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軍事理論受國界限制較少,任何國家都可以吸收其他國家優秀有效的軍事理論並將其應用於自己的軍事實踐。因此,《孫子兵法》不僅在中國廣為流傳,而且壹直受到軍事家和學者的重視。不僅如此,它還漂洋過海,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受到了廣泛的尊重和贊揚。為了方便討論,我們把孫子在世界上的影響分為三個部分:亞洲國家、歐洲國家和美洲國家。
⑴亞洲國家
?
《孫子兵法》著作在亞洲國家流傳,主要在日本。在日本奈良時代(公元71O-784年),著名學者吉備真備於公元717年被派往唐史,並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他在中國停留和學習了十八年,公元735年,他帶回了中國的《孫子兵法》等古籍。這是孫子著作傳到日本的開始。根據《日本史續編》第22卷的記載,在天平堡子第四年(公元760年),春仁天皇派遣春部三官和粟實米官成等六名官員前往九州太宰府的吉備真備學習《孫子兵法九部曲》和《諸葛亮八陣圖》等軍事著作。此後,孫子的軍事理論受到日本各界的重視。平安時代(794-1192),藤原佐助收集書籍並編制了日本書目。其中,“兵家”類記載《孫子兵法》二卷,為吳、孫武所著;《孫定律》三卷,由魏等解釋。可以看出,當時孫武的兵法書籍在日本家喻戶曉,流傳的書籍種類也很多。到了德川時代(1603-1867),各種註釋版的《孫子》在日本出版,這使得《孫子》壹書的流傳更加廣泛。根據《經訪古錄》、《日本經典考訂》和《觀海堂書目》的記載,僅宋《吳經七書講義》就有多種版本。此外,還有明代劉勰對《吳京七書》的直接闡釋、趙本學對《孫子書》的解釋和介紹、黃邦彥的《孫子集註》以及清代《孫星衍孫子著作十註》。其中,趙本學的註釋書最受歡迎,這可能是因為趙是著名抗日學者俞大猷的老師。
除了出版《孫子》原文和各種註釋版本外,《孫子》壹書廣為流傳,日本學者和軍人對《孫子》的註釋和研究蔚然成風,層出不窮。日本人寫的關於《孫子》的書有五六十種。《孫子》抄本出版於天文五年(1536),書名為《談浣翠軒》,可視為日本最早解讀《孫子》的書籍,見於東京林朗館的《古籍目錄》。清道光十壹年(1600),水尾和尚袁娃所著《校訓點之孫》出版於世。此後,日本註釋和研究著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相繼出版。著名的有:林羅山的《孫子諺解》、盧杉蘇星的《孫子諺解》、北二的《孫子傳》、武苦來的《孫子言解》、伊藤紫德的《孫子詳解》和佐藤翟逸的《孫子副解》在七本書中還發現了:岡重雄的《正義七書》、菅田白龍抄寫的《箴言七書》等。其中,徂徠和宋寅的註釋書最受歡迎。
日本軍界對兵法的運用尤其值得稱道。根據佐藤健二的《日本武術史》,在吉備真備帶回《孫子兵法》後不久,他就用《孫子兵法》的作戰原則(如“熱愛士兵是主要速度”)平息了惠美康成發動的叛亂。在《孫子兵法》註解中,福本海嘯說:“孫子兵法意圖深遠,計劃周密,技巧精準。在古代,日本智者會更深入地閱讀它,並在日本建立了壹所獨特的軍事學校,武威在海外聞名。”日本古代有關兵法的各種著作,如《賈鑒》、《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秘傳》、《戰爭論》等。,其中許多源自《孫子兵法》。著名的士兵亞索太郎在壹次進攻戰鬥中看到野鳥在他面前飛來飛去,於是他想起了《孫子兵法》中的名句“飛鳥起而落”,並斷定有敵人埋伏,於是改變了進攻計劃,從而擺脫了困境。另壹位著名的士兵武田信玄更崇拜他的孫子。他特別欣賞《孫子兵法》中的四句話:“其疾如風,其徐如林,其侵掠加人,其不動如山”,並把“林峰火山”壹詞寫在旗幟上,插在軍事大門上,以增強軍隊的士氣。
到了近代,日本軍界對《孫子兵法》的應用越來越熱衷。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司令東鄉平八郎運用《孫子兵法》中“以逸待勞、以逸待勞”的原則,在對馬海戰中擊敗了俄羅斯海軍。孫子名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日本歷代情報機構的座右銘是“先去軍部割陰謀,再去割邦交”。當日本人在1904年對俄羅斯作戰和在1941年在珍珠港襲擊美國軍艦時,他們收集情報並將其應用於實踐的策略都受到了《孫子兵法》的啟發。《孫子兵法》在日本對外戰爭中的廣泛應用,使其成為日本軍校培養軍官的必修課。
