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意義上的哥特人是指古代歐洲的野蠻人。他們最初生活在日耳曼部落的最東部,占據了多瑙河流域南部和黑海沿岸的土地,並被第聶伯河分為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兩個獨立的部落。西哥特人善於戰鬥,先是攻占羅馬,後被西班牙和羅馬文化同化,8世紀被摩爾人征服,並混入伊比利亞拉丁元素;東哥特人穿越巴爾幹半島來到意大利,公元493年占領意大利,公元555年被拜占庭帝國吞並。
藝術風格意義上的哥特式出現於十二世紀後期,主要表現在建築和繪畫方面,起源於法國巴黎附近。之所以稱之為“哥特”,是因為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批評認為“這種風格,即其尖尖的拱門和復雜的裝飾,看起來如此乏味和野蠻,只有曾經破壞古羅馬文明的哥特人才能制造出來。”哥特式風格確實借鑒了羅馬技術,但它被創新成壹種完全相反的美學觀點。哥特式風格在建築中主要使用飛檐來支撐墻壁,以大大減輕墻壁的負擔,因此有可能在墻上開大型玻璃窗。哥特式建築(主要是教堂)在外觀上高聳入雲,在內部空間上,它們既有高中庭帶來的上升感,又有玻璃窗透射出的光線的模糊感。整個建築在視覺上既高大又優雅。
內涵指向意義上的哥特,指向恐怖、黑暗、怪誕、野蠻,如哥特小說、哥特音樂。17和18世紀的哥特式小說最早在英國流行,描述發生在陰森恐怖的哥特式城堡中的復仇或奇怪的故事。後來又有新的延伸,如斯科特爵士的歷史小說、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愛倫坡的短篇小說和安妮·賴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說。20世紀80年代以來,壹種同樣起源於英國的音樂被稱為哥特音樂,甲級樂隊有喬伊·科、包豪斯等。,歌唱死亡、恐懼和黑暗,偶爾彈出壹個宗教主題,或並列死亡金屬和吟唱女聲,對騎士國王時代進行懷舊回顧。
在哥特的還原/催眠下,野蠻和文明不再是發展的絕對兩極,天堂和地獄也不再局限於最初的宗教狹義。它們成為新的符號載體,如原始和敬畏,黑暗和陰郁值得沈入其中。如果是因為現實使人們只能這樣做,那就太狹隘和武斷了,我更願意認為這是笛卡爾啟發的自我擴張,這種自我擴張仍然存在於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