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京劇愛好者都知道,京劇有壹個朗朗上口的字的問題。有哪些朗朗上口的詞?簡而言之,京劇語言中那些不同於普通話的聲韻(聲調除外)的詞,就是朗朗上口的詞。換句話說,朗朗上口的詞就是那些京劇唱腔裏還保留著的古音、方言詞。古音來自中原韻(或中州韻)。方言來自湖北、安徽、河南、江蘇等地。易讀意味著容易閱讀。
首先,了解普通話
京劇的語言有相當壹部分不是普通話,“學好普通話可以幫助妳學好京劇”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既然朗朗上口的詞不是普通話,那麽我們就掌握了什麽是普通話的問題,我們也明確了什麽是朗朗上口的詞的問題。我們再來看看普通話的問題。
我們知道,普通話有21個聲母,如B、P、M、F、D、T、N、L、G、K、H、J、Q、X、zh、ch、sh、R、Z、C、S(方言聲母η、η也要加入京劇的系列流行語中。元音字母有a,o,e,I,u,ü,ai,ei,ao,ou,an,en,ang,eng,iong,ia,ua,uo,ie,üe,uai,uei,iao,iou,ian,uan,üan,in,uen。按照慣例,如果這些音可以成對拼寫,那麽普通話的音節應該是21× 36+36(零聲母)=792。其實普通話沒有那麽多音節:
1,聲母B,P,M,F,D,T可以和張口,全牙,閉口的元音拼讀,但不能和它們拼讀。
夾音元音拼在壹起,聲母B、P、M、F和閉音元音的拼寫僅限於u。
2.聲母G、K、H,舌音zh、ch、sh、R和Z、C、S可以用開呼和閉呼的元音拼讀,但不能用開呼和閉呼的元音拼讀。
3.聲母J、Q、X只能用偶齒呼和匹配呼的元音拼寫,不能用開呼和閉呼的元音拼寫。
4.首字母N和L可以拼成所有的韻母。四個聲調都是零聲母。
這四個主要規則比較粗糙,還有很多音和元音不能拼在壹起的東西。能拼在壹起的字是普通話家的字。感興趣的可以參考新華字典。其實普通話只有400多個音節(當然漢字有幾十萬個,壹個音節可以有幾十個、幾百個甚至更多的同音字)。如果京劇語言中有不能拼在壹起的詞,這就是朗朗上口的詞。比如,聲母B、P、M、F和韻母ong本來是不能拼在壹起的,但在京劇裏,“Bounce”讀bong,“Peng”讀pong,“Dream”讀mong,“Feng”讀fong,都是朗朗上口的詞;再比如,在普通話語系中,按照規則,聲母Z、C、S不與偶齒音、配對音的元音拼讀。如果有拼寫的話,比如zian(箭)、cie(和)、siang(香)、zü(聚)、cü(嫁)、süan(宣)等。,他們也屬於它。當然,朗朗上口的詞也屬於普通話音節,下面會討論。
二、朗朗上口詞的來源和分類
朗朗上口的字主要來自中原音韻,其次是古音和湖北、安徽、河南、江蘇的方言。元代周德清寫的《中原音韻》共分19韻,即“董重、江陽、直司、七尾、玉墨、萊傑、文珍、寒山、歡歡、先天、小濠、格格、馬葭、車哲、耿青、幽侯、侵搜”。京劇中的朗朗上口的詞大多出自這本書。1935中,羅培昌老師把朗朗上口的話總結為十壹個方面:
1,中原音韻舌尖上有zh、ch、sh、R四個元音。北京長期以來壹直在讀誌、池、師、日,而京劇讀誌:(像“直衣”)、池:(像“池衣”)和師:(像“師衣”)京劇都屬於這壹類。如:誌讀誌:而非誌,池讀池:而非池,石讀石:而非石,日讀日:而非日。在這裏,知、遲、時、日的我與知、遲、時、日的我是不同的。後者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元音,而前者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後置元音,必須用特定的聲母拼寫。為了區分,後面的我旁邊加了兩點(這是我的發明)。
2.在《中原音韻》的魚模型中,舌尖上的zh、ch、sh、R四個元音被北京人讀成了zhu、chu、shu、ru,而在京劇中應該讀成了zhü、chü、shü、rü,屬於同壹範疇。比如朱讀朱而不讀朱,楚讀楚而不讀楚,蜀讀蜀而不讀蜀,儒讀呂而不讀儒。
3.《中原之韻》中輕唇音F、V(讀作類英語V)的元音,北京人讀為費、魏,京劇讀為費、vi。在京劇中,它被歸類為齊壹者。比如“非”讀fi而不是fei,“非”讀vi而不是wei。
4.《中原音韻》以七味的首字母L,北京人讀雷,是開叫,京劇讀luei(呂),是閉叫。例如,京劇中的“雷”是“雷”,而不是“雷”。在灰堆裏。
5、《中原音韻》都來源於字母J、Q、X,北京人讀解、切、謝,京劇讀賈、、夏。比如京劇裏,“街”讀艾吉,“擦”讀艾琦,“鞋”讀艾西。
6.《中原音韻》副歌中的聲母G、K、H、η和B、P、M、F。北京人讀E韻,京劇讀O韻。回到穿梭機。比如“宋”、“可”、“他”、“E”讀go、ko、ho、η o而不是ge、ke、he、E;“薛”讀xio而不是薛,“嶽”讀io而不是üe,“虐”讀nio而不是nüe,“牧”讀lio而不是Lü e..
