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課本插圖和圖片
小學二年級數學課本插畫圖片1
小學二年級數學課本插圖圖片2
小學二年級數學課本插畫3
小學二年級數學課本插圖圖片4
小學二年級數學課本插圖圖片5
插圖中隱含的社會道德意識是所有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社會公德在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和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兒童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他們進行社會道德教育將有助於學生規範自己的行為,抵制社會的不良風氣。
1.1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學生應該知道與他人和諧相處可以使他們身心愉快,增長知識和提高自己。江澤民同誌提出“要保證學生有壹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家庭和諧表現在課本的插圖中,如高壹上冊第41頁,練習如何劃分時間時有壹幅三個家庭去玩的插圖;六年級上冊第73頁安排了壹幅大人和孩子圍坐在桌子旁愉快用餐的圖畫&;hellip& amphellip這些插畫傳達了學生家庭的親密與和諧,使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李白說:“桃花潭深於千尺,不如王倫對我的好。”因此,學生需要和諧相處,成為朋友。例如,壹年級課本第壹冊第47頁有壹幅學生在野外玩耍的插圖和壹個學習6和7的加減法運算時的“聯歡會”。這些插圖向學生傳達了校園生活的美好,並使他們喜歡上了校園生活。對學生來說,和睦相處並建立友誼是很重要的。
2人與社會的和諧
排隊是現代文明的重要體現,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教科書中的許多插圖暗示了排隊,例如壹年級上冊第18頁。學習“序數”概念時,教材安排了“排隊買票”的插圖;二年級上冊第8頁安排了按班級排隊參觀博物館的插圖&;hellip& amphellip這些插畫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學生開始形成排隊意識,久而久之形成習慣。自古以來,幫助他人是幸福的基礎。例如壹年級上冊第59頁,在練習1到9的順序連接中有幫助奶奶過馬路的插圖;二年級上冊第26頁,在學習“連續增加和連續減少”時,課本安排了壹幅兒童愉快地幫助農民收集西瓜的插圖&;hellip& amphellip這樣的插圖告訴學生有關幫助他人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到這種道德品質,在生活中形成情感,然後表現出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