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草書:
《說文解字》曰:“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守字綱,損官規,沖逸,沖去快,因有草造之意,故稱草書。
北京大學教授、開拓者李誌敏評價說:“張芝創造了草書問世以來的第壹個高峰,精於此道,既好又好。”
的筆畫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松江版三國吳的急章。今草不拘壹格,流暢自如,代表作品有王羲之的《初月》和晉代的《得時》。
狂草出現在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其筆法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那以後,草書只不過是書法家模仿曹彰、曹錦和狂草的作品。
《野草》的代表作品,如唐代張旭的《腹痛》、懷素的《自傳體帖》等,都是現存的珍品。
從草書的發展來看,草書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早期草書、曹彰草書和現代草書。
早期的草書與隸書並行,壹般稱為隸書,但實際上混合了壹些篆書的形式。
早期的草書,打破了隸書的嚴格規則,是壹種倉促的書寫。它叫做“曹彰”。
曹彰是壹種優雅的草書風格,融合了早期草書和韓立。其波浪分明,筆畫呈波浪形相連,字獨立,字形遍布四方,筆畫橫平。曹彰在漢魏時期是最受歡迎的,但它在元朝復興,並轉變為明朝。
漢末,曹彰被進壹步“草化”,隸書的筆畫被去除。上下字筆畫相連,偏旁部首簡化借用,稱為“現代草”。
今草由曹彰演變而來,今草的書法風格自魏晉以來壹直流行。到了唐代,這種草寫得比較放縱,筆畫連續,字形多變,被稱為“狂草”,又稱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