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李白《難蜀道》的教學設計

李白《難蜀道》的教學設計

學術目標

1,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掃清寫作障礙,背下來。

2.整體感知全詩的情感基調,疏通大意,把握全詩的寫作脈絡。

3.欣賞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掌握這首詩中關鍵詩句的深刻含義和典故。

教學設想

《蜀道難》是李白詩歌中的精品,其豐富的思想內容和較高的藝術成就為歷代作家和文學批評家所公認。關於這首詩的政治含義,歷來眾說紛紜。在教學過程中,第壹,不需要深究詩歌的政治意蘊;第二,要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允許他們有各種各樣的觀點和看法,教師也要給予更多詩歌鑒賞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自主閱讀和學習,快速提高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的重點

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對全詩加以澄清:圍繞全詩“難於上青天”的主題,分別寫出蜀道之高、蜀道之險、蜀中戰爭之兇。鼓勵學生對關鍵句子的理解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壹定要千篇壹律,有道理就行。

教學中的困難

這首詩的教學難點在於詩中典故的運用和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提問的同時,教師補充必要的背景知識和相關資料,幫助學生正確理解。

教學設想

這首詩設計了兩個教學方案:

1,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方案。

2.教師指導的教學方案。

班級安排

三節課。

第壹個計劃:

第壹類

[教學要點]

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蜀道難》的基本內容和寫作脈絡,反復閱讀,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調。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壹,新課程的引入

蜀道艱難險阻,無論是交通還是戰爭。自古以來就充滿了傳說,歷代文人墨客都為之感嘆。那麽蜀道到底有什麽樣的傳說和兇險呢?今天,我們來看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難引論》。(板書)

二、布置、檢查預習作業

1,安排預習作業(此內容安排在最後壹節課或課後由課代表安排):

⑴通過回憶他過去研究過的其他作品來了解李白的生平和他的詩歌風格。

⑵通過查閱其他資料(網絡、書籍等)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目的。).

⑶結合課後筆記和查字典的方式掃清寫作障礙,反復閱讀,了解全詩的情感基調。

⑷理清全文脈絡。

2、檢查預習作業:

(1)根據課前布置的作業,分組討論,取長補短,推薦代表發言,陳述本組作業的完成情況和作業的最終內容。

⑵老師提問,點名回答,其他同學補充。

3.教師在檢查的基礎上總結相關內容:

(1)作者的生平和思想: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名青蓮居士。祖籍隴西(今甘肅秦安縣)季承,隋朝因犯罪移民中亞。出生於安溪都護府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五歲隨父遷居綿州(今四川江油縣)張明縣青蓮鄉。他從年輕時起就壹直在全國各地漫遊。天寶初年住長安拜翰林,不久被貶。晚年漂泊東南,62歲死於當塗縣令李家中。李白小的時候,他的父親給了他傳統的教育。他年輕時接觸過道士、縱橫家,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他的思想是復雜的,這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英勇無畏,渴望建功立業,但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極為不滿。他熱愛祖國的山川,同情下層民眾,鄙視權貴,但也有壹些借酒消愁、縱欲享樂的思想。現存詩歌900余首,全部收入《李太白集》。樂府詩約占其全部作品的四分之壹,其代表人物《蜀道難》、《傅亮吟》代表了其浪漫主義詩歌的最高成就。也是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的集大成者。五絕精妙深遠,只有王維能比。四絕韻味醇厚,音節和諧,與王昌齡齊名,被評為唐代三百年歷史的典範。

⑵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回憶李白的學院派詩歌(主要是體現浪漫主義風格的詩歌),總結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風格。

秋浦歌

白發三千尺,

命運就像壹場漫長的悲傷。

我不知道在鏡子裏,

何處得秋霜。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產生紫煙,

望著懸在川前的瀑布。

從三千英尺的高空飛下來,

懷疑銀河落山已經九天了。

望天門山

天門打斷了楚江的開放,

清水東流到了這個時候。

兩岸青山相對。

孤獨的帆來自太陽。

早發白帝城

向白帝說再見,

千裏江陵,壹日還。

海峽兩岸的猿猴哭個不停,

獨木舟已經穿過了萬重山。

強烈的浪漫主義是李白作品的藝術特色,風格雄渾,色彩瑰麗,語言清新自然。他是中國繼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馳騁想象,用神話的離奇境界,把自己的激情傾註到所描寫的對象中,用震撼人心的筆墨描繪出瑰麗奇異的世界,以此來表達個人懷抱中的壓抑和不平。他對封建社會的醜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抨擊。杜甫曾說他“以筆震風雨,以詩催人淚下”,韓愈說“杜麗文章在,其光長”。是的,李白詩歌中強烈的愛恨情仇和藝術魅力,千百年來壹直激勵和鼓舞著人們,是我國人民精神財富的瑰寶。