7、《中原音韻》耿青部張開嘴滿嘴牙。北京人在京劇裏讀eng或ing,讀en或in。如京劇中鄧讀鄧而非鄧,盛讀申而非盛,庚讀金或艮而非庚,景讀金而非景,丁讀丁而非丁。
8.《中原音韻》東鐘部的唇音B、P、M、F四個元音,北京人讀崩、彭、孟、馮,京劇讀邦、邦、蒙、方。例如,“崩”、“彭”、“孟”、“風”在京劇中讀作“邦”、“邦”、“旺”、“方”。
9.《中原音韻》有三個字母的古比喻,母親和賴在東鐘。京讀容,京讀雍,如“容”;北京人讀儂,京劇讀雍(倪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讀),比如“厚”;北京人讀龍,京劇讀luong,如“龍”字。
10,《中原之韻》是兩位媽媽叫的,北京人發音是沒有聲母的,但是在京劇裏加了壹個聲母η(發音ng,符號也是我自己發明的)。比如“ang”讀ηang而不是ang,“I”讀ηo而不是wo,“Love”讀ηai而不是ai,等等。
11,zh,ch,sh,R在《中原音韻》的車罩中,北京人念著zhe,che,she,re,而在京劇中,則與zho,cho,sho,ro接近,但逐漸歸為北京人的發音,這裏不作為朗朗上口的詞提出。此外,還有發音為jian而不是lian的“面孔”。
羅培昌先生在總結這些臺詞的時候註意到了從昆曲到京劇的壹些變化。在羅先生歸納的半個世紀裏,京劇的音韻發生了壹些變化,他的壹些拼寫方法也與漢語拼音方案中的有所不同,以方便大家掌握朗朗上口的詞語。編輯把收集到的140多個朗朗上口的詞(可能不全)的音節按五個聲母的順序列出來:
B:-eng ~-ong(崩潰)-in(爆發),-an ~-uan(將軍),-ing ~-in(士兵),-ai ~-e(白),
-o ~-e (bo),-u ~-e (no)
P: -o~-eng ~-ong(持球),-an ~-uan(潘),-ing ~-in(屏幕),-ai ~ PE(投籃),-o ~-e(強行)
M:-eng ~-ong(夢想)-in(聯盟),-an ~-uan(隱藏),-ing ~-in(光明),
-ao ~-iao(貓)-iou(矛),-o ~-e(墨),-ao ~-ou(毛),-ai ~-e(麥)
女:-eng ~-ong(風),-ei ~-i(飛)
D:-eng ~ en(鄧),-ing ~-in(上)
T:-eng ~ en (Teng),-ing ~-in (Ting)
N:-eng ~-en(能量),-ing ~-in(寧),-ei ~-uei(內部),-a ~ -a~-o(那個)
L:-eng ~-en(邊)、-ing ~-in(靈)、-ei ~-uei(雷)、-u ~-u(綠)、-iou ~-u(六)、-ue ~-io(略)、-ian ~-uan(略)
G:-e ~-uo(宋),-eng ~-en(耕)
K:-e ~-uo(家族),-eng ~-en(康)
H:-e ~-uo(他),-eng ~-en(哼),-ei ~-e(黑)
J:-UE ~-IO (sense),-IE ~ IAI (street),耿~-In (more),Che ~-ü (car)
連~-伊恩(臉)
問:-ue ~-io (but),-ing ~-in (tilt)
X:-UE ~-IO(理科),-IE ~-IAI(鞋),-ING ~-IN(形式),韓~-Ian(呼)
ZH:-I ~-I:(知道),-u ~ -u~-ü(主),-eng ~-en(開),-an ~-ian(戰)-uan(戰)
Ch:-I ~-I:(傻逼),-u ~ -u~-ü(除外),-eng ~-en(成)
