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急得拿不出老師書法的秘密,決定直接問老師。
有壹天,顏真卿很勇敢,紅著臉說:“學生們有壹件事要問,所以請老師教他們書法的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書法,壹要‘學工科’,即勤學苦練;第二,我們必須“領悟”,即從所有自然現象中接受靈感。我不是跟妳說過很多次了嗎?”
顏真卿壹聽,以為老師不願意傳授秘訣,又往前走了壹步。在他身上,他懇求道:“我知道老師說的所有東西,比如‘工程’和‘理解’。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絕技的秘方,所以請妳教我。”
張旭仍然耐心地開導顏真卿:“我看到公主和挑夫爭道,檢查了筆法。當我看到公孫大娘舞劍時,我感受到了寫作的魅力。除了艱苦的訓練,我觀察了大自然,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然後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後,他嚴肅地說:“如果說學習書法有什麽秘訣的話,那就是認真學習,努力練習。記住,不努力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顏真卿從老師的教導中受到很大啟發,他真正明白了學習的方法。從此,他刻苦學習,刻苦鉆研,從生活中汲取書法的魅力,進步神速,終於成為壹位大書法家,位列四大書法家之首。
2、黃泥書法
顏真卿三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只好帶他回爺爺家。
顏真卿的祖父是畫家,母親是個知書達理的人。他們看到顏真卿很聰明,就教他讀書寫字。顏真卿練字很用心,壹筆壹劃從不馬虎,大部分時間都在寫字。
當母親看到兒子如此用心地練習書法時,她既高興又難過。好消息是我的兒子將來會成功;擔心的是他的家庭並不富裕,他怎麽會有閑錢給他買紙來練習書法呢?顏真卿很懂事。看到媽媽擔心沒錢買紙,她悄悄自己想通了。
壹天,顏真卿高興地對母親說:
“我有免費的紙筆,所以不用擔心!”
“傻孩子,筆和紙怎麽可能不花錢呢?”
“看,是不是?”顏真卿手裏拿著碗和毛筆,高興地說:“這個碗是硯臺,這個毛筆是筆,碗中的黃泥是墨水!”
“那麽...紙在哪裏?”媽媽又問。
顏真卿用手指了指墻壁,嚴肅地說道:
“這是紙。不信我給妳寫!”
之後,他拿起畫筆,把碗蘸上泥巴,走到墻邊寫字。當墻上寫滿了字時,他用清水把它們洗掉,然後重新寫。
看到兒子有壹個不用花錢就能練成書法的好辦法,母親開心地笑了。
由於顏真卿勤奮好學,長大後不僅練就了壹手好字,還成為了壹個博覽群書的青年。
辭去職務
二十六歲時,顏真卿參加科舉考試,考中進士。兩年後,他成為朝廷的學校簿記員(負責撰寫碑文和謳歌的官員)。後來,朝廷讓他去禮泉縣(今陜西省)當壹名縣隊長,專門負責當地的治安。
縣衙裏事務繁多,但顏真卿仍不忘練字。雖然每個人都稱贊他的書法功夫很大,但他認為,俗話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他自己的功夫不在家,所以他必須拜壹位才華橫溢的老師。不久,他辭去了官職,帶著自己寫的壹些字,趕到洛陽,拜大書法家張旭為師。
張旭聽了顏真卿的話,仔細閱讀了顏真卿的話後對他說:
“妳的書法已經很好了。現在,國家正是用人的時候。妳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妳怎麽能花這麽多精力在寫作上?只要妳努力練習,妳的書法就會提高,所以妳不必拜我為師。”
聽到張旭的這番話,顏真卿覺得有道理。見張旭執意不收自己為學生,便動身前往長安。
顏真卿回家後在朝廷做官,但他總是對向張學習書法感到不安。不久後,他再次辭去官職,來到洛陽找張旭。
當張旭看到顏真卿第二次辭職學習書法時,他被顏真卿的真誠所打動,於是愉快地收下了這個徒弟。
寫作的秘密
顏真卿收張旭為師後,書法大有長進,張旭對收了這麽好的學生非常滿意。
壹天,張旭和顏真卿在壹起談論書法。張旭問道:
“三國時期,鐘友用十二個字總結了寫作的方法。妳知道是哪十二個字嗎?”
“它是平的、直的、均勻的、密集的、向前的、強烈的、輕快的、決定性的、互補的,以及損失、聰明和對稱的。妳認為我說得對嗎,先生?”顏真卿回答道。
“是的!但妳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
“我說不好,請大家指教!”