⑶《蜀道難》的寫作背景和目的:

到了唐代,蜀中商業經濟極為發達,入蜀之人樂而不返,卻沒有意識到這壹帶形勢險惡。自古以來就是封建割據之地,隨時都有叛亂的可能。"如果他不是忠誠的,而是對同伴的狼呢?"詩中強調的就是指這個。顧《日之錄》說:“李白《蜀道難》應在開元至天寶之間。人談金城之樂,不知畏途之危,異地之危,即事已成,無有意義。”據孟《技巧詩》記載,他在天寶初年李白進京時看到此作,大為驚異,稱李白為“謫仙”。因此可知其創作時間不晚於天寶三年,是“安史之亂”之前的作品。有人說詩中的“君”是李白的好朋友,他的同期作品《劍閣賦》、《送友入川》都證明了這壹點(見附錄)。有人說只是虛道,即沒有真人而是指所有遊歷西方的人。其實“君”指誰並不重要。寫詩的目的是告訴人們不要只看到“金城”的歡樂,而要“早點回家”,因為這裏的道路極其危險,隨時可能發生戰爭,這顯示了作者明智的政治遠見。(以上材料可投影或打印。)

(4)單詞可通過要求個別學生在黑板上書寫並在講臺上講解來檢查,以課後評論為主要內容。

第三,閱讀訓練

1.演奏《蜀道難》,用音樂朗誦,讓學生感受這首詩的宏大氣勢和奔放情懷。

2.壹起讀,隨詩隨樂讀,全班壹起讀,充分理解這首詩的情感基調。

3.自我閱讀,在進壹步了解作者生平、思想、作品風格、創作背景和目的的基礎上,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脈絡。

第四,整體感知

(這部分教學內容其實是基於考前課的預習。)

問: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學生們回答。

老師明確表示,這首詩以驚人的藝術誇張、豐富的想象力和磅礴的氣勢,描繪了四川壯麗的山河形象,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無限熱愛,也揭示了詩人對當時軍閥割據局面的深切憂慮。

問:全文的寫作思路是什麽?(或者說全文的語境是什麽?)

學生回答(不求唯壹,只求合理)。

老師明確全詩的主線是“蜀道難學,難於上青天”,這是全詩語調的重要體現。縱觀全詩,詩人的感嘆思路是:先感嘆蜀道之高,再感嘆蜀道之險,最後感嘆蜀戰之亂。這三聲嘆息分別滲透在詩人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率的字裏行間。

動詞 (verb的縮寫)布置作業

1.讀全詩,背第壹段。

2.讀全詩,找出每首詩的意思。

第二節課

[教學要點]

1,檢查背誦。

2.欣賞性閱讀,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全詩關鍵句子的深刻含義進行分析和討論。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壹,進口

《蜀道難》是李白最浪漫的傑作。在詩中,作者描寫山川自然,並非冷靜客觀,而是以荒誕的想象和極度的誇張,從表達主觀感受和強烈反應出發,表現蜀道驚險的奇遇。詩人的想象,古今中外,猶如奔流不息的河流;所有的想象和誇張都是接近或超越事物本質的極限,基本上是超現實的。由此形成的意象,壹個接壹個,沖啊沖,壹個接壹個,有著奇怪的含義。其中,詩人嘆息、驚呼、發問;“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嘆,如同音樂的主旋律,反復吟唱嘆息,構成了強烈的節奏感。這樣,這首詩既充分表現了蜀道山川的雄偉險峻氣勢,又表現了詩人激情的跌宕起伏,從中可以感受到靈魂的飛翔和寬廣的胸懷。那麽,詩歌通過哪些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呢?我們將逐句討論。

第二,檢查背誦

1.要求個別學生點名背誦第壹段,指出背誦中的發音錯誤和音節錯誤(重點句子的音節變化和感覺見“閱讀提示”)。

2、通讀全文,體會情感基調,為具體分析打好基礎。

第三,欣賞和討論重點句子

布置討論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交流,最後代表做總結發言,老師批改。

1,以“嘿嘿,危險!”有什麽作用?

