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壹個發現是夏濤的神秘符號在水書中發現了相同的文字記載,即貴州省檔案館提供的24個夏濤的神秘符號在荔波縣檔案館收藏的水書中發現了完全相同的文字符號,超過10(《中國民族報》2004年05月04日14頭版有詳細報道)。此次利用水書古文字破譯夏陶器的部分符號,表明這壹古老的少數民族文字符號可能是夏文化遺存的壹脈,有助於解開困擾考古界40多年的二裏頭遺址“夏都”千古之謎,有助於認定夏陶器符號為原始文字。
第二個發現是,長期以來,國內外專家學者認為水書只有400多個古文字,但現已發現800多個,其中異體字1200多個。
第三個發現,長期以來,專家學者認為,水族的祖先應該是從北方來,然後南遷,但壹直難以考證。2002年,國內外專家學者在荔波縣收藏的水書中發現了“梅花鹿”的記載(北方有梅花鹿,南方沒有),從而證實了水族先民南北遷徙的說法。每個字的變異和倒寫都是有原因的!具體原因要結合其語境來理解!)
為搶救民族文化遺產,提升當地旅遊文化內涵,荔波縣檔案館、民委、文化部門收集搶救了6000余冊珍貴水書原件入縣檔案館,為古籍研究、豐富中華民族文化寶庫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當我們走進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山區的水族村,神秘的水書,水族人必先問神的生活習慣和原始社會的遺風,還有那成百上千的鬼神,都會讓世人流連忘返,產生無限遐想。
《水書》可能揭示了中原水族與漢族的起源。
貴州當地水族水書先生,對河南偃師二裏頭文化遺址出土的夏陶器上的24個符號進行了識別和解讀,已經破譯了壹半以上的符號。令人驚訝的是,在現有的水文字文獻中,我們可以找到與夏濤符號相同的字符。
受此啟發和鼓舞,我們立即組織當地幾位水書老師對二裏頭遺址出土的夏陶器上的符號進行鑒定,並在收集的水書中壹壹查找。在檢索了2000多種水書後,我們發現了十幾種與夏陶器符號完全相同的文字記載。
專家推測,利用水書中的記錄破譯壹些夏濤符號,表明這種古老的少數民族文字可能是夏文化遺存的壹脈,將有助於解決困擾考古界40多年的二裏頭遺址“夏都”的永恒之謎。說明至少在夏商時期,水族與漢族的發展是並行的,水族的祖先在原始社會就存在。
水書和甲骨文哪個更早?
水書與甲骨文和金文有“姻親關系”,這是學術界公認的。甲骨文之父王在1899年發現甲骨文,到現在才105。在水族地區發現了兩塊明代的水碑。並發現明代弘治年間水書木刻。由此可見,《水書》是在甲骨文發現之後才出版的,但古水書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了。此後,由於兩次劃時代的民族遷徙活動,水族的語言和文化從同源中分化出來,然後吸收並逐漸融合。困擾考古界40多年的夏陶片上的24個符號,是河南省有關單位看到水書的報告後,要求貴州省檔案局鑒定的。結果找到了十幾個對應的字符。水族古文字與夏朝的文物符號是壹脈相承的,由此可見,在夏商時期,中華民族就包含了水族的祖先。
水書的奧妙在於“古”與“反”。
水語稱水書為“魯穗”,源於古漢語,是母語遺跡。隋是水族從古至今的壹個自稱讀音,是起源於隋流域的壹個品牌。唐代設立富水郡,以安撫自稱“隋”的人類群體為主要對象,從此“隋”改為“水”。這是中央王朝確認水族的開始,也是水族演變為單壹民族的歷史見證。
水書——有人稱之為“反書法”。它不是壹部叛逆的書,但水書的“反”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壹,有些水字的結構與屬地支的漢字相反。比如“子、醜、五、九、五”這個字,也可以反著寫,橫著寫,倒著寫。甚至很多模式都是反的。
二是觀念對立,神的意識強。創作水書的初衷是與鬼神交流,探索奧秘,與鬼神打交道,與鬼神對話,目的是“驚天動地,泣鬼神”。
第三,水書月與漢族的月歷格格不入。水歷的年終是65438+2月,新年的第壹個月對應的是夏歷的8月和9月。
四是水族反抗心理的反映。在古代,民間歷法是被嚴格禁止的。從水族祖先被迫遷徙的歷史來看,特別是從被秦朝征服毀滅的百越之地,也可能是焚書坑儒的遺留問題。殘酷的重大歷史事件,會留下水族祖先痛苦的奮鬥印記。
“活著”的最後壹個象形文字
水族古文字和納西族東巴語是世界上最後“活著”的象形文字。水書是壹種類似於甲骨文和金文的書寫符號系統。是壹部記錄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法律等文化的古籍。可謂水族的“百科全書”。它主要以手寫和口頭傳播的方式流傳下來,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據專家考證,水書中發現的古水書文字約有800個,目前有2500個古水書文字。
古代水書文字的結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壹是象形文字,有些類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漢字,即反寫、反寫或改變漢字的書寫方法,三是宗教文字,即代表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種密碼符號。書寫形式從右向左直豎,無標點符號。水族古文字的載體主要有口頭、手書紙張、刺繡、碑刻、木刻、陶瓷鍛造等。《水書》因其象形結構,主要以花鳥蟲魚等自然事物,以及龍等壹些圖騰物書寫和描寫,至今仍保留著古代文明的信息,至今仍在水族地區廣泛使用。
潘教授說,水書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反書、鬼書、禁書,之所以流傳至今,只是因為水族的水書先生冒著生命危險去保護它。
近兩年來,荔波縣組織數十位精通水書的水書先生,對河南省偃師市二裏頭文化遺址出土的夏陶器上的24個符號進行了辨認和解讀,破譯了壹半以上符號的含義。更令人驚訝的是,在現存的水書文獻中,有13個字符與夏濤符號完全相同。
水書,壹個只有800多字的書寫系統,卻成為壹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撐著水族幾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潘認為,水書有壹種獨特的魅力。首先,水書是水族固有的文化。水書有自己獨特的書寫體系,是中國古代文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雖然這種書寫體系非常“不成熟”和脆弱,但它能穿越時空,流傳至今,本身就非常神秘。水書儲存的信息量已經遠遠超出了水社的範疇,水書所包含的壹些信息有助於解開中原古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