“好!這十二個字是書法的精髓。現在,我將把我多年的經驗傳授給妳。“平”字的意思是,橫筆畫要寫得平,但不要平和、氣勢磅礴、不要死板;“直”的意思是,豎筆要直中有直,下筆要恣意,不能歪斜彎曲“峻”是指壹個字的筆畫之間的空間應該均勻自然,不要太遠和太近;秘密”是指筆畫的連接處不應有痕跡;“鋒”的意思是每壹筆都要寫得好,要寫得有力;‘力’這個字很好理解,意思是字要寫得有骨力;“輕”是指在轉筆時要輕描淡寫堅決”的意思是,妳寫作時必須大膽堅決,不能膽怯猶豫;‘補’的意思是前幾筆沒有安排好,要盡量用後面幾筆來補救;‘損害’壹詞非常重要,這意味著在逐點繪畫的寫作中,人們應該感到仍有揮之不去的意義可以喚起人們的想象;最後還有‘巧’和‘偉’。”“巧”是用變化來安排詞的形狀和結構;“重”不僅意味著壹個字的筆畫結構要對稱,而且還意味著壹個字的大小和密度在布局中要適當。這樣單詞看起來就對稱了。寫作時,只要註意按照這十二個字的要求寫作,字肯定會寫得很好。"
“先生,妳講得太好了,我明白了寫作的門徑和精髓。”顏真卿高興地說。
原來,張旭從未告訴過任何人關於這十二個字的解釋。今天,他把它傳給了顏真卿。從那以後,顏真卿的字寫得更好了。後來,他結合了上壹代書法家的長處,自己創造了壹種新的字體。這種字體充滿能量,厚重樸實,蒼勁雄壯,很受大家的歡迎。人們稱之為“顏體”。因為學習寫顏體字可以使人不那麽有骨力不足的罪惡感,所以初學者愛寫顏體字。
3.虞世玉
顏真卿告別張旭,回到長安。沒多久朝廷就封他為禦史大夫(負責監督各級官員的官員)。
壹次,顏真卿來到隴右(今甘肅、寧夏、青海)考察,發現五原(今寧夏鹽池縣)有壹起多人參與的案件,是壹起冤案。盡管當事人及其親屬多次向政府申訴他們的冤情,但處理此案的官員並未認真關註審判。因此,案件被拖延了很長時間,無法平反。
奇怪的是,自從這個冤案發生在婺源後,這裏發生了嚴重的幹旱,還下了壹點雨。井幹涸了,小溪停止了流動,地裏的莊稼枯萎了。天災人禍讓婺源人民過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
顏真卿決心為這個冤案平反。經過徹底的調查,他終於查明了案件的真相,重新審理了案件,並最終解救了被冤枉的人,懲罰了玩忽職守的官員。婺源人民非常高興,他們都說:
“嚴真是壹位人民當家作主的好官!”
據說,在顏真卿為被冤枉的人平反昭雪的那天,幾個月沒下雨的婺源突然被雨水浸泡,黃色的莊稼沒幾天就變綠了。婺源人及時雨和顏真卿平反冤獄,四處傳播說:
“壹定是冤屈觸怒了上帝,把這場旱災帶到了婺源。現在燕冤枉了受苦的人民,感動了上帝,所以才有了這場大雨!這場雨叫‘帝王雨’!”
4、誓師起兵
幾年後,顏真卿被派往平遠縣(今山東德州)做提督。平遠縣屬安祿山管轄,節度使在漁陽,而安祿山早就野心勃勃,暗中招兵買馬,準備壹有時機就發動叛亂,從而自己當個皇帝。
看到安祿山的野心,顏真卿假裝防洪,加高加固了平原城的城墻,積累了大量的糧食和草,並借機登記了能打仗的年輕人,為守城做準備。
公元755年,安祿山真的發動了叛亂。消息傳來,顏真卿立即召集人馬,流著淚對將士們說:
“反叛安祿山的軍隊很快就會打過來。為了拯救我們的家園,保護唐朝的土地,保護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免受叛軍的傷害,現在我決定立即組建壹支軍隊,討伐叛軍!”說完,他舉起酒杯壹飲而盡。
男人們感動得熱淚盈眶,齊聲說道:
“我們將與叛軍戰鬥到底!”
安祿山的軍隊進攻平遠城,但很長壹段時間都失敗了。他又氣又急。
就在這時,叛軍占領了洛陽,並殺死了守衛洛陽的唐朝官員李X。安祿山叫來壹個叫段子光的人,對他說:
“妳拿著李X的腦袋去見那個顏真卿,告訴他不投降就是這個下場!”
