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韓國在1948年頒布了禁止公開使用漢字的《韓國特別法》,但漢字的使用並沒有完全停止。無論是學校的語文教育,還是人們的書寫,漢字混用的現象由來已久。韓國教科書使用漢字的政策也在不斷變化。例如,1968號總統令要求從中小學教科書中刪除漢字,但在1972號總統令中,漢字被指定為初中必修課並納入常規課程。
1973年中學課本規定重用漢字,1995年改為選修課。1999年2月,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簽署總統令,批準在政府文件和路標中使用漢字。這壹總統令的頒布打破了韓國政府50多年來禁止使用漢字的禁令。目前,韓國教育部已發布了1.800個用於教育的“新通用漢字”和1.300個用於日常生活的“常用漢字”。
韓文和漢字的起源
傳統韓國語詞匯包括固有詞和外來詞。固有詞是指原本存在於朝鮮語中的本土詞;外來詞是指來自其他語言的詞,其中近70%是來自中國的漢語詞,這些詞可以用韓語寫成漢語。
朝鮮語是壹種粘合性語言,在歷史上被打上了漢字的標記,並被納入其詞匯之中。漢字在韓國長期占據主流文字的地位。1446 10,朝鮮王朝第四位君主金世宗頒布《訓民之義》,標誌著韓語的誕生,結束了韓國沒有自己的文字而借用中國漢字來標記的歷史。
上述內容是指:
百度百科-韓國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