所謂的“標簽效應”。
我有個同事,不輕易批評孩子,反而多表揚孩子。學校裏舉行元旦師生聚會,她有幸被邀請。雖然孩子的歌《愛拼才會贏》唱得不是很好,但她還是給了孩子熱烈的掌聲,鼓勵他在學習中表現出自己的努力,壹定會贏得很大的進步。她經常用不同的方式表揚她的孩子。英語老師誇他背單詞快,物理老師誇他腦子好,數學老師誇他細心多了,音樂老師誇他唱歌全校最好,等等。孩子們根本不知道這些都是父母自己編的。畢業後不久,他去學校看望老師時說:“我永遠不會忘記老師對我的高度評價。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我有這麽多優點。老師沒告訴我我也不知道。”從他燦爛的笑容中,我似乎意識到,父母對孩子的誇獎,其價值和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需要壹句善意的贊美。善意的表揚其實是壹種投入少收益大的情感投資,是驅使人進步奮進的動力源泉。
隨著時代的變化,教育也會遇到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新時代的家長,做壹個懂得教育藝術的家長,機智靈活地處理過去從未遇到過的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