很明顯“唉,唉,唉”這三個字是感嘆詞,是蜀地方言。“唉,唉!危險性高!”這些感嘆詞的連接和運用,是詩人在激情的沖動下自由吐槽出來的,蘊含著巨大而豐富的情感力量,使人在這寥寥幾筆具體描寫的感嘆詞中感受到蜀道的崇高和險要,充分顯示了詩人氣吞山河的寬廣胸懷。

2.“直到這個地區的兩個統治者,在迷霧時代強行通過!四萬八千年過去了與秦賽沒有聯系。”這個典故有什麽用?

清晰:在這裏,詩人把我們帶到了壹個漫長而混亂的歷史時間場。壹方面從時間的距離上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另壹方面,經過這樣的渲染,引起讀者對四川情況的好奇。有這麽久遠的歷史時間,卻和大陸隔絕了很久,沒有人去過。有什麽樣的場景?人們會從根深蒂固的蜀概念中感受到那是壹個陌生、深邃、神秘的地方,產生壹種探索的欲望。

3.“有壹次被地震破壞了,有勇敢的人失去了,然後階梯石棧被鉤住了。”如何理解這首詩?是迷信嗎?

清:秦蜀之間只有鳥道,沒有路。是古代的赫拉克勒斯用他們的雙手搬下了險峻的山,殺死了兇猛的蛇,為我們打開了壹條通道,消除了秦與蜀的長期隔絕。詩人對強者壓倒壹切的力量和他們英勇犧牲的精神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贊美。這個童話的運用,壹點也不迷信,而是對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創造力的有力而令人信服的贊頌。

4.這首詩的第二段說“我們懷疑這條向西的路是否永遠沒有盡頭”來自“君”──壹個假想的朋友。可怕的道路變得越來越暗,越來越暗”,對於壹個朋友的問題,“所有這些危險都在危險之中,嗯,遠方的人是如此愚蠢,他們來到這裏”。這樣寫有什麽好處?

明確:作者講的是第壹自然段蜀道的高度,第二自然段蜀道的危險。這些具體的描述生動地描繪了山川的形狀。但作者還是覺得不到位,用“勸阻”和“質疑”朋友的虛幻筆法,從側面對比自然風光的驚喜和危險。

5.這首詩的主旨是表達蜀道的驚險,但第二自然段寫的“悲鳥”和“哭月夜”的作用是什麽?

清:第壹段,作者描寫了高不可攀的蜀道,換了壹個筆鋒,勸朋友們不要去西遊,因為西遊不僅難走,而且環境荒涼淒涼。《悲鳥古木》《秭歸月夜》充滿了無限的哀愁與悲涼,讓人聞之色變,渲染了蜀道上的行旅悲涼與空寂荒涼的環境,有力地襯托了蜀道的艱難。

6.“雖然尖塔關堅固而嚴峻,壹人守衛,壹萬人不能強迫它。如果他不是忠誠的,而是對同伴的狼呢?. "詩人展現了怎樣的政治願景?

清:詩人從蜀道的艱險中想到了蜀道的軍事重要性,從而想到了可能發生的災難:“如果蜀道上的人不忠心,而狼吞虎咽怎麽辦?”。詩人對當時潛伏的軍閥政權的嚴重危機的憂慮,表現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政治遠見,以及對國家命運和人民安危的深切關註,從而為這首歌頌雄偉險峻的山川的詩增添了發人深省的嚴肅思想內容。

7.“蜀道難上青天”是全詩的主題。為什麽詩人在最後寫了壹段關於蜀國戰爭災難的話?這篇文章和這首詩的寓意有什麽關系?

明確:從詩的內容來看,這首詩應該是詩人在長安送別四川友人時所作。詩中說“蜀道難通,難於上青天”,意在擔憂友人此行的艱險。“我們懷疑這條西遊小道是否永遠沒有盡頭”,尚未走完的他,又問起歸期,詩人不忍離別友人,離別之情不言而喻。在文末,我寫了蜀中慘烈的戰爭災難,意在告誡朋友們,蜀中不是久留之地。劍閣是蜀中要塞,從“蜀中之險於天下,劍閣之險尤於蜀”可見壹斑。寫劍閣的危險導致了四川的戰爭災難,這既是寫蜀道艱難的延續,也是告別的升華。去蜀難,留蜀亦難。“盡管絲綢之城黃燦燦,我寧願趕快回家”,這樣壹句詩“風的意義”,是自然而完整的。

第四,總結全文的結構。

學生可以先明確全文的思路和每段的主要內容,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寫清楚。

動詞 (verb的縮寫)布置作業

1,全詩背誦。

2.理解全詩的主要表現手法。

第三類

[教學要點]

1,檢查全詩朗誦。

2.討論並分析其藝術特征。

[教學內容和步驟]

