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過輸入設備將需要處理的信息輸入計算機,計算機通過中央處理器對信息進行處理,然後通過輸出設備將處理結果告訴人們。
其實這個模型很簡單。舉個簡單的例子,妳要處理的信息是1+1。妳把這些信息輸入電腦後,電腦內部會進行處理,然後把處理結果告訴妳。
早期電腦的輸入設備非常落後,根本沒有鍵盤鼠標。那時候電腦還是個大家夥,最早的電腦有兩層樓那麽高。
人只能通過在電腦巨大的面板上拉無數個開頭向電腦輸入信息,而電腦處理完這些信息後,輸出設備就相當簡單了,就是電腦面板上無數個信號燈。
所以當時的電腦無法像現在這樣處理各種信息。它只能進行數字運算。
那時候,人們真的厭倦了使用電腦。但在當時,即使是這種計算機也是極其先進的,因為它把人們從繁重的手工計算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計算速度。
隨著計算機的使用,人們發現上述模型的計算機能力有限,在處理大量數據時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有人對計算機模型進行了改進,提出了這個模型:
就是在中央處理器旁邊加壹個內存。這種模式的優點是。
舉個例子,如果老師讓妳在腦子裏做壹道簡單的題,妳肯定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算出來,但是如果老師讓妳把20個三位數相乘,
心算對妳來說壹定很難,但是如果給妳壹張草稿紙,妳可以很快算出來。
也許妳會問,這跟電腦有什麽關系?其實電腦也是如此。如果讓壹臺沒有內存的計算機進行壹項非常復雜的計算,它可能根本就做不出來。
由於其存儲容量有限,不可能記住很多中間結果,但如果給它壹些內存作為“草稿紙”,計算機可以在內存中暫時存儲壹些中間結果。
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進行下壹步的運算,讓計算機完成很多復雜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