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病歷是隨著醫院計算機管理的網絡化、信息存儲介質光盤和ic卡的應用以及互聯網的全球化而產生的。電子病歷是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必然產物,是醫院病歷現代化管理的必然趨勢。其在臨床上的初步應用,大大提高了醫院的工作效率和醫療質量,但這僅僅是電子病歷應用的開始。
EMR,電子病歷(EMR)也稱為計算機化病歷系統或基於計算機的病歷(CPR)。它使用電子設備(電腦、健康卡等。)來保存、管理、傳輸和復制數字化的患者病歷,而不是手寫的紙質病歷。其內容包括紙質病歷的所有信息。
電子病歷(EMR)定義為衛生部發布的《電子病歷基礎框架和數據標準電子病歷》:電子病歷是醫療機構對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或保健對象)進行臨床診斷、治療、指導和幹預的數字化醫療服務工作記錄。
電子病歷是通過電子設備(計算機、健康卡等)保存、管理、傳輸和復制的數字化患者病歷。),而不是手寫紙質病歷。電子病歷具有主動性、完整性和正確性、知識關聯性和獲取及時性等特點,是醫療機構對門診和住院患者(或保健對象)進行指導和幹預的數字化醫療服務記錄。到底什麽是電子病歷,學術界還缺乏統壹的認識。根據研究,理想的電子病歷應該具有兩種功能:
1.當醫生、患者或其他被授權人需要了解某個個體的任何健康數據或相關信息時,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完整、準確、及時地獲得,並能得到準確的解釋,必要時能最大限度地獲得詳細、準確、全面的相關知識。
2.電子病歷能夠根據自身的信息和知識主動判斷,在個體健康狀況需要調整時做出及時準確的提示,並給出最優方案和實施方案。之所以稱之為理想的電子病歷,是因為這兩個功能看似簡單,實則意義深遠,幾十年內很難完全實現。
3.衛生部《電子病歷基本框架和數據標準(試行)》中給出的定義:電子病歷是醫療機構以電子化方式創建、保存和使用的,以門診患者、住院患者(或保健對象)的臨床診療為重點,指導幹預信息的數據集成系統。它是居民個人在以前的醫療機構就診過程中產生和記錄的完整而詳細的臨床信息資源。電子病歷在國際上有不同的叫法,如EMR、CPR、EHR等。不同的稱謂反映了不同的內涵和外延。雖然人們對電子病歷應該具備的壹些基本特征有著相同或相似的認識,但由於電子病歷本身的功能形式還在發展中,所以對電子病歷還沒有壹個壹致的定義。代表性的定義是:
美國醫學協會(IOM)定義CPR [1]:
電子病歷是指通過電子手段管理的有關個人終身健康狀況和醫療保健的信息。它可以作為醫療中替代紙質病歷的主要信息源,滿足診斷、治療、法律和管理的所有需求。
美國HIMSS協會對EHR的定義[2]:
EHR是壹個安全、實時、以患者為中心的信息資源,為診所的醫生提供服務。通過為醫生提供隨時隨地查閱患者健康檔案的能力,結合循證醫學的決策支持功能,可以輔助醫生進行決策。EHR可以自動化和優化醫生的工作流程,並彌合會導致醫療延誤和醫療脫節的溝通和響應障礙。EHR還支持不直接用於醫療的數據收集,如賬單、質量管理、績效報告、資源規劃、公共衛生疾病監控和報告等。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衛生信息標準技術委員會(C215)定義了EHR [3]:
EHR是壹個關於醫學受試者健康的信息庫,它以計算機可處理的方式表達。
雖然不同機構對電子病歷的定義不同,但基本都是從電子病歷應包含的信息內容和電子病歷系統應具備的功能兩個方面來描述的。
在信息內容方面,目前的觀點是,EHR不僅包括個人病歷,即門診和住院的所有醫療信息,還包括個人健康記錄,如免疫接種、體檢和健康狀況。有人認為,電子病歷除了專業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信息外,還應該包括個人記錄的健康信息。從時間跨度上看,電子病歷應該涵蓋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
在功能上,電子病歷強調信息技術的優勢,提供紙質病歷之外的服務功能。雖然現在還很難準確具體地列出電子病歷系統的功能,但是電子病歷從幾個方面展示了它的功能可能性。壹般來說,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醫療信息的記錄、存儲和訪問功能;利用醫學知識庫輔助醫生進行臨床決策的功能;公共衛生和科學研究的信息再利用功能。這三個方面只是高度概括,在具體的功能形式上具有廣泛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HIMSS將電子病歷的功能特點歸納為八個方面[2]:
(1)能夠根據醫療需要,隨時隨地提供對患者健康記錄的安全、可靠和實時的訪問;
(2)收集和管理醫療和長期健康記錄信息;
(3)作為醫生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的主要信息來源;
