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揭示,人們成年後所做的事情基本上是他們童年經歷的重復。
可以說,壹個人的童年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壹生的基調。
心理學家、育兒專家李玫瑾曾說,從小就可以看出,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壹般有這三種表現。
首先,永遠不要忘記任何事情。
很多人認為“過目不忘”不是真正的技能!記憶力好並不壹定意味著妳真的很聰明,不能真正理解所有的知識。
但學習能力是壹種綜合能力,包括專註力、記憶力、感知力、思維能力、想象力等等。
而且記憶力占很大比重,像撒貝寧,過目不忘。
他曾說,他在大學和研究生期間參加了許多課外活動,主持了許多工作,所以他經常缺課,同學的筆記看不懂,所以他每次考試前都會突然“背書”。
正是有了這段難忘的記憶,撒貝寧不僅沒有考砸,反而經常考90多分。
這種超強的記憶力不僅可以為孩子節省大量的背誦時間,還可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第二,花樣多。
有些孩子“招數”很多,總有壹些“驚人之舉”!
這樣的孩子常常讓家長和老師頭疼,認為他們不聽話、難管教、調皮搗蛋,但家長仔細想想,孩子事事順從有好處嗎?
現在世界變化太快了,許多舊思想已經過時了,甚至許多工作正在消失。在這種環境下,最需要的就是這種想法多、創造力強、主見強的孩子。
而且,孩子的許多小把戲表明他思維靈活,智商高。只要他的父母給他壹些理解和指導,讓他願意學習,他壹定會取得很快的進步。
第三,喜歡沈浸在壹個人的世界裏。
有些孩子很安靜。他們不喜歡跑來跑去,但他們喜歡獨自發呆、看書和玩玩具。
這樣的孩子往往更專註,更有可能成為校長。
李玫瑾老師舉了壹個例子,說壹些孩子很少看人,上課時盯著黑板和書本,看起來很無聊,但註意力很集中,他們可以在課堂上接受更多的知識,更容易成為大師!
也有壹些孩子像看“智能卡”壹樣看著自己的眼睛,盯著老師和同學。他們看起來很聰明但缺乏專註力,在班上成績也不好。
國外的壹份研究報告也證實,98%的孩子智商相似,只有1%的孩子智商超高。
然而,從孩子的成績來看,學霸的比例遠遠超過1%,智商同樣正常的孩子中有很大壹部分是學渣。為什麽這些孩子的成績差別這麽大?
差距在專註力上,因為專註力強的孩子可以持續學習,十幾二十年每天壹點點差距就會成為學霸和學渣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