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什麽是國學?國學傳統和中國現代文學有什麽區別?

什麽是國學?國學傳統和中國現代文學有什麽區別?

錢穆先生在《國學概論》的開頭寫了壹句令人震驚的話:“‘國學’這個名稱,以前沒有人接受,將來也不會成立。”如何理解他的論斷?在我看來,這有兩層意思:第壹,中國過去有“國學”的現實,但沒有“國學”之名。事實上,面對“西學”的沖擊,“國學”在“五四”之後開始出名。其次,根據西方學科的分類,學者可以從國學中提取文史哲。提取完畢,錢先生擔心“國學”可能會自然解體。

我們認為錢先生前半段的說法是對的,因為今天的國學概念在過去是不存在的,沒有什麽可借鑒的。第二部分的擔心有些過頭了。經過幾十年的學科分野,我們承認學者確實可以從國學中提取文史哲,但這種提取的結果絕對不會是國學的解體,而可能是國學的提升。如果國學與文史哲學的關系處理得當,不僅不會相互抵消,反而可能相輔相成。

在中國古代,“國學”原本是國家壹級學校的稱號。《李周官純樂師》中有壹句話:“樂師為了教中國孩子小舞蹈,主管國學行政。”《禮記》也說:“古師家有學,黨有兩難,術有序,國有學。”國立學校的名稱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變化。漢稱國子監,晉稱郭子學堂,北齊稱郭子寺,隋稱國子監。唐宋時期國子監掌管郭子、國子監和四校,元代設立郭子學派,明清時期設立國子監。到清光緒三十壹年(公元1905年),國子監的名稱被廢除。清末,他匿名寫下《西遊記始末》:“建校(光緒)已議二十四年:縣有小學,府有中學,省有大學,循序漸進,以照為準;大學畢業後,我被派到首都學國學,在被授予官職之前,我還額外修了壹些課程。他們學的是實用的,拿的是全才的,國家收到了人的效果。”可見“國學”從周代就有了。它最初是貴族子弟的國立學校,逐漸發展成為國家最高學府。普通人的優秀子女也可以入國學,考試合格後才能授官。

作為國家壹流學校,“國學”的概念和今天所謂的“國學”是不壹樣的。我們今天所指的“國學”概念,不是指中國傳統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問”和“學問”。所謂“學”,重在傳統文化知識體系的積累和梳理;所謂“學術”,重在傳統文化研究方法的繼承和創新。作為現代意義上的“國學”概念,是從晚清開始逐漸形成的。由於西學東漸,中西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為了對應西學,有人提出了“舊學”或“中學”的概念。張之洞主張:“學古兼新。四書五經,中國的歷史大事,政治書籍和地圖是舊學,西方政治,西方藝術,西方歷史是新學。舊學為體,西學為用,不可偏廢。”後來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指出:“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張之洞最樂,舉國以為重。”由此,“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成為張之洞的名言。可見,相對於“新學”,“國學”指的是“舊學”;相對於“西學”,“國學”指的是“中學”,是壹種不同於“西學”的獨特文化體系。

為了弘揚國學,章太炎出版了《國粹學報》、《論國故平衡》,於是“國學”又被稱為“國粹”、“國故”。胡適指出:“‘國故’壹詞是章太炎先生提出來的,比以前用的‘國粹’好多了;它的意義,也就是中國過去的歷史和文化史,包含了壹切。”(再談整理國故)胡適補充道:“在我們眼裏,‘國學’不過是‘國故學’的簡稱。中國過去所有的文化史都是我們的‘民族遺產’;對所有這些過去的歷史和文化的研究是‘國家遺產’,該省被稱為‘國學’。”(關於《國學季刊》的出版宣言,見胡存二)1922年,被尊稱為“國學大師”的章太炎先生,應江蘇省教育學會的要求,在上海公開為社會各界作了壹次國學專題講座,前後為***10次,後被聽眾組織成兩次。此外,有的學校還開設“國學概論”課程,錢穆先生的《國學概論》壹書,就是根據他在無錫的江蘇省第三師範學院和蘇州的蘇州中學1926到1928的演講匯編而成。因此,盡管社會和學術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評價仍有很大分歧,但從那時起,“漢學”這個名稱就在學術界廣為流行。

有交集,也有分歧。

國學主要指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獻、歷史和哲學家,語言主要包括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在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學中有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