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中國的首都是北京。

中國的首都是北京。

Peking(發音:【pi?ki?]、 [?圓周率?k?])是北京的古英文名。其實這裏用的是在威托瑪拼音基礎上創造的郵政拼音,而不是我們今天常用的漢語拼音方案。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沒有漢語拼音的標準方案。古代常用的漢字註音方法有正音(同音字註音)和反切(取上字聲母,下字韻母和聲調)等等。後來,為了學習漢語、傳教和翻譯,西方傳教士和外交官開始嘗試用拉丁字母給漢字註音。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於1605年在北京出版了《西文奇跡》,成為系統制定拉丁字母漢語拼音方案的開端。後來法國傳教士金尼格對其進行了修改,史稱“利金方案”。此後,馬禮遜計劃和薩默斯計劃相繼出現。但英國外交官、劍橋大學教授韋德(1818-1895)在1859出版的《尋找天津》和1867出版的《來自妳自己的語言》中,創立了韋德-賈爾斯羅馬化。後來,他的學生翟立斯對該方案進行了改進,因此也被稱為“翟偉方案”。從清末到1958,這個方案壹直是國際通行的漢語拼音方案,影響很大。它最大的特點是送氣的聲母用送氣符號(')表示,寫法和第壹個單引號壹樣。

1906年春在上海召開的“帝國郵電聯席會議”統壹規範了我國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寫,並以翟立思主編的《華英詞典》(1892)拉丁字母拼寫為基礎進行了調整。為了滿足電報的需要,會議決定不使用任何附加符號。這種拼音系統被稱為“郵政拼音”,在19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使用,成為20世紀上半葉西方國家拼寫中國地名最常用的系統。換句話說,郵政拼音是在威托馬拼音基礎上修改的結果,但只用於拼寫地名。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向聯合國提出壹項建議,該建議獲得通過:要求國際社會使用中國大陸的漢語拼音來表示中國的地名,如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