首先,檢查全詩的背誦

1,要求個別同學背誦整篇文章,或者個別背誦最後兩段,註意糾正發音和音節,尤其是讀氣勢。

2,全班壹起朗讀,發現個別朗讀不熟悉,或者沒有背熟,再重新個別抽查,力爭讓所有學生背熟。

其次,分析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先讓學生分組討論,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談這首詩突出的藝術特色。每組學生負責把學生的發言總結成幾篇文章,然後老師組織全班交流,最後老師總結澄清:

1,粗體‘誇張:

在這首詩中,作者成功地運用了誇張的表現手法,充分體現了四川山川的雄偉奇遇。寫蜀道的難度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巍峨的山"高如大旗,六龍驅日","如此之高,黃鶴也難登"。寫急流瀑布是“和千道飛流直下的瀑布,懸崖變成石頭”。蜀國的歷史是“四萬八千年過去了,與秦賽沒有聯系”。寫人們的恐慌是“甚至聽到它就臉色蒼白!”無論是寫山、水、情還是事,都運用了藝術誇張手法。這些誇張的藝術手法,使山水意象最突出的本質特征以高於原始意象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給人以強烈而深刻的感覺。這真的是“這樣的高度,即使是黃鶴的經歷也很難達到”嗎?真的是山高可以回日本嗎?蜀道難真的是“難於上青天”嗎?當然,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這就是藝術的誇張,現實生活和客觀事物的形象和特征,都會在誇張的放大鏡裏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2、奇特的想象力:

想象是意境的靈魂,是表現意象的基本方法。這首詩作者的想象力很奇特,不是普通的藝術想象力,而是多變的,無窮無盡的,意想不到的。"氣喘籲籲地,我們掠過獵戶座,經過井星,然後雙手抱胸,呻吟壹聲倒在地上。"多麽驚人的想象力!為了說明山的高度,他的想象中會有“六龍歸陽”,把太陽和山聯系起來。有時詩人站在山上“漫遊萬仞”:“最高的懸崖離天堂只有壹英尺。”有時他會追溯到遙遠的歷史年代:“直到這個地區的兩個統治者,在迷霧的年代裏闖了進來!四萬八千年過去了與秦賽沒有聯系。”他的想象在高山和深谷之間,在月光照耀的夜晚和白天之間交替。他想象的空間非常廣闊,無拘無束,無所不在。正是有了這種豐富、自由、奇特的藝術想象力,詩人才能在廣闊的世界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現象如童話、歷史傳說、六龍歸日、黃鶴飛翔等等,並組織在自己的詩歌中表達主題,使自己的詩歌具有壹種神奇的氣勢。

3.強烈的感情:

《蜀道難》從頭到尾都彌漫著壹種贊嘆和驚喜的感覺。壹開始“誒,危險!”這個感嘆強烈震撼了人們。在每壹個具體的描寫之後,全詩都有壹些單獨表達主觀感受的句子。這些令人驚嘆的句子,因為是詩人在具體描寫之後緊接著的具體感受,所以能在讀者的腦海中激起強烈的* * *聲,從而強化讀者對自然景物的感受。另外,即使是那些具體的描述,也是在強烈的情緒下進行的。我們讀到“在高高的旗幟上,六條龍驅動著太陽,而在下面很遠的地方,河流拍打著它扭曲的河道。黃鶴的飛翔……”寫這些詩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有壹種磅礴的氣勢和強烈的情感力量沖擊著我們,震撼著我們。這種感情來源於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深厚感情,並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現出來。因此,自然景物被塗上了詩人的情感色彩,詩人的主觀情感被形象地表現出來。情與景達到了高度的統壹。

4.語言形式多種多樣:

《蜀道難》是樂府中的壹首古詩。這種詩歌體裁不需要固定的字數、句子、層次和押韻。沒有嚴格的限制,可以根據內容的需要,自由采用合適的語言形式。李白充分利用了這壹體裁的特點,使詩歌的語言形式更加自由活潑。全詩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長短不齊,是內容要求的。詩前半部分多采用長句,豪放奔放,蜀道山川誇張。後半部寫劍閣險惡環境時,常使用四字短句,用這種語言節奏可以表達強烈的跳躍和驚恐的情緒。語言形式的多樣性有助於表達不同的形象和情感。詩人強烈、豐富、跌宕、多變的情感必然有這種語言形式;扁平、均勻、統壹的句子形式不足以表達如此豐富的內心情感。

第三,再聽壹遍《蜀道難》全詩朗誦,體會詩歌的感受,加深理解。

第四,作業

1.課後以書面形式完成練習壹、二、三。

2.第三個問題的第四個子項可以作為研究課題,課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