表4-3:上聲和北京音對照表
Sh:-I ~-I:(書),-u ~-ü(書),-eng ~-en(生),-ao ~-uo(勺)-a ~ -a~-uei(灑),-uo ~-ü e(說)
R:-I ~ I:(日),-u ~ -u~-ü (if),-eng ~-en(投擲)
Z:-I ~-I(擠)、JUE ~-IO(爵)、潔~-IE(姐)、嬌~-IAO(可樂)、JIOU ~-IOU(酒)、劍~-Ian(箭)、京~-IN(精)。
Ju ~-ü e(絕對),Juan ~-ü an(君),Jun ~-ü n(君),-ei ~-e(賊),-eng ~-en(禮物)
c:齊~-我(老婆),闕~-娥(麻雀),QIE ~-ie(和),喬~-遼(沈默)
秋~-iou(秋),錢~-ian(淺),清~-in(清),秦~-in(親),
Qiang ~-iang(槍)、Qu ~-ü(拿)、Quan ~-ü an(全)、Qu ~-ün(ω)、Chu ~-u(聲母)和-eng ~-en(層)。
生:~-我(西),薛~-IO(切),謝~-IE(寫),肖~-iao(蕭),
Xiou~-iou ~-iou(修正),xian ~-ian(第壹),xing ~-ing(星),xin ~-in(心),
香~-昂(相),徐~-ü(徐),雪~-ü e(雪),玄~-ü安(玄),荀~-ü n(荀),謝~-ia(斜),以及-eng ~-en(僧)。
η: an ~-an(安),en ~-en(恩),ou ~-ou(歐),wo ~-o(我),e ~-e (e),ai ~-ai(愛),ao ~-ao(忍),ang ~-ang(。
v:魏~-我(不是)
(發音像Ni): Ni ~-I(油膩),Nue ~ IO(辱罵),Nie ~-IE(聶),NIOU ~-IOU(少女),
年、娘、女、濃
y:嶽~-io(嶽),艾~-IAI(喪),-ing ~-in(英),容~-ong(容),
-ing ~-ang(英)
王(翁)
鎇:鎇
從語音和押韻的拼寫方法來看,朗朗上口的詞也可以分為兩類:
第壹類,非普通話音節。
(1)聲韻母雖然屬於普通話系列,但普通話中沒有這樣的音節,如be(白)、pe(拍)、me(墨)、kuo(家)、mong(夢)、zian(箭)、ciao(悲)、siang(相)。
(2)雖然所有的元音都屬於普通話系列,但都是方言聲母,如ηai(愛),Yan(淡)、
νi(尾)等。;
(3)聲母雖屬官話系列,但元音均為方言聲母,如艾吉(街)、艾西(鞋)、
Jio(覺),qio(無明),xio(學)等。
(4)元音和元音都是方言元音,例如úio(虐)。這種話只有幾個字。
第二類,普通話音節。
屬於普通話音節,但在京劇中有特殊的發音。比如“登”讀鄧而不是鄧,“兵”讀賓而不是兵,“盛”讀申而不是盛,等等。
第三,使用朗朗上口的詞語
朗朗上口的人物主要用在傳統京劇的歌詞裏。
1,用於匹配押韻。
《女神撒花》裏,女神唱的是西皮流水。
觀音滿月滿珠妙面(香)。
兩廂(Siang)站著的都是好人才和龍女;
菩提樹上繁花似錦(楊),
綠鸚鵡和仙鳥在靈巖寺上下飛舞。
……
這段話的韻腳是江陽哲,第三句最後壹個“應”字應該是念陰(上音),屬人屬臣。
楊,把口音改成押韻。
《生死恨》中韓玉娘唱反四級調
夫妻分居幾年(zai),
像壹只孤獨的鵝回來了(賴);
可憐我被賊賣為奴(麥),
吃了不少苦(哉)。
棒打鴛鴦(懷)痛,
還好遇到養母的時候真的看了(戴);
今天實現了和諧(艾西),
希望能擺脫當年的舊債(翟)。
還不如安排死在死裏(pai)。