現代日本對《孫子兵法》的研究更為復雜。高潮叠起。其中,解釋《孫子兵法》作為壹名士兵的思想的作品有:佐藤哲太郎海軍中將為天皇講授的《孫子玉瑾講座》、中將漯河豐三郎陸軍上尉岡本茂的《孫子兵法評論》、陸軍士官學校教官敬二的《孫子兵法》和少將大平的《孫子兵法》。作為壹名學者,有許多著作來解釋孫子的思想,如阿多·俊介的《孫子新論》、大谷光瑞的《孫子新註》、北村和壹的《孫子評註》、福本海嘯的《孫子評註》和佐藤健司的《孫子評註》等。這些著作大多運用現代戰爭原理、軍事實踐、哲學思想和政治外交來闡釋《孫子兵法》,內容豐富新穎,深受《孫子兵法》的推崇。例如,阿多·俊介在他的書《序言》中說:“孫子是壹個天才,他的精密思維和崇高思想令人驚嘆,但他覺得今天的人不如古人。所以學者都稱《孫子兵法》為兵家聖典,其書為兵家經典。”小川奈那敬二也評論道;“孫子是東方軍事學的鼻祖,武術之冠;東方的各種兵法據說都出自《孫子兵法》。”就他的散文古老而蒼勁而言,就其內容而言,它勝過六經。“這壹點可以從日本近代對《孫子》的研究和推崇中看出。
在其他亞洲國家,如朝鮮和越南,孫子的著作壹直在流傳。據《朝鮮通史》記載,公元15世紀,從宗彜到李朝世祖時期,朝鮮出版了七部《吳經》註釋本,其中包括《孫子兵法》。1777年,朝鮮發行了新的壹期,由孫武子註釋。這本書分為三卷。劉寅的“直釋”是新壹期增加的《吳京七書》中“直釋”的基礎。添加了舊筆記並進行更新。到1863,《孫子兵法·骨髓》由趙壹純出版。在越南,石的《孫子兵法》譯本出版於1961年。此外,根據嚴玲鳳的《周、秦、漢、魏諸子百家書目》,《孫子兵法》於1722年以滿文出版。1973年,另壹個希伯來孫子出現在以色列。
⑵歐洲國家
?
孫子的著作在歐洲也廣為流傳。1772年,法國神父約瑟夫·埃米利奧挑選了幾部中國軍事名著,翻譯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書名為《中國的軍事藝術》,其中包括十三個孫子和五個司馬法。這是歐洲最早的中國古代藝術譯著。因為精美的印刷。供不應求,第二版出版於1782。到1905年,英國人卡斯魯的《孫子》英譯本在日本東京問世。這本書於1908年在倫敦出版,書名為《戰爭的藝術》。1910年,由英國著名漢學家萊昂內爾·賈爾斯重譯的《孫子兵法——世界上最古老的兵法》在倫敦出版。同年,由布魯諾·納瓦拉翻譯的《孫子兵法——中國武學經典》在柏林出版。《孫子兵法》俄文版最早出版於1860年,由斯列茲涅夫斯基翻譯。到了1957,出現了西多倫科的新譯本。《孫子兵法》的荷蘭譯本最早由荷蘭科學出版社於1986年出版。它是由荷蘭壹所中學的英語教師施密特從美國《亞門·科菲爾》的英文版翻譯過來的。荷蘭版這次印數是7000冊。在荷蘭這個人口超過65,438+00萬的小國,7,000冊荷蘭文版《孫子兵法》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售罄。此外,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近年來也出版了《孫子兵法》的德文和捷克文新版本。
在歐洲國家,《孫子兵法》壹書不僅廣為流傳,而且影響很大。據說法國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拿破侖在率領軍隊發動對外戰爭時,經常閱讀《孫子兵法》的法文譯本來指導戰爭實踐。發動第壹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威廉二世在戰爭失敗後被廢黜,他閱讀了《孫子兵法》的德文版。《孫子兵法·火攻篇》說:“主不可怒而興師,戰不可溫。臺灣為利益而行動。以犧牲利潤為代價停止。憤怒可以讓妳快樂,溫暖可以讓妳幸福;亡國不可復,亡者不可復。”因此,明智的君主應該謹慎行事,優秀的將軍應該警告他。這也是保障國家和整個軍隊安全的方法。威廉二世讀到這裏,不禁吟嘆道:“如果我早二十年讀到這本書,我就不會有亡國之痛了。”“二戰中著名的英國指揮官蒙哥馬利元帥在20世紀60年代初訪華時曾說:“《孫子兵法》應列為世界所有軍事院校的必修課。“事實上,許多西方國家已經這樣做了。