(四)協助制定診療方案,為患者或者患者群體提供循證醫療;
(5)收集用於持續質量改進、利用調查、風險管理、資源規劃和性能管理的數據;
(6)收集患者健康相關信息,用於病歷和醫療支付;
(7)提供經過適當過濾的縱向信息,以支持醫學研究、公共衛生報告和流行病學活動。
(8)支持臨床試驗和循證研究。
在國際上,雖然EMR、EPR、CPR和EHR在術語上有時可以互換使用,但它們分別強調電子病歷的不同範圍。EMR更強調醫療機構病歷和業務流程的計算機化;EPR和CPR強調醫療機構內部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信息的整合,包括患者既往就診和住院記錄的整合;EHR將電子病歷進壹步延伸到醫療機構,包括醫療機構之間以個人為中心的信息集成。隨著形勢的發展,EHR的內涵正逐漸成為電子病歷的共識。
在中國,人們壹般只用“電子病歷”壹詞來表達上述不同的概念,並沒有直接區分幾個概念。當人們在醫院的語境下討論電子病歷時,指的是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在區域醫療信息化範圍內討論時,指的是電子健康檔案。
根據前述電子病歷的定義,醫院內電子病歷的實現本質上是整個醫院以病人為中心的計算機信息化,而電子健康檔案是整個醫療衛生行業的信息化,是區域信息的享受。可見,電子病歷的發展將是壹個漫長的過程。
在醫院內部,電子病歷不是壹個獨立的系統。它基於各種臨床信息系統的充分發展,這些系統構成了電子病歷的信息源。醫生工作站作為臨床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電子病歷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不僅是電子病歷的信息源,也是電子病歷最重要的展示載體。
為了識別和評估電子病歷的發展過程,HIMSS Analytics將電子病歷分為七個階段[4]:
階段0:部分臨床自動化系統可能存在,但檢驗科、藥劑科、放射科三個輔助科室尚未實現。
階段1:已安裝三個臨床輔助科室系統。
第二階段:大型臨床輔助科室將數據發送到臨床數據倉庫(CDR ), CDR為醫生提供提取和瀏覽結果的訪問功能。CDR包含受控醫學詞匯和用於沖突檢測的初步臨床決策支持/規則引擎,並且文檔掃描信息可以鏈接到CDR系統。
第三階段:需要臨床文件(如體溫單和流程表)。護理記錄、診療計劃和/或電子給藥記錄(eMAR)系統可以獲得加分,並以提供至少壹項住院服務的形式與CDR實現整合。實現對醫囑錄入中錯誤檢測的初步決策支持(即藥房常用的藥品/藥品、藥品/食品、藥品/檢驗沖突檢測)。在某種程度上,通過PACS訪問醫學影像已經成為現實,醫生可以通過內部內部網或放射科以外的其他安全網絡進行訪問。
第四階段:在護理和CDR環境中加入計算機化的醫囑錄入系統(CPOE ),同時具備基於循證醫學的二級臨床決策支持能力。如果壹個患者服務區已經達到了CPOE,並且達到了前壹階段,則該階段已經達到。
第五階段:至少在壹個患者服務區完全實現閉環給藥環境。電子藥物管理記錄(eMAR)和條形碼或其他自動識別技術(如RFID)已實現並集成到CPOE和藥房系統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用藥期間的安全性。
階段6:在至少壹個患者服務區域實施完整的醫生文檔(結構化模板)。三級臨床決策支持為醫生的所有活動提供指導,以變量和依從性警告的形式,以與協議和結果相關的方式提供。壹個完整的PACS系統通過內網為醫生提供醫學影像,取代所有基於膠片的影像。
階段7:醫院擁有無紙化的電子病歷環境。醫療信息可以通過電子交易輕松獲得,或與區域衛生信息網絡中的所有實體(即其他醫院、門診部、亞急性環境、雇主、付款人和患者)交換。這個階段允許HCO像理想模型壹樣支持真實的電子健康記錄。
Gartner還建立了電子病歷的世代模型[5],該組織將電子病歷分為五代:
第壹代稱為收集器,是壹個相對簡單的系統。它創建了壹個臨床數據倉庫(CDR ),可以集成來自多個來源(如檢驗和藥房系統)的信息。
第二代稱為文檔記錄器,可以簡化文檔的記錄,並提供對臨床數據的訪問。
第三代稱為assistant,提供有限的決策支持能力,覆蓋門診和病房。
第四代稱為同事,提供高級決策支持能力,超越門診和病房。
第五代稱為mentor,支持連續醫療,從決策支持發展到實踐指導。與紙質病歷相比,發展電子病歷的意義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1)為醫護人員提供完整、實時、隨時隨地的患者信息獲取途徑,有助於提高醫療質量。
(2)結合醫學知識庫的應用,通過驗證、報警、提示等手段,有效減少醫療差錯。
(3)通過電子信息傳輸和共享,優化醫院內部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為醫療管理、科研、教學和公共衛生提供數據源。
(5)通過醫療信息共享,支持患者在醫療機構間連續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