這段話的韻是鄉愁,第七句“和”的最後壹個字應該是謝,屬於斜韻。
比賽改在艾西進行。
還有《霸王別姬》、《二十六》和《那》讀儺,這是為什麽?原因是這首歌詞的押韻是索博者,為了與之匹配,把“那”的讀音從法華者改成了索博者諾。
2.朗朗上口的詞用在句子裏,有些詞可以朗朗上口,也可以不朗朗上口。比如“謝瑤環”和“高牌子”
《上課突然聽到壹聲大吼》中的“吼”字,杜近芳並不上口,唱的是漢,而李維康唱的是上腔的仙。再如《貴妃醉酒》中“飛鵝”的“飛”,朗朗上口可成fi也可不成,唱的是飛音。梅大師唱的詞壹般不上口。再比如《霸王別姬》中的“我”字,意思是“我出帳了,我很難過”,還有“孟”字,意思是“忽然擡頭,見天高雲淡,月色清朗”。
3、朗朗上口的詞和相鄰的詞感覺別扭,可以不朗朗上口。比如《Xi史》《天天浣紗》
再去清溪河,今天,洛神、紅陽洞、轅門劈子,所有的姐妹都在河邊互相玩耍,這些歌詞裏的“日裏”兩個字是連在壹起的。如果“日裏”這個詞朗朗上口,妳會覺得舌頭轉不過彎來。所以“日”字在這裏可以朗朗上口。
4、上口不上口。所謂過軌,就是跑,不押韻。比如《吊猩甲蟲》裏,康讀到,“總有壹天要想,不要壹直拿著。”“日”“時”“日”不押韻(應該說不怎麽押韻),但是押韻,還是不押韻的好。
5.有些老上口的詞不上口。例如,“臉”讀劍,“吼”讀賢,“戰”讀顓或,“龍”讀龍等。,讓聽者和觀眾百思不得其解,不如不朗朗上口。
6.不要用同音詞類比來識別朗朗上口的詞。有些詞在普通話裏是同音字,但在京劇唱腔裏是有區別的。比如直和直,楚和觸,舒和舒都是諧音,但在京劇裏,直、楚、舒是朗朗上口的詞,而直、觸、舒就不是朗朗上口的詞。比如《人生不知面》(鳳還巢)中的“知”字朗朗上口,而《霸王別姬》中的“知”字卻不朗朗上口。再比如“楚”是朗朗上口的詞,而“觸”不是朗朗上口的詞。再比如《我不舍得傳書信》(《媒人》)中的“書”字朗朗上口,而《那天打扮照鏡子》(《玉堂春》)中的“梳”字卻不朗朗上口。這類的例子很多,不能隨便類比,壹定要通過查資料、多聽、勤記來熟練掌握。
7.不要對朗朗上口的詞吹毛求疵。有些朗朗上口的話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見或者已經消失,有些朗朗上口的話是師傅帶徒弟口口相傳的,往往似是而非,很難確定正確與否。比如“戰”字,有的上口如,有的上口如智,還有的是“善”字,有的人讀作shuan。還有人把“half”讀成bon,把“talk”讀成tam。說實話,有些京劇名家的話,句句不準,不要把他們的“口誤”或者我自己的錯誤當成經典來傳播。比如“若”字被很多人唱成re,很可能是“秀才不識字”,而不是口音;再比如“連”字,有些人讀作jian,顯然是類比錯誤造成的;還有,把《婀娜》唱成那,把《焦國》唱成,顯然不是口音,而是明顯的錯誤。還有“十”字。壹些著名的藝術家唱它作為shei。我們有些人以為是口音,其實是口誤。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知道朗朗上口的詞本身就有壹個不規範的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京劇用詞也會因生活用語的變化而變化。很多知名藝人早已開始把原本朗朗上口的話逐漸改成朗朗上口。在這方面,梅蘭芳、馬和李率先垂範,率先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以李演唱《野豬林》為例,談談李對朗朗上口詞的改革精神。
