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在《到邊疆》的後記中,“楊希嫣”這個詞代表了什麽具體的典故?

在《到邊疆》的後記中,“楊希嫣”這個詞代表了什麽具體的典故?

冉彥:冉彥山,也就是現在蒙古國的愛情山,指的是邊境線。

漢朝第三年(公元前90年)三月,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二師將軍李廣利進攻匈奴,在楊希嫣山(今蒙古杭愛山)之戰中被塔爾坎圍困。

兩年,匈奴突襲上谷(鞠揚縣,今河北懷來東南)和五原(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殺官殺民;三年春,匈奴突襲五原、酒泉(郡治魯夫,今甘肅酒泉市),殺死漢朝兩郡校尉。三月,劉徹派遣李廣利率領七萬大軍從婺源進攻匈奴。匈奴單於來到文漢軍,將其輜重移至支沮河(今蒙古北部色楞格河),左率部渡於吾水(今蒙古圖拉河)至於吾水以北六七百裏的山地。可汗親自率領精兵渡過古古河(今蒙古土音河)。漢軍到達時,匈奴在峽(今蒙古國達蘭紮達嘎德附近)以魏(西漢統帥)的五千人率軍襲擊李廣利軍,被漢軍擊敗,死傷數百人。漢軍追擊至範夫人城(約在富陽居峽以北)。李廣利和宰相劉渠在壹起的時候?李夫人(漢武帝的寵臣,李廣利的妹妹)的兒子王昌義被判為太子,妻子因行巫術被捕。她想深入匈奴贖罪,於是冒險北上,派出兩萬禁衛軍騎馬渡江,與匈奴左將軍、左兩萬苦戰壹天,打死左將軍,斬首多名俘虜。李廣利退守楊希嫣山時,匈奴單於知道漢軍疲憊,率五萬騎去掩護李廣利軍,殺了不少人。當夜,單軍在漢軍面前挖了幾尺深的壕溝,然後從後面進攻。漢軍大亂,為匈奴驚慌,李光禮降匈奴。為了配合李廣利的戰爭,又派禦史尚率兵三萬(說是兩萬)出西河(定縣平定,今內蒙古東勝),侯馬同(莽夫)率兵四萬騎出酒泉攻打匈奴,都沒有成功。

點評:此役,匈奴單於采取了主力遠移,漢軍疲憊時反擊的戰術,取得了成功。漢軍兵力分散,用人失誤,損失慘重。從此漢武帝譴責自己,停止了對匈奴的反擊。楊希嫣山之戰是漢武城統治時期與匈奴的最後壹戰,也是他用匈奴以來最大的失敗。這次戰敗對漢武帝震動很大,他“後悔遠征”。長期的戰爭不僅極大地消耗了國力,造成國庫空虛,而且使人民的路役賦稅負擔極其沈重,導致階級矛盾激化,農民大量外流,武裝起義不斷發生。這壹切讓皇帝意識到,無限制地對匈奴發動戰爭是得不償失的。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心改變路線。征兵制第四年(前89年)六月,發布了著名的《輪臺聖旨》“探昔日悔”。從此漢武帝不再主動出兵攻打匈奴,而是註重農耕,重新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