段子光懷著無比自豪的心情來見顏真卿。但他壹進大廳,就看到顏真卿威嚴地坐在中央,兩邊的士兵都手持刀槍寒光閃閃,他嚇得直冒冷汗,再也不敢露出高傲的神色。他努力裝出平靜的樣子,對顏真卿說:
“安將軍的大軍已經打下了洛陽,而守城的李十世也陣亡了。現在遠近各郡的人都向安將軍投降了,他讓我帶著李X的人頭來說服妳!”
說完,段子光把他帶來的人頭砰地壹聲扔到了地上。
顏真卿看到李X頭破血流,怒不可遏。他猛地關上箱子,厲聲喝道:
“來吧!給我把這個叛徒砍了!”
段子光嚇得渾身發抖,連聲喊:
“如果妳殺了我,妳將來會後悔的!”
“為了國家的和平,我沒有什麽可後悔的!”顏真卿鐵青著臉說完,毫不猶豫地讓手下人殺段子。消息傳出後,人們紛紛湧向他,隊伍很快擴大到幾十萬人。
顏真卿堅守平遠城,在安祿山與大量軍隊作戰,克制叛軍勢力,為唐軍最終鎮壓安史之亂做出了巨大貢獻。
5、寫“求壹帖”
經過近八年的動亂,安史之亂終於被平定了。顏真卿作為功勛大臣,在唐朝成為刑部尚書(掌管司法的官員)。
壹次,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汗馬功勞的名將郭子儀(其事跡載於《軍事家卷》)來到長安覲見皇帝唐代宗,唐代宗設宴歡迎他。原來,按照朝廷規定的禮儀,宴會上文武官員的座位順序應按照官位大小的順序排列。然而,負責安排座位的官員郭應儀為了取悅唐代宗的寵臣太監於朝恩,將官位較高的大臣的座位放在他後面。
在宴會上,余朝恩非常自豪地坐在前排。顏真卿看到後非常生氣。宴會結束時,他對每個人說:
“余朝恩只是壹個善於阿諛奉承的小人。他沒有信用。為什麽他的座位在前面!”
“他是皇帝的紅人,誰買得起?算了吧!”幾個膽小的大臣勸他。
“不!這關乎國家的尊嚴,不是小事。我必須爭取這個席位!”顏真卿堅定地說。
回到家,顏真卿怒不可遏,立即開始埋頭寫作。不壹會兒,壹封詢問郭英儀的信就寫好了。
這封名為《與郭仆從入座書》的信寫得很好,歷數了余朝恩的罪惡,痛斥了郭應儀溜須拍馬的無恥行徑。尤為珍貴的是這封信中的文字。顏真卿的文筆蒼勁有力,把怨恨表現得淋漓盡致。人們可以從這些話中看出顏真卿的性格是直言不諱和激烈的。
後來,這封名為《爭席》的書信流傳下來,成為顏真卿的書法代表作之壹。
6、寫“祭侄稿”
顏真卿的書法作品中有壹幅更為著名的是《祭侄》。還有壹個感人的故事。
在與安祿山的鬥爭中,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與他壹起發兵討伐叛軍。顏杲卿曾任常山縣(今河北省正定縣)知府。他帶領軍隊和叛軍打了幾天,但由於寡不敵眾,被叛軍俘虜。
安祿山讓他的手下把顏杲卿和他的小兒子紀明放在他面前,問:
“妳為什麽要反抗我?”
顏杲卿瞪著眼睛,連聲罵道:
“呸!我是唐朝的臣子。我為國討伐漢奸算什麽謀反?”
安祿山又氣又惱,用鐵鉤子把顏杲卿的舌頭折斷了,但顏杲卿仍在不停地咒罵。最後,殘忍的安祿山下令將顏杲卿父子活活割死(古代用刀將人慢慢割死的酷刑)並處死。
顏杲卿父子被殺的消息傳到平原,顏真卿極為憤慨。他想到顏杲卿的家族充滿了忠誠,家族中有30多人為國捐軀,甚至年輕英俊的侄子紀明也慘死在叛軍的屠刀下,於是他放聲大哭。
為了表達他的哀思,顏真卿決定為他的侄子紀明寫壹篇悼詞。他快步走到書櫃前,開始寫字。他寫得越來越快,越來越悲痛,所有的民族仇恨和家庭仇恨都凝聚在他的筆端,壹氣呵成地完成了壹篇用行書寫成的悲壯而悲壯的悼詞。
這篇手稿是顏真卿含淚寫的。文章中有幾支幹筆是因為筆幹了而忽略了蘸墨,這讓人感到他有多傷心和憤怒!