《賣酒還鄉》的歌詞是這樣的:“雪飄在人的臉上,北風陣陣寒;雲低山河暗,疏林疏落雕零。難以擺脫過去,荒村賣酒慰愁;去老家很遠,離老婆卻壹千裏。關山堵兩心懸,談誌拉銀河;空靈血刃未除奸,嘆英雄生死危。滿腹怒氣,問蒼天:問蒼天萬裏關山何時歸?月亮什麽時候會團聚?妳什麽時候又揮起了三尺劍?漢奸廟闊,賊頭祭龍泉。但是為什麽全世界都在抱怨仇和呢?妳害怕權力強奸嗎?雪破屋頂瓦破蒼穹,何苦在林沖頭上顯威嚴?葬壹個幹坤難埋英雄怨,孤憤山廟暫避風寒。”其中帶點的詞壹般是傳統京劇中朗朗上口的。不過,李先生這裏有幾個詞是唱京腔的,但並不上口。這些話包括:封山,不除漢奸,其歸期,漢奸之刑,墨菲之錯。
所以,我們不必對朗朗上口的詞要求太高。有些同學對北京口音留學沒有把握,有些離現代生活太遠的同學直接改學北京口音。
8.如何看待朗朗上口的話和犀利的話?針對京劇中是否保留朗朗上口的詞和犀利的詞的問題,京劇理論界頗有爭論。孫家彬先生寫道:“任何事物的特性被破壞了,該事物的個性也就消失了。京劇的發音是京劇唱腔中很有特色的部分;京劇中的“朗朗上口”、“尖團”、“四聲”等聲調是京劇語音的特色組成部分。即使在現代京劇的唱腔中,京劇的語音特征也沒有消失。有的時候,從表面上看,京劇朗朗上口的字、犀利的詞、押韻都被取消了,京劇發音的傳統特色消失了吧?不要!京劇聲音最‘敏感’的調值,永遠保留在京劇唱腔裏”(中國京劇1993第3期)。很明顯,孫老師的觀點是,京劇的朗朗上口、詞鋒、四聲不能取消,也不會取消。即使是現代京劇也會保留原來的四聲。黃飛秋先生也持類似觀點,他說:“京劇為什麽用中州湖廣韻而不用北京音?”因為這幾年提倡普通話,戲曲又是古代生的,所以當時普通話還沒有普及。如果現在要徹底改,就用取消京劇押韻的手段,全部改成白靜,取消押韻,相當於取消了歷史上人物‘行當’的分類(《中國京劇》1997第2期)。曾先生甚至說:“朗朗上口的話是有益無害的,京劇離不開它”(《中國京劇》1998第5期)。然而,黃海成先生卻認為:“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始終沒能讓我的家人跨過京劇的門檻,和我壹起熱愛京劇。京劇唱腔的發音障礙是壹個重要原因。”因此,他主張“京劇唱腔應在北京音即普通話標準音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加工,逐步形成新的標準”(《中國京劇》1997第4期)這些先生們的論述,是以他們深厚的京劇音韻知識為基礎的,讓普通戲曲愛好者感到論據深刻,道理充分,無可辯駁。我覺得他們的觀點不應該針鋒相對,不可調和。京劇的特色要保留,京劇的發音要提高。主張廢除京劇傳統讀音或不動、不改京劇讀音,有失偏頗。所有著名的京劇藝術家都有“兼顧”的特長,即壹方面忠於京劇藝術的傳統,另壹方面又不斷完善和發展這門藝術,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李先生就是其中之壹。他的“主人”和街道上方的“街道”都是北京話發音。他在演唱朱楚舒、謝傑、嶽躍雪瑤和劉柔青的流行語時做了壹些改變。曾在報刊上發表多篇文章,呼籲京劇使用“北京腔”。但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堅持下來。在《白毛女》和《林元》中,以及在他排演的《香馬傳》、《穆掛帥》、《赤壁之戰》等劇目中,沒有壹個人“學會了改京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