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餓。
拼音:rú j和sükē
解釋:描述需求是緊急的,就好像妳餓了想吃東西,渴了想喝水。
來源:《三國誌·曹偉》之《責弓》計:“晚於面如饑渴。”
例如,我急切地壹口氣讀完了二十多頁的長文。
拼音代碼:rjsk
近義詞:等不及,放不下。
反義詞:不慌不忙,穩紮穩打。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要求很高。
中文:好像渴望得到什麽似的
故事:三國時期,曹操原打算立曹阿智為太子,這引起了他的長子曹丕的嫉妒。曹丕即位後,多次迫害曹植,三次更改封地。223年,曹丕要求曹植、曹彰和曹彪前往京都朝廷。曹植因故不能前往,於是在最後的奏折上向曹丕認罪,並說:“我遲到了就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