許多歐洲學者高度評價孫子及其著作。英國著名軍事家利德爾·哈特在其《論戰略》前面引用了21條軍事家語錄,其中第壹條至第十五條全部取自《孫子兵法》。他推崇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說法,即“不經過認真戰鬥就能達到目的的策略”;他還用壹些戰爭事實來說明“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2月5日,1963,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了壹篇由空軍元帥約翰·斯萊索撰寫的題為《中國的軍事諺語》的文章,介紹格裏菲斯翻譯的《孫子兵法》,文章稱贊孫子“用清晰的表達和簡潔的語言告訴別人如何戰鬥”。英國人理查德·迪肯在他最近出版的《日本情報局秘史》中稱孫子為“最偉大的間諜大師”。俄羅斯現代學者庫特諾夫在《中國軍人之魂》壹書中稱孫子為“世界級的軍事家”。1957年,蘇聯出版了米耶利施·丹昆和斯洛博琴科所著的《資產階級的軍事學》壹書,聲稱在古代軍事學著作中,“孫子的著作是最早和最好的”,它“為中國古代的軍事學奠定了基礎”;《孫子兵法》的作者“具有極其豐富的軍事知識”,同時“具有極其深刻的研究軍事問題的方法”。
⑶美洲國家
?
《孫子兵法》在美洲國家的傳播主要在美國。孫子的著作在那裏很受歡迎和歡迎,有幾個譯本。妳經常可以聽到美國軍事專家對《孫子兵法》的贊美。許多美國人能熟練地談論《孫子兵法》中的名句,並用它們來評論社會事物。據說美國前總統羅斯福非常喜愛《孫子兵法》,並在二戰中用《孫子兵法》的道理指導戰爭實踐。美國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也經常閱讀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塞繆爾·格裏芬翻譯的《孫子兵法》,以至於《孫子兵法》中的壹些名言在美軍中隨處可見。
美國人也很重視他們的孫子。從65438年到0964年,美國陸軍托馬斯將軍編輯了《戰略的基礎》壹書,稱《孫子兵法》是世界上五部傑出的軍事科學代表作之壹。1973年,美國學者、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約翰·柯林斯出版了《大戰略》壹書。在“戰略大師”壹節中,柯林斯指出:“第壹個形成戰略思想的偉人是孫瑜,他寫了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兵法著作。他的短篇《十三管》是古今中外的第壹部傑作,即使是2200年後克勞塞維茨寫的《戰爭論》也望塵莫及。
今天,沒有人能更深刻地理解戰略的相互關系、考慮因素和局限性。它的大部分思想在我們當前的環境中與當時壹樣有價值。”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霍奇斯在《企業管理》壹書中的“中國古代的管理”壹節中也指出:“中國古代人在管理思想方面也作出了輝煌的貢獻。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寫於公元前500年的《孫子兵法》。這是有史以來最古老的軍事著作;然而,書中揭示的許多原理仍然是不可辯駁的,仍然有其應用價值。“美國學者對《孫子兵法》的推崇可見壹斑。
更何況,美國人經常用孫子的名言來評論政府的政策。
例如,壹位著名的美國評論家於3月6日至7日在論壇報《紐約先驅報》上發表了壹篇文章,用孫子的“包圍分割”原則批評了當時美國總統約翰遜的越戰政策。美國前陸軍參謀長、前駐越南指揮官韋斯特莫蘭在上世紀70年代出版的《壹個士兵的報告》中,不止壹次引用《孫子兵法》中“夫久從軍,利人報國者無之”的格言,對美國在越南的戰爭進行了回顧。美國前總統羅納德·裏根訪華時,美國人塞克斯頓在4月24日的《新聞日報》上發表了壹篇題為《古老的原則幫助中國在對外關系中獲勝》的文章,1984。文章稱裏根總統的中國之行是中國人運用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原則的勝利,甚至說“中國人用孫子兵法操縱美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最近出版的《1999——不戰而勝》壹書大量運用了孫子的戰略思想來分析和展望世界局勢。以上種種都表明美國人熱愛並熟悉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