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沈陽110000)
為了使數據人員了解數字測圖的流程,做好原始數據的歸檔工作,本文對數字測圖進行了簡要介紹,重點介紹了1: 25萬數字測圖原始數據的歸檔依據、規則和編號,以及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數字制圖;原始數據;提出
1數字測圖工作簡介
眾所周知,3S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地學領域,但是區域地質調查中野外地學空間數據和屬性的獲取仍然是國內外地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在傳統的區域地質調查中,第壹手野外數據是通過連續的野外地質路線觀測,手工記錄在紙質介質的野外記錄簿和工作手繪圖上。野外工作和整理工作復雜繁重,獲得的地質信息不易管理和查詢,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廣泛需求的多樣性、科學性和緊迫性,不能適應當今信息時代的要求。我們采用的數字成圖方法是基於GIS、RS、GPS技術集成的計算機技術,將區域地質調查的野外數據獲取、成果表達、社會使用的整個成圖過程數字化(信息化)。
數字測圖技術的核心基礎是數字PRB過程,利用點、段路線、點、邊界的數據模型和組織方式,對野外路線觀測對象及其過程的描述進行定義、分類、聚合和歸納,並經過分層、結構化後存儲在空間數據庫中。從設計路線(或剖面)到野外觀測和整理路線(剖面)數據,都實現了計算機操作。
2 .數字化測繪原始數據歸檔依據
由於3S技術和方法的應用,測繪工作已經從手工作業向數字化轉變。傳統的區域地質填圖項目形成的原始地質資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原始資料的載體形式由紙質介質向磁性介質的轉變,使得我國地質礦產行業標準《區域地質檔案歸檔辦法(試行)》不再適應數字化填圖原始資料的歸檔。在國家尚未出臺數字化成圖原始資料歸檔方法之前,根據《1: 250000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要求》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數字化成圖技術應用培訓教材(上冊)》,結合以往歸檔方法、數字化成圖工作流程和近年來的經驗,符合原始地質檔案歸檔要求和數字化成圖方法要求,在保證資料完整性、準確性和系統性的同時,便於後人使用。本文對1: 25萬數字測圖原始數據的歸檔規則論述如下。
3數字測圖原始數據歸檔規則和編號
3.1申報規則
根據案卷中所有科技文件材料的內容、性質、形式特征和內在聯系,分為八類,分別用八個字符或代碼表示。
3.1.1第壹類:報告稿和底圖(符號:bottom /D)
最終地質報告、說明、地質圖件和附件,以及最終成果審查和審查意見等。提供磁性和紙質介質。
3.1.2二類:地形數據(符號:survey /C)
包括1: 25000和1: 65438+1000000的數字地形底圖。提供磁介質。
3.1.3第三類:區域地質調查及觀測資料(符號:關/克)
包括各圖的背景圖層、地圖PRB庫、實物圖、采集日備份、野外手圖、數字剖面下的各種剖面數據和航片判讀圖。
解釋如下:
RGMAP數字測圖軟件包括數字測圖和數字剖面兩個文件夾,其中數字測圖目錄包括1 1:25000和9 1: 1萬。
1: 25萬圖包括數字測圖下的背景圖層、圖幅PR庫、實物圖、采集日備份和野外手圖。提供磁性和紙質媒體文件。
1: 65438+10萬地圖包括數字測圖下的背景圖層、圖幅PR庫、實物圖、采集日備份、野外手圖和數字剖面下的各種剖面數據。其中,實料圖和野外手圖中各路線的野外記錄、數字剖面圖中各剖面的剖面圖、原始記錄、地層厚度計算表、剖面圖的鑒定報告需要提供磁性和紙質介質文件。
應提供磁性和紙質兩種介質文件,用於樣品提交、測試和鑒定分析數據。
現場照片,提供磁介質文件。
航片解譯圖包括遙感解譯影像、TM影像數據、航片解譯特征及相關圖片、航片解譯圖、綜合解譯特征、綜合解譯相關圖、ARQ航磁數據、遙感處理影像、航片解譯卡片、綜合解譯描述文件等。提供磁性媒體文件。
3.1.4第四類:取樣、測試和識別類別(符號:sample /Y)
各種樣品的取樣記錄、試驗結果和相應的總結報告等。提供磁性和紙質介質。
3.1.5第五類:相關技術文件(符號:text /W)
包括年度任務書、月度、季度、年度報告、年度設計審查意見書、現場驗收意見書、成果報告初審意見書。項目批準文件、指示性文件和質量體系運行的相關文件。重要技術措施材料、申報獎勵材料。各種審查意見的修改說明、地質勘查證書、數字化成圖和歸檔文件等材料。應同時提供磁性和紙質介質(Word文檔優先,無Word文檔的掃描成圖像,以圖像形式歸檔)。
3.1.6第六類:技術設計副本(符號:設計/S)
包括總體設計書、總體工作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及工作計劃(工作計劃中提供的點、線、面文件、工程文件、影像文件)。應提供磁性和紙質介質。
3.1.7第七類:綜合和研究成果(符號:research /Y)
數字測圖技術應用報告。應提供磁性和紙質媒體文件。
3.1.8第八類:區域地質調查磁(光)盤(符號:Ji /J)
包括本圖的子庫、字典庫、RGMAP軟件、地質圖空間數據庫和建庫報告。提供磁介質文件(包括數據庫報表的紙介質文件)。
3.2申請編號
第六屆全國地質檔案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3.2.1對於紙質介質的原始數據,采用三級編號原則,由案卷號、類別代碼、件號三部分組成。
編號結構:案卷號、類別號和零件號。如:編號35D0015,其中35為案件檔案號,D為手稿底圖類別,0015為零件號:
第壹段是檔案號,壹個地質勘探項目組成壹個檔案號。
第二段是類別號,由歸檔範圍和分類中的類別代碼表示。
第三段是零件編號,以類別為單位,類別中的每個零件按順序編號,壹個數字,用四個阿拉伯數字表示,不足四位數前面填“0”。
3.2.2根據磁介質的原始數據
它存儲在壹個類別的CD上,編號為DZ35D。其中DZ代表電子版,35代表檔號,D代表底詞類。
同時,各類原始材料的存檔介質應在備註中說明,便於提供和利用。
4 .備案中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
(1)確定歸檔人:數字化測圖工作結束後,項目負責人將指派項目組的技術人員作為歸檔人負責歸檔。
(2)歸檔時間:從工程結束到竣工驗收,完成所有驗收材料的磁性和紙質介質的歸檔。
(3)備案單位:原則上以任務書為準,但建議以壹張區域地質調查圖為壹個備案單位。
(4)檔案登記簿:以原始地質檔案明細賬(包括封面、目錄索引、原始檔案分類目錄和歸檔參考表)為基礎,在原始檔案分類目錄欄中增加載體類型和光盤號。
(5)確定審查人:審查人負責填寫備案參考表,備案材料是否齊全,缺少的原因是什麽。
(6)歸檔時間:所有原始材料和成果材料應在項目評審意見出具之日起180天內歸檔。
(7)磁介質的存放:專業測繪單位建議單獨編號,獨立存放;其他單位建議用紙介質保存。但無論如何,磁介質的文件號應該與紙介質的文件號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