這首《祭侄》不僅文筆好,而且充滿了作者的愛國熱情。只有顏真卿這樣的英雄和書法大師才能寫出來。
後來,這首《祭侄》成了他最傑出的行書。歷代書法家稱之為“天下第二行書”。它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天下第壹行書》、《蘭亭序》壹樣被人們所珍視。
7.我願意為我的國家而死。
公元782年,唐朝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再次發動叛亂。當時,顏真卿已經70多歲了,是壹位受人尊敬的老將,並在朝廷中擔任官員。壹天,宰相齊魯勸唐德宗皇帝:
“陛下,如果您派壹位有威望的大臣去勸說李希烈,他肯定會悔改的。這樣,妳們就可以不費壹兵壹卒平定叛亂了。”
“派誰去合適?”唐德宗問道。
“我認為最好讓顏真卿去。他是我王朝的老臣!”盧偉說。
唐德宗聽信了齊魯的話,派顏真卿去淮西投降。滿洲文武大臣聽說後吃了壹驚,暗暗為顏真卿捏了壹把汗。因為眾所周知,李希烈是壹個反復無常、兇狠殘忍的人。無論誰去投降都是逃跑,他們也知道齊魯壹直討厭顏真卿說話太直。他的想法壹定是不安的。於是有人勸顏真卿以年老體弱為由拒絕前往。顏真卿知道去很危險,但他並不害怕,對大家說:
“我是壹個七十五歲的老人。有什麽好害怕的?如果能說服李希烈投降,國家和人民將免遭更大的災難。哪怕只有壹線希望,我也要去,我也要死!”
說完,顏真卿連家都沒回,只帶著壹個顧家的小子,騎著快馬便向淮西進發。
8.英勇的死亡
顏真卿遇到了李希烈,當他正要讀唐德宗的投降信時,突然從兩邊冒出了1000多名兇殘的戰士。他們把顏真卿緊緊地圍在中央,壹邊用匕首在顏真卿面前比比劃劃,壹邊大聲喊叫:
“殺了他!殺了他!”
“殺了他!割下他的肉吃了吧!”
面對這群勇猛的勇士,顏真卿的腳穩穩地站著,臉上的顏色壹點也沒有變。李希烈見此手不靈,假意喝下武士酒,陪著笑臉對顏真卿說:
“燕大人,好漢不講理,不要見怪。我得請妳在皇帝面前為我美言幾句!”
顏真卿嚴肅地說道:
“不要談別的。只要妳服從法庭,妳自然不會被定罪。”但李希烈沒有聽從勸告。他扣押顏真卿,想利用顏真卿的威望擴大自己的勢力。
壹天,李希烈設宴邀請顏真卿。當壹名叛軍將軍看到他進來時,他迅速站起來說道:
“嚴大人的名聲我早有耳聞。現在李即將討論建國計劃。妳來了。真是上天給了李壹個宰相之位!”
聽到這句話,顏真卿氣得臉都變了色。他厲聲呵斥他:
“誰會是妳的首相!妳知道顏杲卿嗎?他是我的哥哥。安祿山造反時,他奮起討伐。不幸的是,他被安祿山抓住了。臨死前,他的舌頭被鐵鉤打斷了,他罵了叛徒。我今年七十五歲了。我只知道如何像我哥哥壹樣死去。我怎麽能幫妳們這些叛徒呢!”
當李希烈看到柔和的方式失敗時,他想用死亡來使顏真卿屈服。他讓士兵們在院子裏挖了壹個大坑,然後把顏真卿帶到坑前威脅說:
“閻大人,妳答應不答應?如果妳不答應,妳就會被活埋!”
“別耍花招了,給我壹把劍,我就死在妳面前!”顏真卿毫不畏懼地說。
李希烈見顏真卿不肯屈服,只好又把他關了起來。李希烈不肯放棄。過了幾天,他請人支起壹堆幹柴,點燃壹堆熊熊大火,然後把顏真卿帶到了火堆前。壹個反叛者對他說:
“如果不歸順李,妳就會被活活燒死!”
顏真卿輕蔑地看著叛徒,壹聲不吭,撲向火堆。叛軍不敢真的燒死顏真卿,又趕緊上前把他拉了回來。
李希烈無法讓顏真卿屈服,又不肯放他回去,於是殺了他。公元785年的壹天,他派人用繩子勒死了顏真卿。
傑出的書法家、政治家顏真卿為維護國家統壹壯烈犧牲。他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書法遺產和高尚的人格。他的文字蒼勁有力,品德不屈,千百年來壹直為人們所敬仰。